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刻钟过去,囚车终于在人山人海之中,缓缓经过酒楼前方,向菜市口中心驶去。
囚车之中,一个个全没了往日的儒雅,披头散发,狼狈不堪,面上身上尽挂着烂叶和臭鸡蛋。
杨二陛下看在眼里,心里着实痛快。
只是转眼又瞧到后面的囚车之中,竟有十七、八岁的少妇,怀抱婴儿,尽管自己狼狈不堪,依旧强忍着泪水,不顾屈辱地在大庭广众之下,给怀中月余的婴儿喂乳。婴儿全然不知接下来的命运,吃饱后看着周围人山人海,竟是露出童真的笑脸,一张无牙之口,看的杨二陛下生出恻隐之心。
那些百姓见状,纷纷避开这辆囚车,将要扔出去的菜叶子,转手扔到了其他囚车上。
都说母爱伟大。
纵使杨二陛下心如铁石,也不免动容,萧皇后也一脸哀求地看着他,便叫来王大伴吩咐几句,待得王大伴领命出去,这才将视线重新看向下方。
囚车由京兆郡的衙役开路,左右备身府的士卒组成一道道人墙,防止愤怒的百姓冲过去,见士卒对百姓非常客气,百姓也不为难,便知晓前段时间军功大会上的军民融合,已经初见效果。
只是待囚车经过百官面前,众官员的脸一齐黑了下来。
杨二陛下心里别提多痛快。
你们这些渣渣倒是继续作啊?把身家老小赔进去的感觉不爽吧?你们要是叽叽歪歪的让朕不痛快,朕就让你三族都不安生。
反正朕是不打算要脸了的。
直到午时三刻即将到来,樊子盖瞅一眼天上的太阳,才道:“大理寺验明正身。”
不多久,总共七百三十五名罪犯,一一被验明正身,大理寺卿向樊子盖汇报了一声,樊子盖再次看一眼太阳道:
“行刑!”
此时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大隋朝,地球还没有气候变暖,京兆郡地处关中,十月中旬的天气,已是半夜凉初透,早上哈口气能凝出水雾来。但行刑的刽子手却一点都不觉得冷,一个个赤膊着上身,手提一柄大刀,腰间围一条麻绳,抽出要犯背后的木板,抬起大刀便作好了行刑的准备。
大理寺卿喝道:“鸣鼓,行刑!”
手起刀落。
一排十名要犯,便是十颗人头向远处滚去。
台下的百姓见了纷纷叫好,觉得一下子砍了这么多贪官污吏,乃是大快人心的事。但也有胆小的童子缩进大人怀中,手捂双眼,露出一条缝隙往刑场中心看。
而离刑场最近,被杨二陛下要求排排坐,必须看完行刑过程的众官员,脸色已经不是单纯的难看,而是黑如锅底。
除了卫玄和张须陀等少数几人,其他官员都担心哪天自己也被砍了。只是担心归担心,这官还得做,顶多以后少贪点,皇帝要搞事情就让他去搞,自己不反对也不赞成就是。
一排十人行完刑,又有大理寺的衙役带上来十名要犯,以年长者为先,其后是中年男人和年轻男人,最后是妇人孩子。
等到男人砍的差不多了,先前那怀抱婴儿的少妇也被带了上去,只是此时周围血淋淋的,不时传来人死去前的惨叫,怀中的婴儿,早已经大声啼哭起来,少妇顾不得大理寺衙役的推搡,拼命地安抚婴儿,眼中泪如雨下。
那刽子手抽出囚字木板,同样有些下不去手,说道:“小娘子,某也无力改变天子旨意,小娘子莫怪某无情,某保证刀下利落,教小娘子和侄子少些痛楚,只希望小娘子和侄子来生投个好胎,嫁一良人。”
少妇只有十七、八岁,放在后世,正是花一样的年龄。
此时在雪亮的横刀之下,却是即将香消玉殒去黄泉走一遭,怀中婴儿亦是来此世间不过几月余,人世间的繁华还没看一眼,就要重新去走那黑暗的鬼门关。
等到刽子手将刀提起来就要落下,少妇怀中婴儿的啼哭之声也更大的时候,街道尽头,一匹高大骏马却是飞过百姓头顶,直奔刑场中心,其上一名宦官急声道:“刀下留情!陛下有旨!暂缓行刑!”
说着从怀中抽出一张圣旨,在百姓和众官员的注视下缓缓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子治国,惟伏以德。今有王、苏、汤、郑等人取死有道,按律当斩,然婴儿何辜?朕效仿贤王事,悯其年幼,故特赦之。凡有身孕者,亦特赦之。余者判决不变,理应一体斩绝为宜。钦哉。”
王大伴高声宣读,十名刽子手充当临时土喇叭,亦是将这道圣旨大声宣告了出去。
早有于心不忍的百姓立刻跪倒在地,高呼杨二陛下仁政,贪官污吏是该死,但怀有身孕的孩子和怀抱婴儿的妇人,任谁都下不了手,百姓们刚刚都准备捂着眼把这一段跳过去,否则以后良心不安。
有穷酸秀才拍手称快。
道:“圣王,当真是圣王呐,有此圣王临朝,何怕各地反王不归心?何怕六方胡虏不称臣?”
旁边却是有人讥笑道:“那穷酸秀才,反王归心就算了,那些反王本就是看不得陛下好才造反的,底下的无辜百姓归心倒是有可能。而要想那六方胡虏称臣,仁慈有用?还不得靠陛下带领将士们,去将那些胡虏的门牙打出来,他们才肯臣服?”
穷酸秀才怒道:“如何不能?那些反王亦是吃不饱饭才造反的,只要陛下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怎会兵行险招,去行那造反之事?”
旁人更加不屑。
“吃不起饭?你这穷酸秀才莫不是瞎了眼?你睁开眼睛看看,现在那些草头王,哪个是农民出身?远的比如那王薄和杨玄感,近的说那颜宣政,不都是世家门阀的旁支?杨玄感更是当初权臣杨素的亲儿子。其他反王哪怕只是世家门阀的旁支,也总该不会被饿死吧?要说他们是因为吃不饱饭才造反,这话说出来你信?”
穷酸秀才立刻无话可说。
毕竟草头王都号称是因为吃不起饭才造朝廷的反,这话他听得太多,潜意识也慢慢接受了。
场外百姓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场中百官亦有动容者。
礼部尚书李纲松了一口气,对老友樊子盖说道:“古之贤王围猎,尚且围三阙一,亦不伤怀胎母兽,今陛下悯要犯之妻儿,颇有仁君之风。相信此次过后,百官应该会明白,陛下非是残暴滥杀,只要百官能洁身自好,忠于王事,陛下自是不会过分煎迫臣子。”
樊子盖点点头道:“缓和君臣关系,你我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