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大数据,说精准人群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了,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绝对算领先概念。在褚时健的经营中,他对数据十分敏感,而且很重视。
说到这一点,讲一个插曲:褚橙接班人褚一斌到成都考察市场,当时我参与投资开设了优果仓连锁水果店,我陪他到其中一家门店去。他突然问我这个门店的面积,我说100多个平方吧,没有具体到多少平方米,后来他说你这个基础数据要准确。
为什么讲这个案例,褚总接班之前是做金融的,可能对数据敏感,也可能是传承了他父亲对数据敏感的基因。市场调研是必须看数据的,如果数据不准确,判断市场就会失真。
褚时健说过,很多事,不管是好的因素,还是坏的因素,都会积累起来,积累起来首先反映在数据上,要掌握数据的真实情况。
在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起来前,中国很多企业都面临信息严重不对称、市场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但褚时健管理的玉溪卷烟厂却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起了近百个信息网点和上百人的商情情报员,这一点至今都令很多企业家所惊叹。
20世纪70年代,滤嘴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当时国民生活水平较低,人们的消费和观念跟不上,滤嘴烟一开始在国内市场销售疲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准确掌握消费者的信息就成了各大烟厂竞争市场的关键点。
褚时健没有专门学过理论知识,他的经营方法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在他的实践中,无论是做烟还是做橙子,都离不开信息调查。他很快意识到,要知道滤嘴烟是否适合国内的消费者,就必须要调查市场,必须要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于是,他带领玉溪卷烟厂的人四处搜集各方市场的信息调查,从农村到城市,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内地到沿海开放城市,一层一层逐步了解、调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滤嘴烟销量较好,尤其是高档名牌滤嘴烟;发达国家的滤嘴烟产量达90%以上;中等发达地区的滤嘴烟比例超过总产量的50%。鉴于沿海地区和国外各种消费都具有一定的领先性经验,说明滤嘴烟的发展大有可为。
掌握消费者的信息后,褚时健更加确信了滤嘴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经过多方权衡,他做出了积极发展滤嘴烟的生产决定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让产销对路。1987年,仅仅因为产品结构调整这一项措施,便增加了1.3亿元的税利积累,到1989年,滤嘴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1978年的200箱涨到了58万箱,约占总产的57%。
褚时健极度重视市场信息的作用,他认为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而不是按照企业经营者自我的喜好,只有倾听市场的声音,重视消费者信息,才能把握市场导向,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多年来,玉溪卷烟厂一直秉持烟卖到哪里,信息就跟踪到哪里的原则。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搜集信息,褚时健经常派身边的干部深入玉烟的各个销售点去深入调查,访问消费者,获取一线市场信息和最新行业动态,通过鉴别、甄选、整理,使这些信息成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他要求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商情信息员要像情报员一样去了解市场,每天汇报信息,然后再把这些信息反馈到各个相应部门,并由专人负责解决。每一次玉烟在开发新产品之前都会系统地搜集整理来自市场的多方信息,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部分,作为每一次做产品决策的依据。
到了1993年,玉溪卷烟厂依靠长期跟踪调研市场,在国内主要消费城市建立起98个卷烟信息网点,有上百名商情信息员。这些信息员每日向玉溪烟厂反馈市场信息和消费者意见,包括质量、侵权及假冒等问题,使玉溪烟厂随时可以把握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改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要。最终,玉烟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占领了中国滤嘴烟市场的大半江山。
做褚橙的时候,尽管褚老不能亲自到一线去看,但他对市场一线的状况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