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毕率五万大军进攻辽东,动静颇大,自然瞒不住锦衣卫的耳目,不消半月,杨二陛下便得知了这一消息,赶紧召集帝党一众文武官员。
等到众人看完密报,杨二陛下也不罗嗦。
“北征过后,朕忽然觉得端人老巢,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去岁来护儿奇袭龙庭,前不久朕亦将龙庭横扫,皆收获颇丰,不仅阵斩几十万突厥军民,还牵回来几十万头牛羊马匹。现在始毕领着五万兵马去找高元那混账东西的晦气,又把老巢空置下来,诸位都议议,是不是可以再去端一次?”
闻言,众人互相对视一眼。
文官脸上都像死了爹娘一样,武将则是跃跃欲试。
裴矩赶紧道:“陛下,虽说大隋两次奇袭龙庭,皆斩获颇丰,可大军一动,靡费之巨,难以想象,眼前,国库是真没钱了,上半年收上来的春税,都已经花用完了。”
虞世基也道:“陛下,国库确实没钱了,今年春税虽高达八十五万贯,可朝廷的支出也在猛增,加上此前您御驾亲征,虽大头由少府承担,但国库亦贴了一部分,现在只能堪堪维持朝廷的运转。”
李纲、王珪等人亦建言不宜再劳师远征。
等到文官脱完裤子放完屁,武将也等不及了。
薛世雄是卫府里最好战的大将军,马上道:“陛下!机不可失啊!两次端了龙庭,始毕竟然还不长记性?虽留了五万兵马防守,可五万人头,还不够将士们瓜分,谁会放在眼里?”
来护儿等人亦纷纷建言马上出兵。
大家伙现在正好在河东,过了河东可直接进入草原,不是天赐良机是什么?
如此一来,文官和武将的意见,顿时天差地别起来。
杨二陛下头疼不已。
讲真,打过几次仗之后,他忽然明白打仗并不是说干就干,会牵涉到方方面面,最直接的联系,便是口袋里的银子。
如果有钱,没说的,去漠北揍人就是了。
可现实问题是,眼前杨二陛下非常穷。
去岁抄家累积的两百万贯私房钱,在筹建了大量的作坊,又犒赏了北征的将士之后,如今少府只能堪堪维持运转,已是拿不出多余的钱了。
而打仗是要花钱的。
当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
见杨二陛下还是犹豫,虞世基赶忙道:“陛下,河东之事,尚需一个月处理完,待您返回长安,已是十月,算算时间,娘娘也差不多要临盆了。娘娘年初的时候怀胎,陛下您却在年初离京,至今未归,为了娘娘,您也该回长安了,总不能娘娘临盆,您不在娘娘身边吧?”
此话一出,文官马上竖起拇指。
还是虞贼精明,知晓当今陛下是个狂热的战争分子,从国库收支方面谏言,天子不一定买账,毕竟去年雁门关大战,国库比现在更穷,天子不一样和突厥死磕?
终究得从人情上劝说。
天子登基多年,后宫里一直只有萧皇后一人,哪怕是后来的仪妃,也是萧皇后联合百官,硬生生塞进去的,证明天子其实很重情义。从夫妻感情上谏言,天子总该冷静下来了吧?打突厥固然爽快,但你也不能为了一时的爽快,而让老婆伤心吧?
谁家夫人怀胎,丈夫会一连几个月不在身边的?
百官早就劝说天子回长安了,只是因为出了天灾这档子烂事,才一直久拖不决。
听到虞世基的话,薛世雄等人也不好劝说了,毕竟自从萧皇后怀孕,杨二陛下已经几个月没回去了,再把天子拐到漠北打仗,回到长安,萧皇后不得撕了自己这些卫府大将军?
得得得,尽早回去。
杨二陛下也是脸色一囧:“皇后那里,朕确实亏欠良多。”
虞世基马上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所以陛下您才应该尽早回长安。”
“这个不急于一时,儿女私情怎能大于国事?等到河东的事情处理完再回去,亦赶得急。”杨二陛下摆摆手,又看向戴胄:“戴爱卿,河东有多少官员犯案?大理寺已经审判了几成?”
戴胄看了一眼手中的笏板:“陛下,河东官场糜烂,跟随李渊造反的,有一百三十二人,勾结突厥者,亦有二十五人,合计一百五十七人,现已审明了五成,剩下五成也在紧急问罪中。”
说着,将一份名单递上去。
杨二陛下快速浏览一遍,用红笔去掉几个名字,皆是此前皇城司安插在河东的钉子。
“这几个人,是皇城司安插在河东的钉子,回头把人放了。”杨二陛下顿了一下。“此次河东造反,人数之多,触目惊心,一应参与者,从重处罚,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一应所的得,皆入……”
“陛下,国库空虚,眼下只能堪堪维持朝政运转。”裴矩马上插嘴。
这家伙自从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变得越来越抠门,也越来越势利眼,往往是哪里有赚钱的门路,便想方设法地往哪里横插一脚,如同商贾,在朝堂上是个奇葩的存在,朝堂上那些个正人君子,皆羞以为伍。
事实上帝党其他成员,亦不受百官待见。
比如吏部尚书虞世基。
以前的吏部尚书都是老好人,谁都喜欢,因为不会找百官麻烦啊,礼物送足了,还会大手一挥,提拔些‘青年才俊’。可自从虞世基上任吏部尚书,不仅百毒不侵,竟还主动找百官的麻烦。
比如最让人痛恨的吏治整饬。
虽是御史大夫王珪率先提出来,可虞世基竟然当真了?还干的绘声绘色?现在每天都有官员因为贪腐被革职查办,官不聊生,谁看了不心有戚戚焉?
当了官,竟不许捞几枚孔方兄,当真是古之未有。
只是,百官是否官不聊生,杨二陛下不在意,觉得当官不容易,便赶紧挪位置,让其他人来当,大隋什么时候还缺了想当官的人?加上今年科举会有一大批举子入朝为官,杨二陛下正愁怎么解决举子的就业率问题呢。
大隋科举通关的举子,是有真才实学的,会安排到关键的衙门历练,不会像后世明清一样,只是些会写八股文的水货。
但关键衙门的岗位也不多。
所以杨二陛下执意进行吏治整饬,将一批尸位素餐之辈赶走,让有能者居之,省得某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时不时地抠出来恶心皇帝。
“既然国库属实困难,那此次抄家一应所得,皆入国库罢。”杨二陛下摆摆手,表示不再以,又将最初的话题提了上来:“此次虽不再北征,但也不能让始毕那狗东西好过,命朔方的边军伺机袭扰突厥,便是学着来护儿在辽东袭扰高句丽那般,绝不能教突厥有安稳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