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得力士将二人拖下去,李渊暗中向裴寂点一下头,才阴恻恻地环视一周,道:“外患方才去除,中原也只是刚刚大定,大隋正百废待兴,所有人都在为盛世的到来劳作,不想依旧有人要当突厥的奸细?本官别的不多说,只是告诫在做的诸位,若让本官发现你们和突厥有来往,休怪本官不念及同僚之情!”
面子功夫要做好。
当即有人拱手道:“哈哈,唐公多虑了,刚刚奸细不是被押下去了吗?现在剩下的,可都是兢兢业业的国之柱石啊!”
“对对对,剩下的都是国之柱石。”
“哈哈,我等的志向是打造一个盛世,怎么可能卑躬屈膝去当突厥人的奸细?”
“盛世说来轻巧?便是继续任由长安里的那位胡来,只怕不久天下又会烽烟四起罢?”
“下官认为,唐公腹有乾坤,胸怀锦绣,打造盛世,唐公责无旁贷啊。”
“对对对,唐公责无旁贷。”
……
花花轿子众人抬,李渊听多了,感觉整个人都飘飘然,但此时大事未成,李渊保留着三分理智,闻言道:“诸位同僚过誉了,本官的本事,顶多治理好河东,大家莫要抬轿子的好,哈哈!”
却说在民间。
高君雅和王威被秘密拿下,民间没有生出一点波澜。
但几天后,一份‘圣旨’的颁布,让整个河东道的百姓都惶恐起来。
因为‘圣旨’里面说,杨二陛下要第四次征讨高句丽。
本来去年雁门关之围后,为安抚百姓,宣布取消远征高句丽的计划,谁知高兴了没几天,如今又要妻离子散,远赴死地?百姓一时愤怒到极点,皆对‘圣旨’内容议论纷纷。
而在李府里,裴寂再度和李渊会面。
此时李渊满面愉悦,似乎觉得谋朝篡位必会成功,全然没有之前的不安与惶恐,见裴寂到来,马上大笑着出门迎接:“玄真,你果然料事如神,幸亏之前听了你的建议,现在河东的百姓,恐怕都在唾骂长安的那位了,哈哈。”
裴寂也是乐呵呵的。
兵马已经准备好了,缺的是民心,所谓的圣旨,只不过是假冒的一份,目的是激起民愤,让河东的百姓和朝廷离心。
千百年来换了多少皇帝,没人能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中原的百姓已经习惯被人统治,只要和朝廷离心了,势必会投入李渊的怀抱,如此在掌控了军权之后,又能掌控民心,造起反来不是更容易?
“长安城的那位,登基十二年,横征暴敛,骄奢淫逸,百姓早已经恨其不死了,虽说去岁颁布几道诏书,天下安定了下来,但百姓只不过是被那位骗了,现在露出真面目,百姓自然会醒悟过来。”裴寂乐呵呵道。
“哈哈,快哉快哉,那位通过掌控军权和民心,使得天下大定,现在我学他,也把控住河东的军权和民心,那位恐怕要暴跳如雷了罢?哈哈!不过,玄真,消息传到长安虽说需要一段时日,可我们也该提前做准备了?你说是直取洛阳,和长安那位中分天下?还是先蚕食河东周围郡县,一步步壮大自身力量?”李渊问道。
对这个问题,他思考了许久。
先蚕食周围郡县,一步步壮大自身,是最稳妥的办法,就算朝廷派卫府来镇压,自己打不过,也能随时退入草原以图后势,和始毕合兵一处,到时候朝廷便只能干瞪眼。
但直取洛阳,却是最让人心动的。
因为洛阳是大隋的陪都,周围皆是富庶的郡县,一旦打下洛阳,力量将在短时间内壮大数倍,届时朝廷想要镇压也有心无力。
当然,第二个选择也是最有危险的,因为一旦卫府大军赶到,自己仍旧没能攻克洛阳,下场便会和瞿让一模一样。唯一比瞿让有优势的地方,是战马的数量多一些,骑兵占到四分之一。
或者打不过的时候,丢下大军,自己跑到草原避难也是可以的?
这个想法在李渊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可恨当初杨广欺人太甚,对我李氏迫害甚重,如今我没死,便该杨广付出代价了!我李渊自诩枭雄,过去的耻辱,我都记着。”说着,李渊忽然砸碎手中的杯子。
当初杨广想要拿世家门阀开刀的时候,李渊还没有上任河东道抚慰大使,李氏在世家门阀里不大不小,拿出来杀鸡儆猴最合适不过,因此杨广第一个目标便是李氏,吓得李渊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终日惶惶不安,生怕哪天被杨广抓去当典型一刀砍死。
等到上任河东道抚慰大使之后,才彻底松一口气。
因为那时候杨广要用到李渊,便不再打算折腾李氏,但李渊吃一堑长一智,怎敢将身家性命押在杨广的心情上?便明地里兢兢业业,暗地里却在河东拼命打压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才几年功夫,便将河东经营的水泄不通,朝廷想往河东掺沙子都困难重重。
李氏,也一举成为大隋顶尖的门阀之一。
接下来几天,诏书的风波一直在发酵,民间的愤怒开始越积越多,眼见到了要爆发动荡的时候,李渊终于露出爪牙,来到城墙之上,安抚万千百姓,百姓起初是好奇,等听清楚李渊的话后,一颗心,皆是慢慢放了下来。
李渊满意地点点头。
近一年杨二陛下的演戏方式,他打听的非常清楚,虽然没有学到精髓,至少表面功夫学到了,用来蒙骗一下无知百姓倒是足够。
也不知道狗皇帝是怎么想出来的。
虽说这种演戏方式非常厚颜无耻,但不得不说,效果甚佳。
“百姓们,大业十年以前,朝廷共三次征讨高句丽,哪一次不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如今天子竟欲再发兵,岂不是把百姓的命看做儿戏?我等怎能任天子胡来?且河东离辽东不远,朝廷欲征高句丽,定会从河东抽调青壮,试问,谁想客死他乡做一个孤魂野鬼?百姓们,你们告诉本官,你们愿不愿意?”李渊大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