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鞑子正在轰击城门!”吕大器面带惊慌地上前禀报道。
“不必慌乱,朕就没打算守这个城门。”方浩淡淡地说道,“让那些将士回来,免得被伤到。”
“皇上,不可啊!”吕大器连忙劝阻,“如果城门被毁,则鞑子只需渡过护城河便可长驱直入,进入肇庆府了!”
“朕知道,可是护城河他们渡得过去吗?”方浩大声问道。
“这……”吕大器一愣。
炸雷的威力他是见过的,可是仅凭它真能守住吗?
当吕大器不情愿地撤走门口的将士后,第二轮炮弹来袭。
随着十多声沉闷的撞击声,本就摇摇欲坠的城门直接被轰穿,数枚炮弹砸入内城,将内城的青砖地面砸出了不少裂痕。
那些撤走的将士见此,都一阵心惊胆战,要不是提前撤走,此刻肯定伤亡惨重。
当第三轮炮弹来袭后,城门直接被轰塌了。
“吕爱卿,通知下去,朕会身先士卒,率领所有将士死守北城门,绝不让一个鞑子入城!”方浩大声命令道。
“臣遵旨。”
城门被毁,势必会引起慌乱,所以他必须稳定军心。
清军中军战车上,李成栋看到城门被轰塌后,冷冷一笑,然后命令道:
“传令,让施福、施琅部派出两千人攻城!”
当此条命令传到不远处的施福、施琅那里后,两人都气得暴跳如雷。
他们本部人马只有五千,且全是水军,只会水战,根本不会攻城。
而且,现在城墙下全是陷阱,谁去都是送死!
“叔父,想我郑氏大军在海上征战多年,横扫四方,无人能敌,如今归降清廷,却完全得不到重用,太可恨了!”施琅气愤不已地说道。
“李成栋的确可恨,这段时间以来,我部处处忍让,他不仅不收敛,反而竟得寸进尺,愈加嚣张,如今竟然还让我部去攻城,实在可恶!”施福愤然道。
他们两个都是郑芝龙旧部,当年在海上横行霸道,称霸一方,郑芝龙降清后,他们奉命跟随李成栋讨伐伪明。
本以为可以建功立业,却不曾想,自归顺以来,李成栋百般刁难,处处打压,还试图剪灭和解散他们,这让他们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叔父,城下那么多陷阱,此番攻城,必死无疑啊!”施琅大声说道。
“哼,他李成栋无非是公报私仇,想借机消耗我部力量!”施福冷哼道。
“叔父,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派两千兄弟去送死吗?”
“当然不是,叔父这就去找他,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决不罢休!”
说完,施福径直向着中军战车走去。
然而,他还没走两步,便被杜永和给拦下了。
“施福,你要去哪?”杜永和神色阴沉地问道。
“末将要面见提督大人!”施福大声说道。
李成栋在清廷的官职为两广提督,而他的直属上司佟养甲则是两广总督。
“哦?你找提督大人何事?”
“有要事相商!”
“是吗?但现在不是时候,刚提督大人有令,命你部率领两千人马攻城,怎么,你想抗命?”杜永和冷冷地问道。
“末将不敢,只是我部五千人马全是水军,只知水战,不晓攻城之事。”
“无妨,提督大人说了,你部攻城无需火炮、云梯和濠桥,让人往前走就行,只要能走到护城河边,就大功一件!”
“火炮、云梯和濠桥都不用,那还怎么攻城?”施福气急败坏地问道,“这不就是去送死吗?末将斗胆请提督大人收回成命!”
“大胆!”杜永和大喝一声道,“施福,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末将只是实话实说,我部人马全是水军,大半辈子都在水上,个个都是悍将,岂能如此白白死去!”施福厉声道。
“悍将?不过一群海寇而已!”杜永和冷笑道。
“你……”施福听此,气愤不已。
“施福,你也别找提督大人了,提督大人刚刚吩咐过本将,说如果你施福找过来了,直接拦住,提督大人不想见你!”
“岂有此理!”施福气极,“简直欺人太甚!”
“混账!”杜永和厉声呵斥道,“你信不信本将现在就可以将你拿下,定你忤逆之罪!”
听到这句,几乎被怒火冲昏头脑的施福瞬间冷静下来。
“下官知罪!”他连忙说道。
“哼!”杜永和冷哼一声,“快快出兵吧!”
说完,他扬长而去。
另一边,等了许久的施琅见到施福回来后,连忙上前问道:
“叔父,情况怎么样了?”
“那李成栋奸诈小人一个,竟然如此卑鄙,简直岂有此理!”施福气得牙痒痒。
听到这句,施琅就知道情况不妙了。
“叔父,那李成栋不愿收回成命?”施琅问道。
施福满脸愤然地点了点头。
“叔父,这太荒谬了,与其让两千兄弟去白白送死,不如反了他,然后去找国姓爷。”施琅建议道。
国姓爷即是郑成功,南明隆武政权成立后,隆武帝为了笼络郑芝龙,将其子郑森改名为“成功”,并赐姓“朱”,自此以后,郑氏政权官属及后人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
这个时候,施琅和郑成功还是好哥们的关系,只是后来施琅擅杀郑氏旧将,反形已露,郑成功一怒之下杀了施琅全家,才导致两人彻底决裂。
“闭嘴!你疯了!”施福大喝一声,“那李成栋心狠手辣,要是让他听到这话,我们叔侄俩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杀的!”
“可是叔父,这五千兄弟跟随我们这么久,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去送死啊!”
“唉,叔父我又何尝不知,可是事已至此,无能为力啊!”施福无奈地叹息道。
想当年,他们郑氏大军,拥兵二十万,船只三千艘,是东海、南海的唯一霸主。
荷兰舰队、倭寇、海寇,无人能撄其锋芒。
凡是在东海、南海航行的船只,不管是商船还是战船,每条船缴纳三千金,一年入账可达上千万,富可敌国。
(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
没想到归降清廷后,竟然落得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