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百官虽然有骂娘的心思,但没人敢表现出来,硬着头皮看刽子手把人竖起来,然后用小刀像片鸭子一样,一片片将肉片下来,每一片都薄如蝉翼,扔到城下,不多久引来一大群野狗。
李渊自然鬼哭狼嚎。
可刽子手却是充耳不闻,每一刀都将力道控制的非常好,李渊每每以为自己将要晕过去的时候,恰巧下一刀又来了,顿时又痛的惨叫不已。
“陛下!饶命啊!”
“陛下!臣知错了!臣真的知错了!”
李渊痛哭流涕,面带恐惧。
闻言,杨二陛下喝道:“现在才知道错了?现在才知道求饶?你以为造反是过家家不成?你以为你服软朕便会放过你?天下方承平,百姓才以为要安居乐业,却不想你横插一脚,将大好的开端毁掉,不将你凌迟后炮决,你以为朕能解气?你以为百官会长记性?”
李渊脸上的恐惧更甚。
杨二陛下却是没管,向王大伴道:“李氏的人都落网了?”
王大伴赶忙道:“陛下,方才城破时,萧将军虽及时封锁了各处通道,且城内也施行军管,皇城司还将李氏的地道毁了,可没想到李氏的地道不止一条。”
“有人跑了?”杨二陛下不爽道。
王大伴额头上冒出细汗:“陛下,包括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父子等人,皆已落网,其余妇孺也没有一个逃掉,唯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在城破时通过地道跑了。奴婢审讯过李世民留下来隐藏入口的死士,得知地道是李世民偷偷挖的,连李渊也不知道,派去追踪的人,只进入一半不到,便回来说密道在中途被认为毁坏,李世民不见踪影。”
闻言,杨二陛下心中咯噔一声响。
如果说刘秀是西汉末年的位面之子,那么隋末的位面之子,便只可能是李世民,这家伙运气出奇的好,在原来历史和王世充大战的时候,窦建德问讯赶来襄助王世充,天下都以为李世民会败。
可没想到李世民是位面之子,只用三千人,便冲垮了王、窦的二十万联军。
后来,也是一路受上天保佑,每战必胜。
李唐能建立,一半的功劳也归于李世民,李渊的作用相对来说其实很小。
现在王大伴这个混账东西,竟然说李世民跑了?
脸色一下子垮下来,杨二陛下冷漠道:“有第二条地道,你皇城司没有查出来?狡兔尚且三窟,何况这些个乱臣贼子?你这混账东西把脑袋放亮堂点,不要以为别人跟你一般愚钝。”
“是是是,奴婢万死,求陛下饶命!”王大伴冷汗直流。
穿越之初,开局连条狗都没有,把王大伴推到台前,实属赶鸭子上架,杨二陛下有心理准备,可李世民逃跑,终究让人心底有些不爽,连带着也忘了体谅王大伴的难处。
一会儿。
杨二陛下深吸了一口气。
“罢了罢了,李氏既灭,李世民独木难支,料想翻不起风浪,你安排人追索即可,只不过朕也把丑话说在前头,朕向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一年之内你抓不住李世民,这皇城司指挥使的位子,你也不要继续坐了。”
言毕一把推开众人,自己来到李渊面前。
此时被凌迟的不光是李渊,还有长孙无忌、裴寂等人,皆是李氏的姻亲或者重要谋臣。
特别是长孙无忌。
这家伙去年狠狠打过杨广的脸。
当时杨广三征高句丽大败归来不久,想要通过长孙氏来分散世家门阀的压力,加上长孙氏上一任家主长孙晟,是隋朝的死忠,便提出联姻,以为事情大有可为。
但没想到长孙无忌断然拒绝了杨广的拉拢。
回头还把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这简直是在狠狠打杨广的脸啊?
虽然没多久杨广便一命呜呼,没来得及报仇,但杨二陛下心眼非常小,发生在杨广身上的事,他感同身受,试问被一个小小的长孙氏打脸,杨二陛下怎么可能不给长孙氏穿小鞋?
所以大业十一年之后,长孙氏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眼前,则到了灭门之时。
杨二陛下懒得看屎尿齐流的李渊,径直来到长孙无忌面前,后者鹰钩鼻,头发卷曲,发色棕黄,标准的突厥人种。
“长孙无忌,朕有一问,不知你可否解答?”杨二陛下笑道。
长孙无忌却是哭死的心都有了。
被凌迟的人,谁还有心情跟你笑?狗皇帝竟然笑的出来?难不成看到我等的惨状非常高兴?
“陛下!饶命啊!放过臣微臣吧!微臣一定知无不言!”长孙无忌同样痛哭流涕。
杨二陛下却是没有同情。
“大隋立国之初,南方有陈国划江而治,北方有突厥虎视眈眈,你父亲以身试险出使突厥,用计将突厥分裂成两部分,为大隋化解了北方危机,有功于国,后来朝廷没有亏待你父亲,大业五年你父亲去世,朕亦赐赠甚厚,对你长孙氏也不曾刻薄,怎么到了你这,却要跟着李渊造朕的反?”杨二陛下问道。
长孙无忌一听,心里别提多腻歪了。
是,我父亲长孙晟用计分裂了突厥之后,不管是先帝,亦或是你这狗皇帝,对长孙氏的确照顾良多,原本你提出向长孙氏联姻,长孙氏不可能会拒绝。
可狗皇帝你不看看你是什么时候提出联姻的?
你是在去年年初提出来的。
那时候你三征高句丽大败而还,朝廷几近陷入崩溃,人人自危,各地的草头王势如破竹,攻城略地,试问当时谁敢把妹妹嫁给你?且你想和长孙氏联姻,谁看不出来是想利用长孙氏,来分散世家门阀的怒火?长孙氏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中你的计?
一旦答应你了,便是被绑在了皇族的战车上。
世家门阀是不敢拿皇族开刀,但灭掉长孙氏却绰绰有余。
没有好处,谁愿意当你的炮灰?
只是心里虽吐槽不已,可形势比人强,长孙无忌根本不敢吐露真言,只是一个劲地求饶,一个劲的认错。但到了杨二陛下耳中,却是非常刺耳,忽然有些不想废话了。
都是些野心家,见不得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