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9章 突厥的空气,当真要香甜些?

游街的兴致被扫,杨二陛下顿时就失去了继续游玩下去的兴致,吩咐一声摆驾回宫。

而回到宫不久,杨二陛下的好心情算是彻底消失了。

杨二陛下心情不好的原因在于古槐庸的报告。

“启禀陛下,据底下的人汇报,苏威家里有现银十万贯,大部分来自长安、洛阳两地十几家大绸缎庄和票号的收入,其他都是收受的各种孝敬。另外还有价值约五万贯琉璃宝石、古董字画等,苏家在长安周边的田土,估莫着也能卖五万贯,共计二十万贯有余。”

“此外,苏家垄断了长安的绸缎和布料生意,洛阳的绸缎生意也占七八成。年初的时候曾经囤积居奇过一次,导致长安、洛阳两地布料价格上涨三、四倍,百姓们一时舍不得添新衣。”

“最后……”

说到这里,古槐庸停顿下来瞅了杨二陛下一眼。

杨二陛下脸上早已经黑的跟碳一样:“混账东西,犹豫个什么劲?”

古槐庸拼命点头:“是是是,陛下,据诏狱里的王氏族人说,此前雁门关之战期间,王氏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粮草,和苏威苏大人的长子、太原郡郡守苏伯仲离不开关系,据说是苏威默许的,突厥人付给王氏的粮草钱,苏伯仲从中抽去三成。”

杨二陛下气急反笑,背着手一边走一边道:“好,好的狠呐,朕的肱骨之臣、中书令苏威苏相国,贪腐无度,教子无方,里通外国,挖国朝的墙角,加上宇文氏和王氏这些个狗东西一齐,竟是是比国库还有钱了?”

对于携以大胜之威归来,又有军心民心在手的杨二陛下来说,区区一个苏威不是威胁。

杨二陛下是怒其不争!

原本觉得苏威和世家门阀干系不大,是靠自身一点一滴爬上来的,这样的人还有救,因此虽然这混账东西在雁门关期间多次跟自己作对,自己也大方地不做计较。但没想到苏威不仅自己贪腐无度,还纵容儿子里通外国?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发战争财?

孙子也是个混账玩意,整日在长安街上游手好闲横行霸道。

这样的一家人,还留着恶心人吗?

待到第二天早朝,来到大殿,群臣山呼陛下的声音刚刚落下,王大伴便前出几步,尖声道:“有本早奏。”见底下静悄悄的,没有人出来恶心自己,杨二陛下便对王大伴说道:“宣旨吧。”

“是,陛下。”

王大伴拿出一张早就写好的圣旨,清清嗓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有朔方及卫府十三万将士,朝廷文臣若干,护驾有功,杀敌有勇,是以朕定于大业十一年九月一日,于长安择一地召开军功大会,以嘉有功之将臣。”

军功大会?

这是什么东西?

以前战后军功的奖赏,不都是直接兵部上呈军功册子,吏部考功司审核一遍就行了?

陛下您这是又想演戏了吧?

台下众文武百官被恶心的不行。

只是最近杨二陛下锋芒正胜,先是以雷霆手段铲除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的宇文氏,唬的其他豪门大族心有戚戚焉,接着又携以大胜之威,将太原王氏连根拔起,千年大族一夕之间毁于一旦,文武百官莫不心惊胆寒。

虽说这两家死有余辜。

可杨二陛下的手段,却是他们从未预料到的。

宇文氏一干人等全部被凌迟,尸骨现在还插在旗杆上,立在雁门关的城头。

那太原王氏,则是全族被押在北镇抚司,据说在古槐庸这天子鹰犬的手中生死不如。

如今狗皇帝又要搞事情,去开那劳什子军功大会?

估计会拿太原王氏来收买一波人心?

当真是好手段,偏偏两家通敌卖国证据确凿,我等清贵言官想要弹劾一波,都找不到借口。

不过狗皇帝刚刚好像也说了,这次军功大会,自己这些文臣也有份?

毕竟是‘护驾有功’的,这般有好处的大事,自己自然不会反对。

反而有文臣为了溜须拍马,竟当众对杨二陛下歌功颂德起来,同僚纷纷投来鄙视的目光,心说有好处拿,你也不用这样拍狗皇帝的马屁吧?不想想宇文氏和王氏的下场?我等文武百官,九成都是世家门阀出身,狗皇帝现在却是正看世家门阀不爽。

为了五斗米折腰,真真是羞以为伍。

杨二陛下也略感惊奇,再仔细一看那个拍马屁之人,只是个小小的言官,原来好像是王氏一系的,现在估计是担心连坐被自己剐了,所以才这般拼命讨好,心中顿时有些腻歪。

都是些贱骨头,非要动刀子才知道谁是你们的君父。

然而被这人一顿马屁狂拍,杨二陛下的脸色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显阴沉,朝堂上众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心道一声不好,狗皇帝还憋着大招,刚刚所谓的军功大会估计是用来迷惑自己等人的。

果不其然。

待得朝堂安静下来之后,杨二陛下忽然站起来,在龙椅前来回走了几圈:“诸位爱卿,今日你们有本无本的,都不要奏了,一会递到三省即可,朕有几句话要问问你们。”

“苏爱卿,你先来,朕且问你,去岁年末,长安布料价格几何?今年年初又是几何?”

苏威回答道:“回禀陛下,去岁年末长安布料价格十五文一尺,今年年初……六十文一尺。”

杨二陛下又道:“普通百姓五口之家,一年添衣花费几何?若是将这些钱用在买粮上,能用多久?”

“这,这,这……”苏威冷汗直流。

“堂堂一国中书令,竟回答不出来关系百姓民生的大事?难道苏爱卿只会在中书省动动笔杆子?”杨二陛下猛然坐回龙椅:“那朕再来问问你,去岁国库收入几何?结余几何?百姓缴纳的赋税,都花在了何处?”

“陛下,去岁国库收入一百零五万贯,扣除百官的俸禄和各地粮饷,无……无……无结余。”

杨二陛下冷笑了一下。

“据朕所知,去岁直到今年,各地的粮饷还有不少拖欠的,也就是说,去岁一百余万贯的税收,大部分都花在了百官的俸禄上?”

“好,当真是好的狠呐,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一国中书令却浑然不知,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为大隋抵御强敌,朝廷却要拖欠他们的粮饷?而你苏威苏大人,从一介布衣成为当朝宰相,短短几十年时间便积累现银十万贯,珠宝古董五万贯,地契五万贯,抵得上国库去岁五分之一的收入,老家还有更多。”

“苏爱卿,朕且问你,这些钱,你拿着不烫手?”

说完杨二陛下眼光扫过底下众多文武官员:“短短一月,先有宇文氏勾结突厥意图打开城门,陷朕于危难之中,后有太原王氏向突厥兜售粮草,大发战争财,是以朕还想问问你们这些肱骨之臣。”

“这突厥的空气,当真要香甜些?” q9HYxdECFfPQFIdGytKOmcxdfXrIpBlH4QgllL+PlvHx67TUJUGEKSxvuZsxzV2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