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弄斧要在班门前

这是我以经济学者的身份为法学界人士所写的第二本书。和第一本《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一样,本书目的在:向法学界的人士引介推广“法律经济学”!法学界人士包括两大类:法学相关人士,主要是法学院和研究单位的师生;司法相关人士,主要是实际从事司法工作的朋友,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以及各种监管部门的同仁。

因缘际会,我曾在两岸及港澳的大学里任教,至少在二十所以上的法学院教过“法律经济学”。而且,至少在五十所以上的法学院做过演讲。以下四个经验,约略反映了深浅不同的回响:首先,在江苏苏州的一个法学院里,主持演讲的著名教授表示:“熊教授的演讲很精彩,内容很有启发性。但是,我认为他以很好的演讲技巧,说了不少错误的观念!”其次,在湖北武汉一所名列前茅的法学院,主持的副院长表示:“院里每年有上百场的讲座,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一场。”

再次,浙江的一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曾任大学校长。他表示:“由经济学者阐释法律,过去没有听过。今天听了,觉得很震撼!”最后,一位来自上海的担任大学副校长的法学重量级人物表示:“今晚的讲座非常好,我一定要请熊教授到学校来授课,我的课让他上。”因此,虽然法学界对于“法律经济学”还持相当保留的态度,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旦接触沟通,往往柳暗花明,美不胜收。

因缘际会,我也曾参与各种培训和推广教育,也至少面对过五十个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同仁。而且,2015年6月底,由经济学界朋友和我一同筹划,举办了浙江省金华市的“公检法特别营”,为期六天。这是华人社会里,第一次由经济学者主导,向站在第一线的法官、检察官和警官精英阐释法律经济学。授课的经济学者来自海内外,包括从新加坡飞来提供友情赞助的“快乐教主”黄有光教授。因为成效斐然,2016年3月、5月和9月,我们将再度为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同仁,举办“特别营”。因此,让证据来说话,法律经济学不是学科期刊里的益智游戏,而是能披挂上阵,增强第一线司法同仁武装配备的弹药。

就内容而言,本书的主旨可以分为“实质”和“程序”。抽象来看,程序就是方法论。而方法论上的两点基本立场,卑之无甚高论:第一,让证据说话;第二,先了解社会,再了解法律。实质的论点,也非常具体明确:第一,法律的精神往往不是追求公平正义,而是处理价值冲突;第二,在现代社会里,法律的主要功能已经由“除弊”转向“兴利”。当然,通过书中的材料,可以更完整地体会这四点智慧结晶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就对象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更适合具有法律系大二以上基础的读者。而且,如果能和第一本书搭配,对法律的了解将更为全面和深入。对经济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先看《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这些书的内容深入而浅出,老妪能解。

第一本为法学界人士所写的书《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于2003年在台湾出版。这本由经济学者阐释法律的书,当年获得台湾地区金鼎奖,是社会科学类唯一获奖的著作。2013年修订后,由台北的商周出版社出版,以“经典重现”再度发行。2014年,简体版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并由北京的东方出版社发行。除了出现在多个畅销书(法律类)的排行榜,也被选入多种“年度最佳图书”的榜单。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弄斧要在班门前”——中文世界里,第一本书经过十年以上的考验,历久而弥新。第二本书,希望也是如此。

最后,一个小哉问留给读者:奥运会上的跳高竞赛,剪式被滚式所取代,而滚式又被俯卧式继而被背越式取代。那么,在法学世界里,传统的各种法学理论会不会也被“法律的经济分析”所取代?对于这个问题,这本书里的材料或许能透露几许。直截了当地回答“不会”或者“绝对不会”,是让荷尔蒙说话,而不是让证据说话!

法学界的朋友,盍兴乎来?

2015年11月1日于台北 QL9bUXaYxA6i7Na0ZuASWtwttyYqyN8x1R+vJkRbVjCzaU7Dx0W1w2qBqHgYnh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