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东方的稳固

阿莱克修斯刚登基的时候,拜占庭帝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咄咄逼人的邻人们屡屡入侵造成了威胁,经济崩溃削弱了国力,政治斗争催生出内部的裂痕。但如果透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来曲折回望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定,帝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是突厥人在东方气势汹汹的扩张。这当然正是安娜·科穆宁娜想要制造的印象。她留下的记述甚至提出,在阿莱克修斯夺权之前,小亚细亚事实上已经落入突厥人之手。可实际上,小亚细亚的局势在11世纪80年代相对来说还是稳定的。在阿莱克修斯统治期的第一个阶段,拜占庭与突厥人之间的关系总体还是稳固、积极向好的。直到11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拜占庭在东方的地位才出现了急剧的恶化。换句话说,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11世纪时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关系的破裂,似乎是一个曲折迂回的政治和军事过程,而不是两种相抗衡的文化之间必然发生的冲撞。但是,安娜·科穆宁娜有充分的理由来创造这种冲突对立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一直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

统治伊始,新皇帝阿莱克修斯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诺曼人和佩切涅格人身上。而另一方面,拜占庭在小亚细亚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有弹性的:在曼齐科尔特战役发生后的十年间,仍有不少地方在顽强抵抗着突厥人,而且一直坚持到了阿莱克修斯登基之后。这些抵抗大多是当地领导人有效组织的结果,而不是出于君士坦丁堡的组织筹划。比如,小亚细亚北部沿海一带的特拉比宗就是由城中一家大望族的子嗣特奥多尔·加布拉斯(Theodore Gabras)组织守卫的。由于加布拉斯对邻近区域的防护非常英勇得力,一百年后的一首追溯征服小亚细亚历程的突厥歌谣中还铭记了他的事迹和勇气。 1 与此同时,在11世纪70年代,阿玛西亚周围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都得到了鲁塞尔·巴里奥尔的有力守护。他本是一名为帝国服务的诺曼人,后来恼恨于拜占庭帝国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加之当地民众对他一直以来提供的保护感恩戴德,他也就自立为王了。 2

这些地方长官在各地奋战着,远至安纳托利亚最东端,甚至在高加索一带都是如此。曼戴尔(Mandale,一名高加索编年史家称他是“罗马士绅”)家的三个儿子,在1080—1081年间占据了凯撒利亚地区的一些重要据点,他们可能是以帝国的名义这么做的,而不是为了自己冒险投机。 3 巴西尔·阿波卡佩斯(Basil Apokapes)在阿莱克修斯夺位之前占据着重镇埃德萨,而根据他铅印上的称号判断,阿莱克修斯登基后也仍然如此。 4 阿莱克修斯的前任在1078年任命了一名新的美索不达米亚总督,这也暗示着,在君士坦丁堡以东数百英里远的地方,拜占庭帝国仍然有着需要保护的重要领地。 5

事实上,有些拜占庭的地方长官还发迹于东部诸行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菲拉雷托斯·布拉卡米奥斯(Philaretos Braakhamios)。他是一名颇有才华的将军,但因1071年时拒绝支持罗曼努斯四世的继任者迈克尔七世·杜卡斯,事业受到了打击。11世纪70年代,帝国内叛乱蜂起,菲拉雷托斯趁机控制了多座城镇和要塞,攫取了大片领土,变得相当有实力。阿莱克修斯登上帝位后,菲拉雷托斯的势力仍然在扩展,到11世纪80年代初时,他已控制了重镇马拉什和梅里特那,以及西里西亚的大片区域。1083年,他又成为埃德萨的主人。 6

《阿莱克修斯纪》里对东方形势千篇一律的悲观描述,塑造了现代对阿莱克修斯夺权时期小亚细亚形势的看法。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11世纪80年代时,东部各行省都在被突厥人蹂躏。同样也是基于安娜·科穆宁娜的描述,人们还形成了另一种广泛的共识:拜占庭帝国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收复了大批失地,这与1092年巴格达苏丹的去世一道,为帝国提供了绝佳的时机来征战小亚细亚。 7 可是《阿莱克修斯纪》里的叙述是需要谨慎分析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要强调1081年时帝国的凶险处境,从而凸显阿莱克修斯的功绩,强调是他把拜占庭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而且她还有更隐晦的一层私心:想要为阿莱克修斯皇帝洗清罪责,不必对他登基后(而不是登基前)发生的一系列祸事负责——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在安娜讲述的历史中被聪明地掩盖了起来。

