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日,停摆三日的早朝再度召开,却是由中书令樊子盖代为主持,萧皇后监国。
尚书省一名侍郎指着樊子盖的脑门质问着:“樊相国,你居心何在?陛下已身患重疾,如何经得起舟车劳顿?你竟还想将陛下送至东都?也许养病是假,想陷陛下于危难才是你的真正目的罢?”
樊子盖嘴唇都在颤抖。
那侍郎却是像咬人的疯狗:“如今侍中和尚书令皆空缺,三省由你把控,六部之中,也多有你的门生,朝堂由你一言决,樊相国,你还敢说你不是妄窥神器?”
虞世基实在看不下去了。
“陈侍郎未免言重了,樊相只是担忧陛下的病情,如何变成了妄窥神器?且樊相一生兢兢业业,为人刚直,忠于国朝忠于陛下,怎会加害于陛下?你说此话之时,心不曾羞愧吗?”
那陈姓侍郎冷哼一声,又道:“先前陛下处置一帮子贪腐卖国之人,在此之前,诸位同僚同样觉得他们兢兢业业。”
“你!”虞世基鼻子都快被气歪了。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那陈姓侍郎抨击樊子盖,是因为看不惯樊子盖独断三省事务。本来在侍中和尚书令空缺的时候,该省的事务会由侍郎处理。但在杨二陛下的刻意安排下,侍郎成了陪玩,三省的权力都收到了中书令手中。
陈姓侍郎不敢喷杨二陛下,只能喷樊子盖。
反正隋时,下级官员喷上级的情况很常见,甚至还能搏一个直言不讳的美名出来,何乐而不为?
于是,这一天的早朝不欢而散。
第五日,皇宫又传出消息,杨二陛下病情再一次加重,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中,萧皇后已经没心思监国,朝政全都交给了樊子盖。
所以第五天的早朝,樊子盖几乎被喷成筛子。
天下都将注意力放到了长安,放到了朝堂,没人注意到卫府的两名大将军,已经多日不见踪影。
而在朝堂吵成一锅粥的时候,皇宫里,古槐雍上报说李渊确实给始毕写过一封信,但被始毕藏在了哪里,俟利弗设也不知道,杨二陛下暗自可惜,不想古槐雍刚离去又返回,脸色非常古怪,说道:“陛下,阿史那·咄苾派了个人过来,想要面圣。”
杨二陛下懵了。
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咄苾是谁。
“什么原因?”杨二陛下问。
古槐雍摇摇头道:“回陛下的话,奴婢也不知。那人叫阿史那·思摩,是突厥的贵族,只是说咄苾想要和陛下您做次交易,其余只字不提。”
“扔到诏狱,喂些神仙草。”杨二陛下想也不想地道。
阿史那·思摩这个人,杨二陛下当然知道,是李唐时期最大的突厥奸,突厥人恨他恨的牙痒痒,就像后世炎黄子孙恨汪精卫一样。所以杨二陛下本能地不打算见,一个叛国者而已,有什么好见的?虽然对方背叛的是突厥。
但一想到此人万里迢迢跑到中原,扬言跟自己做交易,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事,便又沉吟了一会儿。
“算了,先把他带进来,朕倒是要看看,咄苾想跟朕做什么交易?”
等到阿史那·思摩被带进来,杨二陛下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不是杨二陛下先入为主,而是阿史那·思摩长的就是一副叛徒模样,尖嘴猴腮,加上突厥人固有的亚麻色头发和棕色眼睛,给人的感觉很不好。
阿史那·思摩抚胸道:“尊敬的隋国皇帝,阿史那·思摩仅代表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咄苾,向您致以最真挚的问候。”
“阿史那·思摩,你说咄苾想和朕做一次交易?什么交易直说罢,你的时间不多。”杨二陛下淡声道。
闻言。
阿史那·思摩再次抚胸,笑道:“尊敬的隋国皇帝,咄苾小可汗派我来中原,是想和你商议一下放回俟利弗设的事。”
“放掉俟利弗设?”杨二陛下呵呵一笑。
阿史那·思摩并不生气,又道:“强大的人往往不喜欢拐弯抹角,所以尊敬的皇帝,阿史那·思摩便有话直说了,您其实不用笑话我,因为这个交易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有好处。可能您还不知道,突厥的大汗,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始毕,现在正着手削藩,咄苾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咄苾孤身一人,是无法和始毕作对的。”
突厥也开始改革了?
还是削藩?
杨二陛下马上来了兴趣。
历史上削藩的帝王,除了个刘彻,没有其他人成功过。
比如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没几年,脑袋一横决定削藩,削着削着,削到了硬骨头朱老四头上,然后被朱老四来了个清君侧,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现在,始毕竟然要削藩?
跟谁学的?
“你刚刚说始毕要削藩?”杨二陛下问。
“回隋国皇帝的话,始毕的确在着手削藩,否则咄苾也不会急着把俟利弗设救回去,因为咄苾一个人是无法和始毕作对的,只有和俟利弗设联手,才能保证地位不动摇。”阿史那·思摩道。
杨二陛下大概猜到来龙去脉了。
无非是始毕想要收拢权力,于是用削藩的手段,打压了咄苾等一众小可汗。
在突厥的传统中,可汗之下,还有小可汗。
皆由可汗的儿子或者兄弟充任。
比如被杨二陛下剐掉的突利,便是小可汗,咄苾等人也是小可汗。
人一旦习惯了手握重兵,便会舍不得交出去,所以应该是咄苾不甘心等死,但又找不到帮手,只能想着让隋朝把俟利弗设放回草原。
若是如此,对隋朝的好处确实是大大的。
因为不放的话,始毕可以轻易地收拢权力,将整个突厥拧成一股绳,然后快速发展,兴许几年便恢复元气。
这当然是天大的坏消息。
可一旦将俟利弗设放回去,就截然不同了。
俟利弗设原本就敢跟始毕对着干,历史上始毕挂了以后,俟利弗设就把小突利干死,自己当了可汗。所以始毕要削藩,肯定会激烈反抗,反抗就意味着斗争,斗争就可能引发战争。
然后,突厥也许会陷入内战中?
这是最理想的结局。
但哪怕不发生内战,只是双方不停内耗,对杨二陛下来说,也是天大的好消息。
可杨二陛下不傻,怎么可能仅凭阿史那·思摩的几句话,就把俟利弗设放回去?
闻言看向古槐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