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二陛下摆摆手:“此事朕知晓,你们安排人即可,朕问的,是如何灾情如何处置?粮仓里的粮食,能坚持多久?”
众人马上看向裴矩。
裴矩看了一眼手中的笏板:“陛下,自从去岁司天台告警,朝廷通过各种途径,充实了河北道和河南道的粮仓,从林邑征收的粮食,都优先送到这两道,眼下两道粮仓凛实,撑过半年不成问题。”
“半年?”杨二陛下的语气充斥着不满。
樊子盖赶忙解释:“陛下,司天台告警,是在去岁岁末,时间紧急,户部已经尽力了。”
其余人亦纷纷为裴矩辩解。
不到一年时间,非常紧急,户部拼了命修建新粮仓,也只是到现在这个规模,再问罪,就说不过去了。
杨二陛下深吸一口气,懒得追究。
若是让卫府出手,半年时间修建上百座粮仓都不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文官那一套行政效率太低。
“百姓重新栽种种子,到收获首季粮食,远远不止半年时间,百年还是不够,诸卿再想想办法,朕不允许河南和河北饿死一个百姓。”杨二陛下依旧脸色阴沉。
几人相互看一眼。
樊子盖奏道:“陛下,不若先让当地赈济灾民,朝廷也从长安和洛阳往河南和河北调粮?臣方才看过,受灾的九个郡,皆在运河沿岸,粮食经由水运,半年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
杨二陛下点点头:“可!除此之外?”
闻言,众人心里咯噔一声响,都暗自看了杨二陛下一眼。
明明从长安和洛阳调粮,能够解决问题,天子为何要问有没有其他办法?
忽地,众人想到了河东的先例。
难不成天子想仿照河东旧事,让河南和河北的豪门大族认捐粮食?
应该是了。
想通这一点,众人顿时犹豫起来。
樊子盖斟酌道:“陛下,微臣认为,可命河南、河北两道的豪门大族认捐粮食,帮助灾民度过难关,一如河东例。只是朝中河南和河北籍的官员较多,推行起来恐怕不易。”
见杨二陛下环视,其余人也纷纷开口。
杨二陛下道:“九郡无数百姓,家无余粮,食不果腹,街上流民成灾,豪门大族却依旧山珍海味。朕在想,他们可曾吃得下饭?宁愿粮食留在仓库里发霉,也不愿拿出来赈济灾民,良心上不会痛吗?”
众人哑口无言。
杨二陛下则是继续道:“朕不会狮子大开口,一如河东例,但凡家中永业田超过千亩的,有一家算一家,都必须如实上报存粮状况,皇城司暗中调查真伪,然后命其将家中一半存粮,若有不从,皇城司调查其有无作奸犯科之事,朕不相信他们的屁股是干净的,这回只认捐一般,朕已经做出退步了。”
闻言,众人皆无语,也明白此事提交到朝堂上,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河南和河北籍的官员,也许现在正在为家乡的百姓哭诉,但动一下他们的家里的存粮试试?分分钟会变成生死大敌。我哭我的没问题,朝廷调运粮食赈济是应该的,但抽我家的粮食算什么?我家粮食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更有甚者,或许人前哭诉,暗地里,却拼命哄抬粮价,好发国难财。
杨二陛下深知这一点,但不放在心上。
刀把子在手,他根本不担心有妖人作祟,反而巴不得多跳出来几个,好抄一波家,结局朝廷财政困难的问题。
“此次河南、河北遭灾,免不得有人哄抬粮价,好发国难财,没说的,皇城司去调查,查出来一个算一个,全部扔到大理寺问罪。敢在这个关头发国难财,朕看他们是活腻歪了!”
“另外,周爱卿,鸿胪寺召集藩属国使臣,将今年的朝贡再翻一倍,依旧只要粮食,若有不从,立刻赶出中原,从此不允许来中原商贸。”
周叔绣马上应是。
众人又详细商议一番,便各忙各的去了。
周叔绣当晚在鸿胪寺约见藩属国使臣,一共一千多人,每一人都代表了一个国家,其中有吐蕃、新罗这样比较大的藩属国,也有某些千把人的小国,周叔绣都没放过,只要能给大隋提供粮食,谁管他国内有多少百姓?
只是周叔绣这次并非一人到来。
他身后还跟着一名长相俊美的年轻人,正是专门兜售神仙膏的宋殘。
待得众人到齐,也不等酒过三巡,周叔绣开门见山道:“今日召集诸位,乃是有一事相告,朝廷决定将藩属国的贡品翻一翻,且只要粮食。”
底下立刻炸开锅。
百济使臣马上道:“中原王朝怎能如此?去岁已经翻过一倍了,今年又要翻一倍?我等哪怕国内粮食再多,也经不起这样消耗。”
一时附议者无数。
周叔绣冷漠道:“有异议,可以,出了这个门,请自行离开中原,今后该国也不允许到中原贸易!”
底下再次炸锅。
“这是要挟!我们要面见中原天子!各国商贸原本好好的,怎能说断就断?一定是你门某些大臣自作主张!我们要面见中原天子!”
“对!我们要面见中原天子!”
“面见中原天子!”
……
底下一时喧闹起来。
周叔绣并不说话,只是戏谑地看着众人,待得底下自动安静下来,才道:“面见天子?你们还没那个资格!不过本官不妨告诉你们,贡品翻倍,也是陛下的意思!你们不同意也可以,还是那句话,自己离开中原,今后但凡有该国商人进入中原,一律治罪!”
怎么可以这样?
怎么可以这样?
众使臣把周叔绣撕掉的心都有了,偏偏周叔绣拿捏到了他们的痛处,和中原的贸易,是他们国内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若是被卡断,回去大王不得把自己的皮撕掉?
可朝贡粮食翻一倍,国内也会伤筋动骨。
这真是个两难的抉择。
周叔绣似乎看出了众人的难处,话锋一转,又道:“当然,大隋也不会让你们吃亏,大隋的回礼,也会翻一倍。”
闻言,众人心里一松。
以往大隋的回礼,都非常丰厚,大多数时候,回礼都会超过贡品原有的价值。眼前虽搞不懂隋朝为什么要求贡品翻倍,又双倍回礼,但只要肯双倍回礼,自己也亏不了多少。便纷纷问道:“大隋会回何种礼物?”
闻言,周叔绣从矮几下搬上来一个木盒。
约莫两尺长,一米宽,打开一看,竟是一直栩栩如生的琉璃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