可是就连《阿莱克修斯纪》也会不经意地揭示出1081年时,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地位仍然是稳固的。新皇准备应对诺曼人对伊庇鲁斯的入侵时,尽全力组织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军队。他从帝国各地召回一些军队到君士坦丁堡集结,其中就包括撤回在小亚细亚多地的驻军。阿莱克修斯“意识到,他必须马上召回东方的所有高级官员(toparkhe),那些作为要塞或城镇的总督英勇抵抗着突厥人的人”。阿莱克修斯马上下令,帕普拉格尼亚和卡帕多契亚等行省的地方长官,为确保各自辖区的安全,“要留下足够的士兵,而其他人则要速速返回君士坦丁堡,尽可能带来身体强健的招募兵士”。 8 小亚细亚其他地方也有正与突厥人对抗的地方长官,他们也接到了同样的命令,要分兵回国都,帮助新皇集结起一支大军抵御诺曼人的进攻。 9 小亚细亚的人力能够抽调出来,实际上就说明拜占庭对这个地区的掌控还是比较牢靠的。

事实上,很难找到证据证明当时突厥人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确实有一些劫掠的匪帮为祸一方,攻击像凯基科斯这样疏于防守、抵抗不力的地方。 10 但就连这种劫掠游击的群体也并不一定就没有用处:一名贵族曾在阿莱克修斯和艾萨克兵变时期从小亚细亚前往相助,途中遇到一群这样的突厥人,但他没有与之交战,而是说服他们作为雇佣兵与他一道前往。 11

其他一些证据也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与拜占庭东部诸行省在阿莱克修斯兵变之时已经土崩瓦解的观念截然相反。例如,11世纪80年代早期,商业重镇和小亚细亚南部沿海的海军基地安塔雷亚(Attaleia)升格为大主教区,这表明该城不仅还在拜占庭手中,而且发展得越加重要了。 12 考古发现揭示出,在阿莱克修斯继位前后那段时期里,小亚细亚的很多行省和城镇里设有大量的主教、法官和官员职位,说明突厥人此时对行省管理造成的破坏并不算很广泛。 13

事实是,在阿莱克修斯掌权后,东方的局势有了极大的改观。11世纪80年代前半段,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恢复了稳定。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尤其考虑到阿莱克修斯的统治最开始时是那么脆弱:1081年,他在进入君士坦丁堡时,对自己手下军队究竟忠诚几何都心存疑虑,而在政变之后没多久,一些最重要的支持者就已经打算要抛弃他了。他没让自己的妻子艾莲娜(Eirene)与他一道加冕为女皇,这让她实力强大的家族反应强烈,他们非常愤怒,并对他企图独立自为的举动表示鄙夷。他们恶狠狠的警告很快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星期后,艾莲娜加冕为女皇。 14 此外,君士坦丁堡的高层教士们一直在要求他公开道歉并赎罪,因为阿莱克修斯在兵变期间放任手下洗劫了帝都。 15 而且,我们也已经看到,拜占庭帝国的西部边陲在11世纪80年代早期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诺曼人正在大举进攻伊庇鲁斯,而佩切涅格人的劫掠正在蹂躏着巴尔干。

至于小亚细亚,阿莱克修斯皇帝担心的不是突厥人,而是前十年间这个地方浮现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拜占庭贵族的反叛。东部诸行省是拜占庭国内大多数大地主的家园,自曼齐科尔特战役以来,始终叛乱不断。新皇非常担心在他离开君士坦丁堡出征讨伐诺曼人和佩切涅格人期间,这里会再次发生叛乱。因此,就在掌权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阿莱克修斯集中关注了东方。据《阿莱克修斯纪》所言,他派遣了一支远征军进入比斯尼亚(Bithynia)驱赶突厥人,并亲自给出了十分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悄无声息地划桨前行,如何保持神秘的突袭效果,如何判断敌人可能藏在哪块岩石峭壁后准备伏击。 16

