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晶莹剔透的钻石

二十余年前,初看《一课经济学》(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这本书时,觉得是钻石般的智慧结晶。二十余年后,再看这本书的中文版时,感觉依然如此。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二十多年前,对“公共选择”理论很着迷,涉猎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除了教主布坎南的著作之外,印象最深的,是两本小书。一本,是阿瑟·奥肯(Arthur Okun)的《平等与效率:艰难的取舍》( Equality and Effciency:The Big Trade off );另外一本,就是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课经济学》。这些年来,对于这两本书,脑海里一直有鲜明的印象,而且,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引述这两本书的智慧结晶。

奥肯是总体经济学者,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长期参与公共政策的规划和咨商。当他快退休时,以平实的笔触,把多年的体会娓娓道来。书中的许多观察,都一针见血,发人深省。譬如,他提到,对于保障基本人权,现代国家责无旁贷。然而,在诸多基本权利里,要先保障哪些权利呢?

譬如,在“言论自由”和“免于饥饿的自由”这两者之间,何者为先?为什么?奥肯笔锋不带情感地点出:保障免于饥饿的自由,要耗用可观的资源,即使最富裕的西方社会,也多半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或者只能局部做到。相反的,要实现言论自由,只要政府不干涉,花费极为有限。因此,现代社会,保障言论自由的多,保障免于饥饿自由的少,有以致之。

同样的道理,运用教育经费时,在正常教育和特殊教育(资优生和弱势生)之间,比例该是多少?为什么?依此类推,在教育和交通建设之间,预算该如何分配?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优先次序又是如何?显然,考虑具体的公共政策,不能靠直觉、想当然耳,而必须面对所涉及的成本效益。也就是,思考公共政策的曲折良莠,最好有一套平实有效的分析工具。奥肯的叮咛,值得长留耳际。

相形之下,黑兹利特不是学院派出身,而是自修成功的经济评论家。他念兹在兹的,是把经济分析的结晶,传递给读者大众。他的书名,直截了当,而他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一言以蔽之:好的经济学者,除了注意短期的效果之外,也会注意长期的效果(short-run vs.long-run);除了注意局部的影响之外,也会注意全面(partial vs.general)的影响;除了注意直接的因果关系之外,也会注意间接(direct vs.indirect)的因果关系。

然而,这种体会虽然明快,却像是巍巍而立的骨架(skelton),有了实际案例为血肉(meat),才能相得益彰——而在书中,黑兹利特用大部分的篇幅,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事实来说话。不过,书里所举的例子,大部分是关于经济活动。他的体会,事实上适用的范围非常广。

波斯纳法官的名著《法律的经济分析》(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里,有很多令人意外、似乎违反常情常理的例子。其中之一,是关于以分期付款买家电家具时,处理逾期未缴的官司。很多美国大型百货公司,都提供分期付款,让顾客先享受、后付款,能拥有冰箱、沙发等用品。可是,如果分期付款逾期不缴,厂商就认定顾客违约,一方面收回货品,一方面没收已交金额,或只退回象征性的微不足道的金额。甚至,如果冰箱的分期付款逾期,厂商可能把同品牌的电视也一起收回。

消费者认为权益受损,打官司告厂商以强凌弱,契约条件过苛。有些法院果然判消费者胜诉,认定款项迟付时,即使厂商收回商品转售,也只能扣去“合理的”费用。波斯纳指出,这种判决,看似保护消费者,其实是只见舆薪,反而会伤害消费者的福祉。

对买卖双方而言,交易是合则两利。会迟付违约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低收入户、单亲家庭或经济上较为弱势的群体。厂商也想提供产品,赚这些人的钱。可是,为了降低呆账坏账的风险,就想出看似严苛的“回收条款”。一旦法院认定厂商违法,厂商没有办法自保,对这些人只好不再提供分期付款。结果,法院看似公正的判决,其实直接地伤害了经济上最弱势的群体。

因此,好的经济学者,不能只看短期、直接、局部的影响,而要考虑长期、间接、全面的效果。好的法官,显然也是如此。而好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企业家,当然都该如此。奥肯和黑兹利特的两本书,除了内容引人入胜、令人深思之外,还有进一步的涵义……

对于经济学,一般人往往认为和图形数字、金融货币密不可分,然而,两本小书的内容,却把经济分析平实深刻地呈现出来。经济学的道理,朴实无华,经济分析适用的范围,无远弗届。几十年来,有无数的经济学论著,然而,两本小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正是为经济分析的平实有力作了历史的见证。

虽然两本书处理的问题,都和一般民众息息相关,两位作者却没有以先知的姿态,揭橥经济分析的真知灼见,呼吁大众聆听教诲。绝大多数的经济学者,也是如此,他们着重于分析事情的原委(is),而不轻易指引应然的(ought to)方向。他们比较不像手里捧着《圣经》的牧师,宣扬福音,他们比较像拿着望远镜和放大镜的旁观者,希望摸清事物的原委,然后据实以告。

两本书的重点,都和公共政策有关。经济学的基本观念,虽然晓白易懂,可是由大众的认知,到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却是一个迟缓艰辛的过程。这两本书值得世世代代的公民阅读,直到书中的体会和提醒,确实能使公共政策免于浪费无稽而后已。

七十年前初版时,《一课经济学》是一颗智识上的明钻(It is a gem),现在依然如此;三十年后,发行百年纪念版时,希望这颗钻石闪耀的,是一种更成熟的光芒! yOV54DKMPhS2f2J2vfVOLlis2s3pXfrRTD4l7KthOKk8CL9wxZPEBdqCl4GXbN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