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游小记

六月底,台湾的学校已经放暑假,大陆的学校刚近学期尾声。我再次应邀,到西安交通大学短期讲课,和前两次不同,这次有内人和儿子同行。

周一到周四上课,周末三天,就和家人离开古都,到附近省份旅游。第一个周末,乘汽车到河南,游白马寺、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第二个周末,搭火车到山西,主要是看平遥古城和五台山。

一路上看了不少寺庙,也看了观光客的人潮,在寺庙里烧香拜佛、求神问卜。据说,一些政要都曾经在某些地方祈求神祇或找高僧指点迷津。两次周末之旅的旅程里,有几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

五台山上,有大小128座庙宇,重要的景点之一,是位于山巅的“黛螺顶寺”。从山脚到山顶,有三种途径:骑马、搭缆车、步行拾级而上。山脚有一个马厩,里面有十几匹马。游客骑上马后,由人牵着马上山。告示牌标示得很清楚,骑马上山50元(人民币)。内人和同行的友人,决定步行上山;我和儿子,决定骑马。

在上马的地方,不断有人登马出发。可是,我们等了一阵,就是没有人搭理。后来,我喊住一位马夫,说要两匹马,马夫说:“一人70块!”“不是50块吗?”我问。马夫口中嘟囔了几个字,没听清楚,好像是“马已经累了”之类。

我没有再深究,儿子也赞成去坐缆车。他觉得不公平,怎么可以随便涨价。我心里明白,大概由我们俩的服饰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外地人。对外地人收费较高,就像对首轮电影收费较高一样——对不同的人,定价不同,这是“差别取价”(price discrimination),经济学教科书里早就是白纸黑字!当然,各种差别取价的做法,是不是合理或合法,是另外的问题。

晚上进饭馆前,内人在外面的摊位上,买了半斤的干杏仁核。据说杏仁的果仁,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心。果核很小,只有一两粒花生米大,剥开硬壳后,里面是更小的果仁。还没有上饭菜,我们边聊天边嗑杏仁核,有些核容易开,好些却无动于衷。饭后离开时,问小贩,小贩语气肯定地说,每个核上都有一条小缝,只要用空的杏仁核边缘,顺势插进小缝,就可以撬开杏仁核。

我听了半信半疑,他怎么知道,每个杏仁核都刚好有一条小缝。第二天在火车上,想起这件事,就试着去找核上的小缝。没想到,真是如此!即使只有花生米大小,每个杏仁核都有一条细细的缝,个个如此。刚开始觉得好奇,赞叹大自然的奥妙,后来想通了,心里却涌上一股很复杂的情绪!

杏仁核上的小缝,不是上天的杰作,而是人工的产物。而且,是在杏仁核烧烤变干之前,一个核一个核划割出来的缝。杏仁核又小又硬,想必要用很利的刀,而且要用相当的气力。手上即使戴厚手套,恐怕还是常受伤。

一斤干杏仁核,大概有近千颗果核,每斤卖12元人民币。在成为小贩叫卖的果核之前,显然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剥去杏仁核外的果实,切出核上的小缝,烧烤果核,再叫卖。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力完成,也都添增了些微的附加价值。令人好奇和不忍的,是切出核上小缝的人,要割多少个杏仁核,花多久的时间,才能赚到1元人民币的工资?

最峰回路转、令人称奇的际遇,是赶火车时发生的事。由西安到太原,买的是卧铺。因为先经过平遥,所以早上就在这里下车,花了大半天,在这个可以溯及西周的古城里游荡。傍晚先吃完饭,再到车站,同行的友人问明,可以用原来的票,由平遥乘车到太原。只不过,不再有卧铺,只能随遇而安。

接近开车时刻,才上了月台,站在车门旁的乘务员看了票说:“不行,这票不能用。”“可是,站里的人说可以啊!”还是摇头,但是指着下一节车厢说:“去那边试试。”到了下一节车厢,还是不行,也还是指下一节车厢。这时火车已经鸣笛,我们拖着行李,跑到第三节车厢,乘务员看了一眼说:“先上车,再问列车长!”

四个人如释重负,上了车,歪歪倒倒地穿过几节车厢。在餐车里,碰上列车长。列车长一看票,斩钉截铁的口气:“这票不能上车!”把原先的理由再说一次,他不为所动。餐车里还有许多空位,桌上小牌注明:餐费每位20元。中年女服务生就站在旁边,我灵机一动,问她:“我们坐下来,付钱用餐可不可以?”她面无表情地说:“那可以!”列车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开,我们就在餐车落座。

我们表明,已经吃过晚饭,可不可以把晚餐换成饮料或水果?答案是:“不行。”不久,服务生送上四个自助餐盘,两菜一汤。这种饮食一份20元,并不便宜,因为四个馒头才1块钱。我们瞪着桌上的食物,一直没有动筷子,列车长就隔着几个桌子坐着,若无其事,偶尔瞄我们一眼。

这一番转折,真是特殊别致:火车站里的人说,票还有效,可以上车;火车上的查票员却说不行——这是第一个转折。两个查票员摇头之后,第三个却点头,让我们上车——这是第二个转折。已经上了车,列车长又说不行——这是第三个转折。列车长否决之后,餐车的服务生竟然点头——这是第四个转折。单纯一件事,竟然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尺度,这显然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操作制度的人出了问题。

骑马、杏仁核、赶火车这三件事,其实无关大局。骑马和卖杏仁核都是民间部门,铁路局只是众多国营企业之一。不过,通过这几件小事,却具体而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问题。而且,我们经历的这几件事,相信不是个案,在中国大陆的各个角落,类似的事无日无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件事(和类似的事例)会不会逐渐消失呢?由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最明确的当然是杏仁核。当经济持续发展,所得水平上升,生产力增加。大的杏仁核,将由机器处理;小的杏仁核,将被扬弃不用。即使在偏远的农村里,也将不会再有人以划割杏仁核谋生——就像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不会再以人工插秧收割一样!

而且,经济活动频仍之后,事实上也会过滤掉一些不合理、不效率的做法。无论是马夫还是查票员/列车长/餐车人员,慢慢地,不会再耍弄小伎俩和小权威。因为,所得上升之后,民众自主权增加,会更积极地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马夫和查票员等,本身也享受到市场交易合情合理的游戏规则。将心比心,在本身的业务范围里,他们的作为也会渐渐地合于情理——这不是三令五申的结果,而是经济活动特质的自然展现。

我的抽屉里,还有几个小小的杏仁核。数十百年之后,这几个杏仁核很可能成为收藏珍品(collector’s item)——每个杏仁核上那条小小的细缝,为一个特殊的时空,作了极其特殊的见证! b5ZZJXZjTDBXPPaN9Tj8Rx0HP9UCYVVqH1GzO7aqhWr+DZmIwcnioglPhMJkV9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