为了确保这个地区的安全,阿莱克修斯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他之前就打过交道的人。皇帝本人对赋予某个拜占庭贵族太多的兵权心存顾虑,毕竟他自己就是利用类似机会,命令所率帝国军队回师帝都而成功夺权的。而阿莱克修斯寻找到的盟友拥有截然不同的背景。苏莱曼是一位突厥部落首领,他在11世纪70年代率部进入小亚细亚寻找机会和财富。很快他就两者兼收,受雇于君士坦丁堡,屡次对抗反叛的贵族,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奖赏。 17 阿莱克修斯和他的首次合作,是在自己夺权后不久,请他派人镇压了巴尔干西部蓄谋中的一次叛乱。这些突厥外援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勇敢和高效,为镇压这次针对皇帝的叛乱起了关键作用,甚至还抓住了叛乱的几名头目。 18

对于阿莱克修斯这样一个地位还不稳固的新任皇帝来说,重用、依赖一名突厥人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苏莱曼不是拜占庭精英阶层的一员,选择他成为小亚细亚军中的关键人物尽管并不寻常,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阿莱克修斯对待外来人可比自己的前任心态开放得多。总的来说,拜占庭人对外来人评价不高,不论他们来自何处,都认为他们只是有用的雇佣兵,很粗野,没有理想,只是为了钱。但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却不这么看。正如他在自己统治期间无数次表现出来的那样,阿莱克修斯对将敏感的任务交付给在拜占庭生活的外来人,实在是乐意之至。有人甚至写道,皇帝最喜欢的就是被“被俘虏的野蛮人”簇拥着。 19 这种名声传遍了欧洲,甚至在远至诺曼底的地方也有人做了相关记述。 20 与这些和自己一样出身行伍来为君士坦丁堡效力的人相处,让阿莱克修斯觉得很自在。他毫不在意这些人的种族和宗教背景,这可能与他从小和塔提基奥斯(Tatikios)一起长大有关系。塔提基奥斯是他父亲俘虏的一名突厥人之子,后来成为他最信赖的心腹。 21

在比斯尼亚稍微采取了一些行动后,阿莱克修斯在1081年夏天开始与苏莱曼接触,并与其达成了协议。苏莱曼同意,以德拉孔河(Drakon)为界,突厥人不得越界。皇帝为此慷慨地赠送给他大量礼物。事实上苏莱曼被任命为阿莱克修斯皇帝在小亚细亚西部的代表,不仅要约束自己的手下,还要约束此地区所有的突厥人。 22 此外,阿莱克修斯还得到承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他需要,苏莱曼就会提供军事支持。1083年,阿莱克修斯皇帝率部试图解除诺曼人对拉里萨的围攻,但发现自己的部队战线拉得太长,“他送信(给苏莱曼),让他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率兵前来增援。他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回应: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7000人前来相助”。 23 此外,11世纪80年代早期其他战事中与阿莱克修斯的军队并肩作战的突厥友军,可能也是苏莱曼派来的。 24

阿莱克修斯从这项盟约中获益不少。这让他能腾出手来处理西部由诺曼人和佩切涅格人制造的麻烦。而且这也让他心里非常踏实,因为他避免了为野心勃勃的拜占庭贵族提供挑战自己统治的平台。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证明,苏莱曼的确是一名非常棒的盟友。

