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为准则与交易价格

早上有一个研究生来找我,他提到曾经把我写的一些“(经济学)散文”给其他科系的朋友看。朋友看过之后的反应是:内容很有趣,不过好像太重“实利”了一点。

我听了笑笑没作声。研究生走后,我看着眼前鱼缸里上下回游的鱼群,突然想到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大三暑假,我和宿舍里同寝室的好友一起到另外一位室友的家去玩。他家在云林口湖,那是一个靠海、以农渔业为主、人口流失很明显的村落。住在传统农村四合院的砖房里,非常舒服。我们到的第二天傍晚,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叫喊喧哗,再隔了一段时间,开始听到大声的号哭和哀鸣。室友出去探望,回来告诉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女孩掉到池塘里淹死了,现在哭喊的是小女孩的弟弟和妹妹。根据当地的习俗,他们要(会)终夜在池塘边呼喊他们的姐姐。那天深夜躺在床上,还听到断断续续传来的凄切的哀哭声。

当时只觉得早逝的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的弟弟和妹妹也很可怜,可是,却没有多想。现在偶尔回想起这件事,却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

在一个稳定的农业社会里,物换星移、春去秋来,一切都井然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往还,也慢慢发展出一些大家奉行不渝的规矩习惯。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老病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由小到大,都自然而然地看到和学到一套行为准则。大家“理所当然”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而且,这些规范也都有言之成理的逻辑:弟弟和妹妹号哭一方面是表示手足之情,一方面是为父母责怪姐姐早逝不孝。“父母在不远游”是为了承欢膝下,避免父母操心远忧。

在这么一个“传统”的环境里,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的“自我”。一切现象都周而复始地重复,而一切行为也都有规矩习俗可以遵守。人,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传统习惯走!

相形之下,在现代工商业社会里,人所面对的情况可是大大的不同:虽然一个人还是可以依样画葫芦地笑脸迎人、烧香祈福,可是,在生活的各个面向、各个环节上,一个人所能依恃的“传统”事实上非常有限。人,在相当的程度上,不得不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面对各种问题,自己处理各种问题:在“传统”“习惯”里,没有“一个孩子是个宝,两个孩子恰恰好”的问题,也不处理“大学毕业要不要考研究生”的抉择,当然更不管“能不能转业换工作”的踌躇。

因此,当规矩习惯这些参考坐标不足以应付现代生活所需的时候,人只好以其他的参考坐标作为自己取舍行为的准则。道德上的斟酌、情理上的拿捏,都是人必须自己摸索取舍的。而且,通过各种大小市场所进行的“交易”,更成为生活里愈来愈重要的部分。市场里明确可循的“价格”,当然也就成为思索应对时几乎不可或缺的参考数据:换工作的得失是哪些?追求高学历的优缺点又有哪些?多生一个孩子的利弊又是多少?

在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时,道德、传统、规矩等的比重降低,利害权衡的比重上升。人可以,也应该就事论事地从“实利”的角度来思索这些问题。而且,抽象一点地看,规矩习惯和物质利害都隐含的是一种高下相对的“比较”,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可是,人可以“遵循”规矩习惯,人却必须“自己取舍”利弊得失!

眼前的鱼群优游依然。庄生再世,大概还是不知道鱼到底快乐不快乐。不过,如果庄生再世,不知道他觉得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有什么差别? ioJCxpNc1nyYrUXLtVIbf3FjAjBqJCiutBW4ASOg49XyNVxZYdWSWB2Ij0NNvI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