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慢慢积累

现任褚橙基地掌舵人、褚时健之子褚一斌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认为褚时健是一个极度标准化、机械化的人。多年的极度认真深深烙进了褚时健的骨血里,养成了严重的“强迫症”。比如,采集一个数据,别人做了一次就觉得差不多了,但褚时健会反复采集,耐心十足,不会有“差不多”的概念。“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浮躁,”褚时健说,“但我心中有一种定力,我知道按照我的这种慢的做法,也能赶上那趟车。”

对此,曾研究过褚时健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黄铁鹰教授称赞说,褚时健的这种敢于慢下来的精神,是一种勇气。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慢一点没关系,但质量一定是根本,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手艺人身上,也能在诸多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身上看到这份匠心,而褚时健无疑深谙此道。

2008年,褚时健的外孙女夫妇归国,褚时健和他们谈话时表示,读书的经历走完了,现在步入社会就得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慢慢积累。“人的一生它都会给你很多的机会,就是看你这段积累够了没有。你积累够了,到时候你抓得住这个机会;你积累不够,你也抓不住这个机会。”褚时健说。

当时孙子辈对农业不感兴趣,毕竟农业的收益很慢,他们想要做一些可以短期就盈利的项目。如今的社会风气如此,以赚钱快速为目的,追求短、平、快的人更不在少数,总是缺乏一种沉淀和积累,因此,虽然创投公司层出不穷,但倒闭的也比比皆是。

为此,褚时健常常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不要着急,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习总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好好总结,这样才能为将来制订更明确的计划。长此以往,这就是自己的经验。

褚时健也是这么做的,褚橙基地一直不缺专家造访,他们提出建议后,褚时健都会再把大家召集开会,一起讨论专家的建议,哪些可以采纳的,要注意;哪些是不适用于基地的,避免盲从。“自然开花结果的东西,都有大小年。”褚时健说道,“像今年果子多,我得考虑明年果子不能少,我现在就要有大小年的准备,小年不要太差。”有一年褚橙增产30%,但肥料比头一年多用了60%。单单这60%的精算,背后却是看似非常笨拙的总结方法:根据各类树的特点,筛选出典型,然后一棵棵去数,大树和小树要分开来计算。这样的肥料结构足足让褚时健团队摸索了四五年。如此耐性,当今恐怕没几个企业做得到。

既然选择了农业,就决定了这个过程的慢,褚时健也明白这个道理。得知橙子挂果、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达5年之久,他并不着急。就连最初在哀牢山上的那几年,橙子收益不高,他也不着急。多年与农业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果子生长是有规律和周期的,过早地让树木挂果和揠苗助长没有本质区别。农业的基础最为关键,即便问题再多,也必须一个一个好生解决,因为凡事都是有规律的,着急是没有用的,农业必须慢工出细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每一年的果树都会出问题,但问题会在当年之内解决,来年就不会再出同样的问题,却会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这样的摸索阶段,一去就是好几年。

黄铁鹰教授曾经问过褚时健,外行能不能有效管理内行。褚时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同时指出,外行需要学习,至少要懂得七八成才能去决策。学习自然要花很多时间,而愿意花这份时间的人着实不多了。这样的耐性在农业管理上尤其重要,浙江著名企业家鲁冠球曾经表示,中国的农业是整个中国经济的痛点,一旦“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经济发达就指日可待。显然,农业虽然很难,但农业的潜力却是巨大的。当下做农业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褚时健对此表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就想一口吃个胖子,农业这个东西肯定不行,而且不是有钱就能把事做完。从种植到品控,到整个销售,所有的工序都做完了之后才能见到利润,不像卖房子,农业这东西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 TreRDvmuJfOjK75ybeoqyT8cU4XtI8PNQO6d3Mqjly7xTgOy20rg+LQ49TdUJR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