首先,1081年达成的盟约取得了不少成果。突厥人对拜占庭领土的劫掠即刻终止,因为苏莱曼非常切实地履行了约定。巴格达苏丹送给皇帝的一封书信揭示出,阿莱克修斯和苏莱曼达成的盟约的效力至少持续到了1085年年中,可能还更久。 25 这为小亚细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而当时帝国其他地方却形势危急。此外,这项约定给皇帝带来的好处似乎还不仅局限在小亚细亚西部。高加索地区留下的一份编年史指出,在盟约达成后不久,“西里西亚全境”都由“一名埃米尔,即库特鲁姆什之子苏莱曼”掌控。 26 根据另一位在叙利亚的写作者留下的记述判断,苏莱曼此番的势力扩张对拜占庭是有利的。“475年(公元1082年),”他写道,“苏莱曼离开隆马耶(Rhomaye,指拜占庭)的领土,占领了沿海的多座城镇,其中有安塔拉多斯(Antarados)和塔尔索斯(Tarsos)。” 27 千万不要疏忽了其中的暗示:苏莱曼并没有进攻拜占庭控制的城镇,而是收复了陷于突厥人之手的城镇。换句话说,通过1081年达成的协议,苏莱曼事实上成了阿莱克修斯的代理人,他以皇帝的代表身份去捍卫小亚细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

虽然阿莱克修斯皇帝对突厥人的依赖堪称创举,但这在拜占庭的对外政策中也并不是全无先例。一本讨论外交策略的10世纪书卷明确指出,让邻人相攻伐,雇用地方割据力量攻击无法无天的敌人,是确立并维持与国外势力之间有利均势状态的可用之策。 28 阿莱克修斯对苏莱曼的利用非常大胆,但也算不上具有革命性。

但是,他还是要付出代价。尼西亚是小亚细亚最为重要的城镇之一。它的地理位置好得让人嫉妒,而且得到厚重高墙和要塞的防护,它的西面还有一个大湖,不但能进一步提供防护,还能保证其水源供应。这使它成为通往富饶的莱西亚(Lycia)河谷、弗里几亚,以及西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甚至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门户。同时,它还是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东方之间所有通信来往的中转枢纽。

突厥人是怎样占领尼西亚的,我们并不清楚。一般认为,这座城镇是在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未遂的叛乱期间失陷的,这大概和阿莱克修斯1081年起兵推翻前任皇帝处于同一时期。梅里森诺斯出身于小亚细亚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他起而反对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各个城镇的居民都视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并臣服于他,”一位作者在数十年后写道,“而他将他们置于突厥人的保护下,其结果是,亚细亚、弗里几亚和加拉太的所有城镇很快就任突厥人摆布。(梅里森诺斯)随后率领一支大军夺取了比斯尼亚的尼西亚,试图以此为根据地拿下罗马人的帝国。” 29 看来似乎是梅里森诺斯把尼西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众多其他城市)交到了突厥人手里,其实梅里森诺斯只是方便利用的替罪羊而已。他此后在阿莱克修斯统治期间将制造大麻烦,并被流放到一座修道院度过余生。 30 而加在他身上的罪名并不太具有说服力,基本上是由阿莱克修斯的女婿尼基弗鲁斯·比伦尼诺斯强加的,天衣无缝得反而让人怀疑,而且这部史书还是阿莱克修斯的妻子令其撰写的。 31

事实上,关于为什么把尼西亚交给突厥人,更为合理的原因应该在于苏莱曼和阿莱克修斯于1081年达成的协议。阿莱克修斯夺权后,立刻委任了一名新地方长官前往基拉克利翁,而下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委任一位值得信赖且不会威胁到其皇位的人,作为皇帝的代表来统治尼西亚。阿莱克修斯政变后并没有立刻派遣一个拜占庭人前往该城,这说明他应该已经做了其他的安排来保障其对尼西亚的统治,也就是说,他把它交到苏莱曼手中。所以,有些文献把这个突厥人称为尼西亚总督,也就不足为奇了。 32

阿莱克修斯将尼西亚交给苏莱曼的决定成为一个敏感问题,并非是因为这项政策在短期内就导致了适得其反的结果,而是因为11世纪90年代初,苏莱曼就去世了,而他的继承人阿布勒-卡西姆和苏莱曼完全不同。因此,含糊带过尼西亚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突厥人占领,就成了保护皇帝声誉的重要举措。但是,尼西亚失陷的原因就在于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本人,这个事实就完全否定了《阿莱克修斯纪》精心斟酌并不断重复的论断:小亚细亚的所有地方都是在阿莱克修斯掌权之前丢失的。

