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2000年9月到2001年8月,我利用休假到英国牛津大学待了一年。耳闻目见,都发而为文,后来辑成一书,自己觉得还算满意。2003年1月,我应邀到香港城市大学客座一学期。有前车之鉴(正面语意),我希望也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香港的社会人文现象。一方面作见证,留下鸿爪;一方面探索东方之珠这个特殊的资本主义天堂。

可惜,也许是时间太短,浸淫不够,虽然我张大双眼、竖起双耳,可是收获有限。笔下有些许成果,可是自己并不满意。不过,虽然成果有限,回台湾后再想起那几个月的时光,有几件事印象却特别深刻。

有一次,利用周末到著名的黄大仙庙玩,在庙前发现了有趣的一幕。黄大仙庙香火鼎盛,香客游客络绎不绝,除了庙旁一长列香烛店之外,在庙门口还有十来位提着篮子的人,向路过的人兜售香烛。不知道哪些因素因缘际会,这些人摸索出一种游戏规则:大家排成一列,前后相随,有游人或香客走近时,大伙儿不是一拥而上,而是由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迎上前去推销。无论成与不成,过后就走到行列的最后,等下一次机会。周而复始,井然有序。

因为叫卖香烛利润不会太高,所以排队兜售的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较低。我私自忖度,如果有年轻人置身其中,大概是身体上有残缺,不容易找到其他的职业。心里想着,眼前竟然真的看到一位壮年男士,就是缺了左手手掌。当时我心里还有一丝得意,觉得能洞察人情世故。后来,我把这段见闻写成文章,上课也当讲义发,和同学讨论。我指出,排队兜售香烛,是一个“小均衡”,这个均衡有一些特性。等到我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学生们依样画葫芦,去描述生活里观察到的某种均衡,并且分析臧否。

等学生交了作业,我慢慢欣赏,发现学生们都很用心。有一组报告描述午餐时,有些学生在学校食堂里午餐,有些人则是到附近的市场觅食,形成“分离均衡”。还有一组同学回忆读中学时,在小区篮球场占场地“斗牛”时使用场地的游戏规则。在十几组报告里,我大感意外的是一篇关于“许愿树”的报告。当时的感觉,只能用眼睛一亮来形容。

大埔区位于香港新界,区内有一个村落叫林村,林村里有个天后庙。天后庙的规模比不上黄大仙庙,不过也是香火不断、游人如织。在天后庙旁,有几棵巨大繁茂的老榕树,老树古庙,烘托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善男信女们觉得庙里的神祇有灵,庙外的老榕树也有灵。因此,在庙里参拜之后,再纷纷向几棵老榕树祈福。为了表示虔诚的心意,信众们把神符和写好的心愿扎在一起,再绑上三两个红橘,然后在树下一起用力往上抛。如果红橘和神符都挂上枝丫,表示老榕树接纳了信众的祈求,心愿一定能实现;如果落回地面,就再以更虔敬的心情祈福,再往上抛。心诚则灵,老榕树总会接下芸芸众生的重担。

在每年春节和特殊的节庆前后,来天后庙的信众特别多,许愿树上就挂满了神符、许愿条和红橘,成了一个很别致特殊的景观。然而,即使几棵老榕树再有广纳众生的胸怀,也无法负荷源源不绝的人潮和许愿,以及那数以百计的红橘。所以,附近的三两居民,就定时卸下树上高挂的红橘。红橘回收之后,曾经掉落地面的,固然不再保留。可是,许多第一次就挂上树梢的,还完好如新。食之未必有味,弃之却是可惜。最好的去处,似乎就是卖给其他的信众。

因此,在天后庙旁,就出现了这种特殊景观:卖红橘的摊位有两种,一种卖新鲜的橘子,另一种卖回收的二手橘。新橘当然价格较高,二手橘也一样有市场。初到天后庙的人,可能分不清新旧;许多善男信女是常客,就知道两种橘子的曲折。令人好奇的是,既然橘子有两种,是哪些人买新橘,又是哪些人买二手橘呢?

经过一阵观察,似乎稍有端倪:买新橘的人,是年轻的情侣,或偶尔到天后庙的,或经济情况较好的,或神色凝重(有要事相求)的人;买回收橘的人,则是中老年人,或到天后庙的常客,或经济情况较差的人。

这是学生们的观察,我觉得非常深刻精致,就打了一个很高的分数,并且希望他们能把报告投稿,能刊载在某个刊物上。不知后来他们有没有做到,但是这份报告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三位执笔的同学之一,名叫林礼康,是一位笑口常开、乐观进取的大男生。我离开香港前,他告诉我已经找到工作,毕业后将去大型购物中心“又一城”五楼的一家乐器行。“又一城”就在城市大学旁边,他要我下次去时一定要找他。

事后想想,无论是黄大仙庙前还是天后庙旁的景象,其实都透露了一些值得琢磨的讯息。黄大仙庙前的香烛小贩,之所以会形成鱼贯而出的秩序,显然是因为好几个因素综合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均衡”。支持这种巧妙的均衡需要好几个条件,但是一旦条件改变,均衡可能就消失不见。譬如,如果香客人数突然暴增,想必有更多的小贩加入,甚至包括年轻力壮的人;相反,如果善男信女变得门可罗雀,有谁愿意在庙前排队叫卖香烛?

天后庙旁许愿树上和树下的红橘,情况当然也是如此。如果红橘大丰收,价格大跌,大概很少有人会去买二手橘,也大概很少有人会去回收树上的橘子。因此抽象来看,社会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在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支持的条件。如果能试着归纳出“现象”和“支持条件”之间的关联,等于是掌握了一些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利用这些原理原则,可以去解读其他的社会现象。

当然,“均衡”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表示眼前的现象会重复出现。因为稳定而又重复出现,所以旁观者可以好整以暇,慢慢地琢磨,逐步摸索出均衡背后的支持条件。但是,一旦眼前的现象不是处于均衡的状态,这种思维方式就必须改弦更张。那么,对于偶尔才出现一次的现象,该如何解读呢?对于全新的情境,又该如何因应呢?甚至,对于模糊未定的状态,又如何能够导引情势呢?这些问题,恐怕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了。

我一直觉得大埔的许愿树很有趣,想去却还没有去看过。再到香港客座时,我想我会找林礼康,要他带我去看天后庙旁的许愿树,而且还要再去黄大仙庙走走,看看庙门口是不是已经又是另一番景象! JC8f7BjYlbYQsVhu5oStrU7hxSOHbckZSDMzUfWKnObN/+Q6LQCKofHDUqmVUO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