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傲慢与偏见

下午送一位朋友到车站搭车,车子离站后我过街搭出租车回学校。红灯前刚好停了一辆空车,我就敲敲车窗,开门坐进后座,顺口说:“麻烦你到×××。”

司机用闽南语问了一句:“要去哪里?”我重复了一次。红灯变绿灯,车子就慢慢往前走。司机没回头地说:“已经坐进来了。”我不清楚他的用意,也就没搭腔。过了没一会儿,他又说了一次“已经坐进来了”,然后问我会不会说闽南语。我说在台湾出生长大,当然会,只是说得不太流利。

司机大概觉得这个答案还过得去,就平白直叙:他一向不载讲国语的客人。只要客人一讲国语,他就请他们下车。刚才是因为我“已经坐进来了”,他才勉强按捺下来。即使不载讲国语的客人他照样过得去,而且心里痛快得很。他问过很多朋友:如果有人先打你一个耳光,再向你道歉,你愿意接受吗?在他的朋友里,没有半个人愿意接受道歉。

我知道他话有所指,但无意引发一场无益的论对,就不动声色地听他继续发表高见。

我一面听他抑扬顿挫的“道理”,一面觉得有点意外:过去听过看过报道,知道曾有出租车司机把讲国语的乘客赶下车,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这种事几乎就活生生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在情绪上还一片复杂时,我却想起以前看过的几篇文章……

不载讲国语的人、不向女人卖计算机、不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打交道、不和有色人种做朋友……不论是基于什么理由,这些行为在性质上都反映着某种成见(偏见)。虽然成见是一个人主观上的判断和好恶,别人不一定有置喙和干涉的权利,可是因为偏见作梗的关系,确实会减少很多可以彼此交往互惠的机会。如果能消弭偏见,人可以更完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也更可以享受别人的智慧和才情。

不过,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消弭偏见呢?减少偏见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有些经济学家相信,通过市场机能的节制,最可能过滤掉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如果一个黑人卖的东西明明价廉物美,但是因为种族上的好恶你避而不顾,结果是你自找麻烦,减弱了自己的竞争力,甚至可能蒙受其害。同样的,如果你是商人,但是耍个性,不卖东西给黑人,结果平白把赚钱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损己利人。只要市场的竞争激烈,那些有偏见的人竞争力将会比较弱,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过滤掉。

这种对市场机能特性的阐释当然很有启发性:市场不只是使买卖双方能通过交易而互惠,而且,在竞争的压力下,胜负得失是以实力来分,而不是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在这层意义上,市场机能可以说是“色盲”的。不但没有偏见,还可以让有偏见的人自食恶果,慢慢被淘汰出局。

不过,虽然在观念上,市场机能确实有某种过滤和淘汰的功能,但是,在实际的世界里,这种功能却有时而穷。在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利害不是那么重大、胜负不攸关生死的环境里,好的结果不一定会出现,不好的现象也不一定会消退。而且,更麻烦的是,在人和人的交往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通过市场里的交易。在其他“非市场”的交往互动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可能性更低,偏见、歧视、差别待遇、双重标准等,当然也就可能存在和延续,甚至渐渍而扩大。

付钱下车时,我用闽南语说了声“多谢”,他也用闽南语说了声“顺走”。可是,我不知道他下次会不会载讲国语的客人,我也真的不知道消弭偏见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RWZh2rz8DtKgzxlNGLvmRoNMPOOYDYH332KK6fHf8Wh8mYf4Wg8I2HUuNH+jMo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