虽然11世纪和12世纪拜占庭国内留下了众多历史著述,但除了两本外,其他不是终于阿莱克修斯夺权,就是起于阿莱克修斯之子兼继承人约翰二世登基,这就让掩盖事实变得更加容易。 33 甚至在阿莱克修斯死后,要就他写点儿什么也相当困难,而史学家们大多也没做尝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穆宁家族一直在竭尽全力地维护阿莱克修斯皇帝作为王朝创始人的形象和声誉。 34

虽则如此,阿莱克修斯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能完全被掩盖掉,至少对一些消息灵通的西方人不能。编年史家亚琛的阿尔伯特知道尼西亚是阿莱克修斯弄丢的,不过并不知道个中细节,他被引导着相信,是突厥人欺骗了皇帝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35 奥拉的埃克哈德(Ekkehard of Aura) 听说皇帝把该城交给了突厥人,十分震惊,他指责阿莱克修斯把基督教的这颗明珠交给突厥人,实在是犯下了最令人不耻的罪行。但埃克哈德误解了当时的形势,他以为阿莱克修斯是在1097年后把尼西亚交出去的,但事实上阿莱克修斯在1081年就把这座城镇交给了突厥人。 36

可是,形势的真正恶化并不在尼西亚或小亚细亚西部,而是在更往东的地方——安条克。结果非常糟糕。与尼西亚一样,安条克是拜占庭东部至为关键的城镇:经济上非常重要,战略价值很高,这里的教会由一名牧首统领,总督则是帝国内层级最高的官员之一,声望也不容小觑。 37 同样类似于尼西亚的是,要让安条克处于值得信赖的地方代理人控制之下,这点非常重要,而且要保证此人不会趁阿莱克修斯集中关注其他地方之际起兵反叛。菲拉雷托斯·布拉卡米奥斯多次在东部边境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似乎是合适的人选。但菲拉雷托斯是个行事古怪的棘手人物。一名认识他的拜占庭史学家写道,他是一名杰出的将领,但难以听命于他人。 38

统治伊始,阿莱克修斯就费了不少心思拉拢菲拉雷托斯,赐予他众多头衔和权力。 39 但皇帝并非唯一这么做的人,11世纪80年代早期,菲拉雷托斯也开始接受伊斯兰世界的示好。他有一些位于亚细亚东部的封地,这引起了突厥人的注意,菲拉雷托斯渐渐被他们说服。1084年前后,他背弃了拜占庭和基督教,决定“加入他们,自愿接受割礼,遵照他们的习俗。他的儿子强烈反对这种荒谬的决定,但他对这些好的建议弃之不顾”。 40 有人用非常强烈的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邪恶不忠的首领菲拉雷托斯,他是撒旦的后裔……是可恶的基督反对者的犬牙,恶形恶状,性同魔鬼……他开始与虔诚的基督徒为战,因为他之前只是伪装成基督徒。” 41

对阿莱克修斯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灾难。菲拉雷托斯可能会承认哈里发和苏丹的宗主权,这一点已经让人非常忧心了,而凭借他对梅里特那、埃德萨和安条克的控制,他还可能攻夺一些重要的城镇和省份交给突厥人。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危机了。阿莱克修斯迅速做出回应,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反击措施,夺回这名无赖元帅控制的城镇和地区,确保它们的安全,并交还给当地忠于自己的人。一个叫托罗斯(T'oros)或特奥多尔(Theodore)的人(他的头衔kouropalates表明,他是皇帝的贴身近臣)控制了埃德萨。 42 他的岳父加布里埃尔控制了梅里特那,并被封为该城的总督。 43 这个地区的城堡、要塞和其他军事要地也都由忠于皇帝的将领们占领。

