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隋建立于581年,今年是616年,建国才35年。
在大隋建立之前,中原经受了三百年的动乱,胡人入主,连年征战不休,致使中原的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可隋朝建立后,至今虽只有短短35年,试问又有谁敢轻视大隋?
或者嚣张一点,放眼寰宇,如今哪个国家比大隋强?
答案是没有!
可杨二陛下满足了吗?
还是没有!
因为杨二陛下明白,一时的强盛不代表什么。
历史上多少盛世昙花一现,最后不也只是在史书上留下寥寥的几笔?究其原因,皆是对外战争太少,导致存在感很低。
反过来举个例子,前汉的生产力比得过大隋吗?当然比不过!不管是人口,还是粮食产量,都比不过!可因为汉武帝一朝对外战争百战百胜,在史书上大放异彩,导致‘汉’这个朝代的称呼,成了中原人的自称,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也比隋朝强太多。
有称强汉的!
但有称强隋的吗?
没有!
杨二陛下是个不要脸的人,穿越到大隋朝,当然想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让后人记住隋朝是个强盛的朝代,所以他秉持的观点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开局连一条狗都没有,老天爷可以戏弄他,那他把大隋打烂了算逑,何况原来历史上,大隋本就在几年后灭亡。
于是:
始毕包围雁门关的时候,杨二陛下铁了心和始毕对着干。
世家门阀嚣张不可一世的时候,直接抄了大大小小十几家,砍头的砍头,充军的充军,也不怕他们反扑把自己勒死。
未想雷霆手腕好似一味猛药,竟将摇摇欲坠的大隋挽救了回来。
杨二陛下小小满足了一下。
然后又开始搞事情!
因为人的野心是会随着时间增长的,皇帝也不例外。
杨二陛下有喜欢瞎琢磨的习惯,国内稳定下来后,他盯上了中原之外的地盘,比如辽东,比如中南半岛,比如吐蕃,比如西域,甚至漠北都打算搞到手里,为此弄出一个《分封诏》,想将国内的藩王都骗过去,让他们先过去开发一波,然后再抢回来。
他励志当第一任球长。
也希望未来能爆发一次世家大战之汉室内战。
可以预见达成这个目标困难重重,半路一定会冒出不知死活的狗东西挡道,虽说砍死就行,但人头砍多了,也会乏味不是?敌人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生出免疫力,无法再震慑住他们。
所以,为什么不来点新鲜玩意?
比如炮决?
这种刑罚,是后世某小国的80后老板发明出来的,杨二陛下深得其中之妙,于是在漠北抓住叱吉设后,将之当众炮决,亲自欣赏了一下炮决是个什么玩意?
不得不说非常狠。
叱吉设铁打的汉子,临死前竟然吓的屁股尿流。
现在杨二陛下又想爽一波了,抬头看向城墙上的李渊,越看越觉得胖胖的李渊,拉来炮决最合适不过,如此也能杀鸡儆猴,毕竟李渊是唐国公,兼河东道抚慰大使,妥妥的实权封疆大吏。
“王大伴,传个话下去,待会城破之后,切记不要取了李贼的狗命,朕要将他当众炮决!”杨二陛下阴恻恻道。
王大伴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
任职皇城司指挥使后,王大伴杀过的人也不计其数,用过哪些刑罚,他也记不清,反正次数多了以后,哪怕亲手将某个人凌迟,他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可是炮决不一样。
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刑罚,由天子发明,王大伴觉得自己真欣赏不来,有幸目睹过的一次,让他上吐下泻,整个人差点虚脱,暗想竟可以这样处决要犯?且还有个致命问题,便是这种刑罚由天子发明,会让人不得联想到发明炮烙的商纣王。
念及于此。
王大伴小心翼翼道:“陛下,奴婢有幸目睹过一回炮决,论残忍冷酷程度,丝毫不下于炮烙,当着太原郡军民的面将李渊炮决,若被史官得了消息,恐怕……”
言外之意,便是会被人比作商纣王。
陛下啊,您的决定难道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商纣王是个什么人?在百姓心目中是实打实的昏君!是真真正正的骄奢淫逸残暴不仁,若让百姓误以为您是第二个商纣王,能落下一点好名声?
但杨二陛下表示不在意。
劳资励志当一个不要脸皮的皇帝,一时被百姓误会了又如何?千百年后,总会沉冤得雪。反过来,若是轻饶了李渊,其他有异心的封疆大吏,难道会多出一些不好的念头。
该残暴的时候,必须残暴。
杨二陛下眼神冷漠,道:“昏君明君,朕不在乎,只要大隋能万世永存,百姓能安居乐业,朕即便下地狱也不在乎。倘若轻饶了李渊,难保其余心怀不轨的人不会铤而走险,必须那只鸡出来杀了以儆效尤。”
王大伴还想劝说一些,却见杨二陛下挥了挥手。
只能退下。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叮嘱一番。”
待得大战了一天,城上守军死伤大半,杨二陛下这边却是零伤亡,缘是杨二陛下压根不打算登场,将太原城包围之后,只是一个劲地用天雷弹轰,将城墙轰踏了也不进去。
如期轻蔑之举,刚开始的确引起了城内守军的愤怒。
可到了后面,眼见突围无望,城内守军不再愤怒,慢慢地,内心深处生出一种难以明说的害怕,担心哪天杨二陛下攻进来屠城!但才升起当逃兵的念头,转眼校尉便会一脸恶凶狠的出现在面前,手中雪亮的刀子一劈,吓得那些大头兵不敢寸进。
“哪个角落来的,就滚回哪个角落守着,到了这个关头,本校尉也不再和你们演戏,本校尉奉劝一句,不要当逃兵!若教本校尉看到,绝对一刀砍死不留情分。”
众人悻悻而退。
却是来到城垛下,互相讨论起来。
“自从吴校尉被唐国公弄死以后,后面新来的校尉没有一个好东西。”
“对!”
“听说是唐国公偶遇吴校尉,问他忠于谁,吴校尉竟然说终于陛下终于朝廷,所以第二天被撤职查办了,后来又因为在牢狱里大喝唐国公意图造反,被那长孙无忌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