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51章 铁路规划

高君雅不用联想,也知道这对大隋的改变,将是极其巨大的,远的不说,只说突厥,若是来犯,朝廷援军一日抵达,始毕不得吓尿裤裆?国内其他地方同样如此,但凡有人造反,卫府大军一日赶到,如此谁还敢造反?

也就是说,铁路成了一张网,大隋将因此变得坚不可摧。

光凭这一点,大运河远远不及,哪怕付出再打的代价,也要把铁路修出来。

闻言。

杨二陛下道:“当然是大军出行,铁路运兵一事,可不像马车,便是一卫大军,也能一次性运过去,区别只是用几台蒸汽机车而已。”

高君雅感觉到头皮发麻。

卫府已经开始改革了,以后一个卫,都是两万人,一次性运一个卫过去?

高君雅不敢想象。

杨二陛下没管高君雅心里如何翻江倒海,他命王大伴找来两根筷子,平放到桌子上,又将印章放上去,从一端推到另一端,继续道:“这便是仿照铁路和蒸汽机车,铁路是无尽长的,从起点到终点,畅通无阻,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于煤炭,煤炭供应不停,路上无需停靠,所以,只要蒸汽机车的数量足够,一次性运一个卫到边疆,并非天方夜谭。”

高君雅心中震撼交加。

许久,他长出一口气,脸色紧张,问道:“陛下,那铁路,究竟如何规划?”

杨二陛下不打算卖关子,直接开口。

“既然你主动问起,朕也跟你交个底,等到蒸汽机定型,朕会着手在大隋的国土上修建铁路,初期规划是用五年时间,修建一纵一横两条铁路。横线自东向西,起点为琅琊郡,经济阴、荥阳、洛阳、弘农、长安、安定、金城,最后抵达西海郡。纵线则自北向南,起点为雁门郡,经太原、洛阳、汝南、江夏,抵达长沙郡。”

“第二期规划,则是再增加一纵一横,形成两纵两横,为期十年。”

“第三期规划,是修建四纵四横,共八条铁路,将大隋九成以上富庶的郡县,全部勾连到一起。”

高君雅听了,心里直打鼓。

“陛下,此等工程,远超大运河的修建,工程款项以及民夫调用,国库负担的起吗?”

国库当然撑不住。

杨二陛下吸取了大运河的惨痛经验,将铁路的修建周期,放宽到了二十年。

虽说国库仍旧力有未逮,但不是还有少府吗?

把神仙膏兜售出去,会怕赚不来钱?

后世大英帝国通过倒卖神仙膏,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在全球建立无数殖民地,还打造了当时地球第一的皇家海军。现在杨二陛下也卖神仙膏,撑起一座工程的建设,总是绰绰有余的罢?

就算神仙膏不够,不还有铅盐吗?

往草原和辽东兜售铅盐,也是少府的一大收入来源。

杨二陛下摆摆手道:“工程款项,国库会按时拨付。”

闻言,高君还是不放心。

刚刚杨二陛下勾画铁路的蓝图的时候,差点把高君雅吓死,一纵一横,朝廷都负担不起,何况是两纵两横?甚至四纵四横?他最开始的想法,只不过是修通长安到雁门的铁路,保证北疆的运兵通常就行了。

现在大隋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和辽东。

雁门关正好处在中间位置,往北过了定襄,便可进入草原,若是拐向东北,亦可通过涿郡进入辽东。

所以修建好长安至雁门的铁路,便足够了。

但没想到杨二陛下目标远大。

昔年大运河的修建,差点断了大隋朝的国运,如今又要开始规模更加庞大的铁路工程,高君雅心里惴惴不安,其一是担心国库撑不住,二是铁路的修建,势必会动用比大运河更多的民夫……

杨二陛下深知这一点,解释道:“钱财一事,爱卿勿须担忧。”

高君雅道:“陛下,实非臣不相信,而是铁路之靡费,难以想象,昔年修建大运河,便差点断送国朝气运,眼前的铁路工程,远超大运河,按照臣的想法,仅需修建长安至雁门的铁路即可,陛下,臣斗胆请您三思。”

杨二陛下顿时无语。

这个时代的官员有一个优点,就是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但偏偏是这个优点,有时候会坏事,因为考虑的太多了,反而不敢做。比如眼前的铁路规划,自己说了工部不需要担心钱财,高君雅依旧不放心,还请自己三思?朕差点以为你是朝堂上那些不知所谓的混账东西!

不过高君雅也是好心。

杨二陛下耐着性子道:“朕说过,钱财之事,工部无需担忧,哪怕国库承担不起,少府也会贴补,总之不会断了工程款项,工部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

闻言,高君雅略微放心。

国库缺钱,朝臣皆知。

少府巨富,朝臣亦皆知。

高君雅等的就是这句话。

若是少府也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资金来源将会进一步稳定,他不用担心铁路修建到一半,朝廷突然给不起钱了。

于是马上拱手:“陛下圣明!”

我……

杨二陛下愣了好一会儿,忽然反应过来,这家伙原来早盯上少府的钱袋子了,刚刚又是劝自己三思,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原来都是为了做铺垫,好让自己承诺让少府也出资?

狗东西竟然长了心眼。

先前决定让高君雅背锅,杨二陛下心里还有诸多愧疚,此时完全没有了。

暗自吃了一亏的杨二陛下,决定以后再找高君雅算账,又将话题兜了回去,道:“钱财的事解决了,朕还有一事要事先给你提个醒,便是这铁路修建,工部不允许动用民夫。”

不许动用民夫,就只能用劳工了。

茶卡盐湖那档子烂事,现在朝臣皆知,因为天子不愿作贱大隋百姓的性命,干脆驱使劳工干活,或是吐谷浑人,或是突厥人,就连高句丽人也有,茶卡盐湖环境之恶劣,工作强度之高,非常人可以想象,每天都有尸体被抬出去,往乱葬岗上一扔了事。

听说乱葬岗周围的鸟兽,都比其余地方要壮一圈。

此等惨绝人寰之事,朝堂上的宿儒,自然是喷了一次又一次,不敢直接喷杨二陛下,便将炮火对准王世充,于是王世充马上倒血霉,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在回一趟长安,都要乔装打扮,生怕被朝臣认出来。 yumhmCbk/BTef3OE+kWp0NGUTox01KUrecSbthyGt11CtKK+lVbNQs5mj9zqUj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