但阿莱克修斯选择依赖苏莱曼来保卫安条克。根据一份文献的记载,1085年,这个突厥人急速行军到安条克,他选取的是一条能躲避追踪的“秘密通道”,据说是由拜占庭向导们指给他的。到达城下后,他干脆利落地一举将它攻下,没有伤及任何一个人,而且非常和善地对待城中居民。“和平重临,众人都毫发无伤地各回各处去了。” 45 阿拉伯文献也这样谈及苏莱曼对安条克的居民们表现出的和善。 46

安条克的和平攻占,与就在几年后西方骑士们攻城时的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安条克依仗着天险,又有人造工事防护,几乎是固若金汤。但苏莱曼并不需要用武力来夺取,他是代表皇帝行事的,所以城中的居民们(大部分是讲希腊语的拜占庭人)很愿意让他进城。很明显,阿莱克修斯既没有派麾下部队去应对菲拉雷托斯的背叛,也没有试图阻止苏莱曼前往安条克。而这也是另一个有力的例证,表明这个突厥人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精诚合作取得了成果。

此后的阿拉伯作家们用充满荣耀的词汇来谈论苏莱曼占领安条克。一首诗这样写道:“你征服了拜占庭的安条克,这座城曾让亚历山大举步维艰/你的坐骑无惧她的防护,让她臣服/苍白脸儿的小女子们流失了她们未出生的孩子。” 47 可是,这只不过是一种诗化的解读,意在表明安条克现在有了一名信伊斯兰教的领主。事实上,控制安条克后,苏莱曼就表明了他的意图和他的忠诚,他立刻搁置了菲拉雷托斯向当地一名突厥地头蛇呈纳的供奉。有人警告他,和苏丹对着干非常危险。苏莱曼却生气地回应说,他仍然遵从于巴格达的主人。但他同时也说,在臣服于苏丹的领土上,毫无疑问他是忠于苏丹的。这就等于在说,他在尼西亚和安条克这些属于拜占庭的城市所做的,与他对苏丹的尽忠并不冲突。 48 根据相同的逻辑,1085年夏,苏莱曼又从安条克出发前往阿勒颇。一个世纪前,拜占庭人把这座城镇夷为平地,而如今,苏莱曼来要求这里的突厥统治者把城镇交还给他。这是阿莱克修斯急切想要收复的另一座城镇。 49

然而,阿莱克修斯皇帝对他的盟友实在寄望太高了。当地的突厥豪强们很快就发现,苏莱曼的战线太长了,他的资源不足以支持他新控制的各个地方,更别说再进行新的征服了。1085年年中,就在苏莱曼控制安条克后没多久,苏丹好战的同父异母兄弟图图什(Tutush)进军该城,迫使苏莱曼应战。苏莱曼到底是在发现自己的军队败局已定时自杀了呢,还是被流箭射中脸部身亡的,这个疑案至今还众说纷纭。但不管真相如何,安条克现在已经在图图什手上了。 50

这是拜占庭遭遇的一大重挫,对阿莱克修斯来说也是一场严重灾祸。11世纪80年代初,他一直在集中精力应对西部省份所遭受的威胁,还没有在小亚细亚用过一次兵,他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当地两名举足轻重的人物身上:苏莱曼和菲拉雷托斯。可就在几个星期之内,这项政策就崩溃了,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形势只会变得越来越糟。君士坦丁堡收到消息:苏莱曼留下来管控尼西亚的将领阿布勒-卡西姆,对比斯尼亚的城镇和乡村发动了一波洗劫。其他突厥人也纷纷抓住机会在小亚细亚争抢地盘,占领了之前由苏莱曼控制的城镇和要塞。 51 拜占庭在东部的权威已经岌岌可危。

拜占庭皇帝并不是唯一关注着安条克和尼西亚剧变的人。在巴格达的苏丹马利克沙(Malik Shan)也对局势的发展产生了警惕:像阿布勒-卡西姆和图图什这样的地方豪强的崛起,既威胁到了拜占庭帝国,也威胁着突厥世界的稳定。 52 与其父阿勒卜·阿尔斯兰一样,马利克沙一直很谨慎地维持着对西部边境的控制,经常亲自率军到不服管束的地区重树自己的权威,即使这些地方对巴格达而言并不具有直接的战略重要性,但对于苏丹个人的权威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突厥人深知,时刻关注这些边境地区的动向非常重要。就在几十年前,在夺取哈里发帝国全境之前,他们还只是蜗居在帝国的东部边缘地带。

