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父不父、子不子

当环境里有适当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也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

华人社会里,“孝道”无疑是核心价值之一。百善以孝为先,可见孝的地位。为人子女者,对于父母要承欢膝下,要晨昏定省,要奉养天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可以体会到,这个几乎是普世价值的德行,未必是亘久不变的。

根据人类学家的记载,至少在几个世纪之前,“孝”所隐含的照护父母终老,还不是举世皆然。在印度、日本和北极地区,当长者(父母当然包括在内)年老力衰时,亲友就把他或者她送到一个山洞或小屋里,再留下少量的食物和饮水。以缓和文明的方式,让老者自然消逝。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要坚持颐养天年,显然成本太高。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充沛,照养父母的资源远胜于往昔;然而,台湾正在修改法律,取消子女养老的责任。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有脉络可循,而且有一番道理。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现代社会里,双薪家庭比比皆是,无论公司部门,都有退休金,还有全民健保、公农劳保、老人年金,各种社会福利措施以及机构。年长者有能力照顾自己,社会其他的支持条件也灿然大备。因此,父母晚年的照养,可以不需要由子女承担。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子女未必和父母一起生活成长。子女和父母之间,可能只有血缘的关系,而没有其他实质的互动;甚至,凌虐戕害子女的父母,也不是绝无仅有。在这些情况下,父母年纪大时,要求子女照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法律上免除子女养老的责任,不至于影响一般的伦常维系,但是可以避免特殊情况下的人为桎梏。

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如此,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呢?中国大陆曾有一个个案,透露出伦常的另一种极端:韩群凤原先在银行工作,生下一对双胞胎,都是身障智障,为了照顾这对子女,她辞去工作,全力付出。所有的负担,几乎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经历了漫长的十三年之后,她心力交瘁,终于不胜负荷。她先亲手把双胞胎溺毙,再服药自尽。因为发现得早,她被救活,面对的是子女已逝,而她以杀人罪被拘禁和起诉。在法庭里,韩群凤坦承罪行;可是,对于这位瘦弱的母亲,难道上天给她的惩罚还不够吗?她已经判自己死刑了,何须别人再置喙?然而,即便如此,司法体系还是可以利用机会,能发挥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判韩群凤有罪,看起来是惩罚韩群凤,其实是让这位可怜的母亲卸下重担;净化她的心灵,让她有机会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继续她还年轻的生命之旅。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未来的韩群凤和为人子女们,能有较好的际遇。

这么看来,无论是子女对父母、或是父母对子女,也许可以归纳出一点较深刻的体会: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一种生物;人之所以为人,不该是道德式、教条式的口号。当环境里有适当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也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因此,值得花心思使社会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条件。

人之为人,可以是父父子子,也可以是父不父、子不子,不是吗? gXX1/vXwiIjkDKMq3bHUc9IIEfAoJ4bKyWW6ciujxRDBEuZ37o6josJPszx35o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