于是,大约在1086年年中,马利克沙派遣使节给阿莱克修斯带去一封信,谈到小亚细亚当前的问题。苏丹当年与苏莱曼订下的誓约,多年来都未曾被打破,但阿布勒-卡西姆却没能继续遵守:“皇帝陛下,我听说了您面临的麻烦。我知晓,自践祚之始,您屡遭艰困。近来,方理毕拉丁人之挑衅(指诺曼人在1081年—1085年的进攻),又有(佩切涅格人)蠢蠢欲动。再加上埃米尔阿布勒-卡西姆撕毁您与苏莱曼所缔之约,劫掠远至大马士革城下……若将阿布勒-卡西姆驱离(他攻占的)诸地乃您之所愿,请将公主送来嫁与我的长子。自此之后,您万事无阻,有我相助,您成就诸事将易如反掌,不仅限于东部,甚至远至伊利里亚(Illyrikon)和整个西部。有我派来的军队,自此之后,没人敢反抗您。” 53 马利克沙还承诺,他将强令突厥人从沿海地区撤离,并全力支持皇帝收复帝国之前失去的领土。 54 安娜·科穆宁娜写道,皇帝听到联姻的提议感到很可笑,他大笑起来,然后嘟囔着说,一定是魔鬼亲自把这个主意塞进了马利克沙的脑子里。尽管如此,阿莱克修斯也没有完全置之不理,而是派了一个使团前往巴格达让联姻之举看起来“有点儿希望”。 55

《阿莱克修斯纪》中的记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双方的谈判没有任何结果。然而实际上,商谈在11世纪80年代中期达成了一项具体的协议。这一点安娜·科穆宁娜本人在稍后的文字里也提到了。在描述皇帝为与佩切涅格人的一场重要战役做准备时,安娜提到,前来相助的军队中,有来自东方的突厥人,这是苏丹根据双方之前达成的一项协议派来的。 56

协议的大致内容可以从《阿莱克修斯纪》中零散地拼接出来。安娜说,她父亲很幸运地哄好了一名突厥使节,这人于是倒向拜占庭,把小亚细亚的很多城镇在11世纪80年代中期交还给了皇帝。但这个故事实在不可信。真相似乎是,马利克沙同意驱散占领小亚细亚沿海各地的突厥人,并下令将这些地方归还给拜占庭。比如,在突厥人撤离黑海沿岸的锡诺普(Sinope)时,他们甚至连城中的各种财宝都完好无损地留了下来。 57 其结果就是,整个小亚细亚的城镇都臣服于拜占庭。这是高层外交的结果,而并不是像安娜·科穆宁娜所说的那样,是皇帝耍了点儿手腕和伎俩,收买了人心的结果。

马利克沙提供的如此重要的帮助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1世纪80年代中期,希腊人的使节源源不断地把珍贵的礼物送到苏丹手中。 58 “拜占庭的统治者给他献上了贡品。”一位阿拉伯作者在苏丹去世后这样写道。他还提到,马利克沙的名号响彻“从中国边境到叙利亚边境、从北部伊斯兰势力的边地到也门内陆的广大地区”。 59 这其实勾勒出了明确的利益范围:小亚细亚是属于拜占庭的影响力圈,而再往东就要臣服于塞尔柱苏丹了。

苏丹在对安纳托利亚的埃米尔们发出警告之后,接下来就用武力直接来声明自己对这些处于塞尔柱突厥边地的领主的权威。阿布勒-卡西姆对拜占庭领土的劫掠曾让阿莱克修斯头疼不已,而苏丹则组织了一场深入小亚细亚腹地的针对尼西亚及其统治者卡西姆的远征。 60 马利克沙还亲自带兵作战,一路行进到高加索山脉一带,随后南下进入叙利亚,攻克了阿勒颇。收服安条克之后,苏丹又下行到地中海沿岸,下马步入海中,将佩剑三次浸入水中,说道:“瞧,主允我统治自波斯海直至这片海的所有地域。” 61

苏丹获得安条克可能是他助力遏制阿布勒-卡西姆和收服小亚细亚诸地的报酬。令人感到震惊的是,他在这次远征中经过各地,都受到了当地基督徒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苏丹的介入是维持当地局势稳定的必要条件。这会对那里的突厥领主们形成威慑。比如,苏丹在高加索一带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他对待当地基督徒们的恩惠与“父亲般的关怀”,打消了人们对巴格达直接君临此地所带来后果的疑虑。 62 而马利克沙一向宽容对待基督教的名声对此也大有帮助。例如,1074年前后,在他继承父亲之位成为苏丹后不久,马利克沙就派了一个使团前往巴格达,详细询问了基督教的信条、信仰和实践活动。 63 此外,在1086—1087年的征战中,有一位观察者认为,他似乎只是统治自己的臣民,并没有君临于基督徒之上。 64 尽管他进入了埃德萨和梅里特那(Melitene),但并没有指派新总督,也没有罢黜代表拜占庭皇帝管理此地的官员。 65

拜占庭皇帝也在1086—1087年采取了军事行动,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没有按苏丹命令降服的地区的权威。在与阿布勒-卡西姆交战之后,以尼西亚为基地的劫掠活动停止了,安娜·科穆宁娜说:“劫掠得到了遏制,(阿布勒-卡西姆)倍感压力,只得求和。” 66 他还派出帝国军队前往收复凯基科斯(Kyzikos)和阿波罗尼亚(Apollonias)及其他之前被当地突厥领主们收为己有的小亚细亚西部城镇。 67 凯基科斯是在阿莱克修斯发动政变前夕陷落的,大约1086年年中得以收复,并由皇帝的亲密拥趸之一康斯坦丁·亨伯托波罗斯(Constantine Humbertopoulos)接手管理,直至他受命加入对抗佩切涅格人的新一轮攻势。 68

丰厚的赠礼也说服了一些突厥军事豪强臣服于皇帝并皈依基督教。 69 君士坦丁堡的教士们欢迎他们的皈依,并盛赞阿莱克修斯传播福音,推广了真正的信仰。 70 皇帝对这样的赞美很是消受,但他的行动与其说是出于宗教热情,还不如说是遵循了经典的外交套路:向突厥头目们提供帝国的封号和经济回报,是一种展示与帝国合作好处多多的有效方式,也是收复陷落城镇和地区的低成本方式。

于是,1088年1月6日主显节,当着皇帝及其幕僚们的面,一位高级教士,奥赫里德的提奥菲拉克特(Theophylact of Ohrid)的讲话中丝毫没有提到东部的事情。与仍然遭受着佩切涅格人骚扰之苦的西部诸省形成对比的是,东部不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谈论了一番草原游牧民族造成的威胁,并评论了一下阿莱克修斯不久前刚与这些游牧民族达成的和约之后,他没就小亚细亚说几句话。这位教士称,阿莱克修斯很幸运,与突厥人尤其是苏丹保持了相当好的关系。马利克沙相当尊敬皇帝,每次听人提及皇帝的名号都会举杯表示敬意。提奥菲拉克特赞赏地说道,关于皇帝的英勇和荣耀的传说已经响彻了整个世界。 71

这种欢快的对1088年基调的评论,实在与1081年安娜·科穆宁娜提供的关于皇帝前景的凄凉判断形成了再鲜明不过的对比,而当今的评论者们长期以来接受的却是后者。尽管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需要采取坚决回击的挑战,但东部诸省此时的状况依然是稳定的,并不至于会崩溃。拜占庭人已经牢牢掌控了局势——完全没必要向国外、向教皇求助。11世纪80年代末,十字军东征并无必要。 7NqDadPe0s1rEDeEJx6l1/5ziZk4Du3vdfE67URhiNMTwk1sUTIrRN3evfSgwR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