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
在原来历史上,苏定方生于592年,历任李唐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名普通战将,靠军功累迁为卫府大将军,并以先后灭西突厥、高句丽、百济三国,生擒三国国主的功劳,在唐高宗一朝得到重用。
只是杨二陛下穿越过来后,历史轨迹发生了些许变化。
眼前的苏定方,却是生于大业四年,现在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屁孩,上元节的时候,杨二陛下正是和萧皇后一起在苏定方家里过的。
杨二陛下震怒,是因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苏定方竟然跑到漠北来了?
古槐雍怎么办事的?
杨二陛下面色阴森道:“古槐雍,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那小家伙是苏定方吧?朕不是让你好生盯着,等到时机合适了再扔到军中锤炼吗?为何他现在出现在了漠北?”
由不得杨二陛下不震怒。
和李靖一样,苏定方是杨二陛下准备重点培养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李靖灭东突厥,解除李唐的北方威胁,其后唐高宗一朝,初唐的名将老的老,死的死,于是苏定方率军西征,一战灭西突厥,拓土万里,将李唐的版图扩展到极点,最西边到达今天的中亚。
眼前,卫府里,老将有张须陀等人,中生代李靖已经展露锋芒。
唯独年轻一代让杨二陛下分外头疼。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将领也是一代代颓废,将门世家往往只能出现一两个厉害人物,越到后面越腐朽。
杨二陛下只能将目光放到民间。
《军功诏》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普通士卒能因军功升迁,防止人才被埋没。
古槐雍也是吓了一跳。
“陛下,这……这……奴婢也不知啊?大军出发前,奴婢特意去看过,苏定方还在长安的,怎么现在到漠北了?陛下稍待,奴婢这就去问问。”
“你这混账东西,是在问朕吗?”杨二陛下语气一窒,挥挥手又道:“这次姑且饶你一条狗命,去把那小子叫过来。”
一会儿。
苏定方和苏猛都被带到陛前。
杨二陛下却是看向苏猛:“你便是苏猛?苏邕是你父亲?”
苏猛吓傻了。
老天爷,陛下是怎么认识自己的?还一口把老爹的名字叫出来了?
杨二陛下又道:“上元节时,朕在长安巡视,晚上在你家做了客,认得你爷爷和你父亲,也听他们提起过你,说你在右侯卫从军。”
苏猛下准备跪下,却被杨二陛下叫停。
“国朝没有下跪的传统,便是见到朕,也不需要下跪,朕不希望卫府出现磕头虫。”
闻言,一些文官顿时腻歪起来。
陛下,不带这样的啊?
有大头兵下跪,你便心疼,怎么我等下跪的时候,你似乎巴不得我们多跪些时间?
我等正人君子的骨气这么不值钱?
苏猛慌忙间,压着苏定方的脑袋一起参了一礼:“回禀陛下,卑职正是苏猛,苏邕确实是卑职的父亲,年前中了突厥胡子的圈套,折了一条腿,被大将军送回长安颐养天年。”
“你们家父子皆从军,便是你爷爷,在大隋立国之初,也立过功劳,朝廷的赏赐可曾少过?”杨二陛下道。
“回禀陛下,朝廷赏赐都足额发放了。”苏猛回道。
杨二陛下再次点头,又看向苏定方。
后者一脸期待,想要说话却又不敢的样子。
杨二陛下想笑。
总归是个光腚小子,还不知道乱军之中有多危险。
“苏定方如何到了漠北?”杨二陛下又问。
苏猛脸色立刻煞白。
自去岁开始,卫府的条令变得非常严格,别说是个孩子,便是个无关的成年人,都不允许私自进入军中。苏定方能跟着大军北上,其一是来不及送回长安,其二是知道的人不多,校尉通融了。
闻言,苏猛以为是事情发了。
赶忙跪下,哀求起来。
“陛下开恩,小烈是无意混进军中的。大军出发前,小烈在长安被书生欺负,慌乱间藏进粮车,被带着一起到了朔方,碰巧被卑职知道,眼看来不及送回长安,便带着一起来了漠北。陛下,都是卑职的错,小烈是无辜的,求陛下开恩。”
说完,苏猛埋下身,额头紧紧贴着地面,整个人都在发抖。
一时间,周围将士都投来求情的目光。
没有人开口,但那种求情的眼神,却是谁都看的出来。
杨二陛下缓和语气道:“起来罢,军中将领没有追究,朕自然不会越俎代庖,朕只是奇怪苏定方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是如何到的漠北?不想是跟着粮车来的。”
“多谢陛下不杀之恩,多谢陛下不杀之恩,卑职一定竭力杀突厥胡子,为国效命。”苏猛心惊胆战地起来。
既是有原因,杨二陛下也不打算追究。
点点头,刚要叮嘱大军班师的时候,将苏定方一起带回长安,却看到小家伙身上身上裹着一面带血的龙旗,苏猛似乎看出了杨二陛下的疑惑,主动解释起来。
“陛下,这面旗子是卑职的父亲送的,叮嘱卑职勠力报效国家,伤时可拭血,亡便裹尸,卑职带上此旗后再未受过伤,小烈来了边疆后,卑职担心他受伤,便将旗子给他了。”
“伤时拭血,亡便裹尸?”杨二陛下问。“好一个伤时拭血,亡便裹尸。”
苏猛激动点头。
苏邕当初便是这么和他说的。
恰巧薛世雄附身耳语几句,听得杨二陛下渍渍称奇,看苏定方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
“苏定方,昨天的混战中,你可曾射杀了一名突厥人?”杨二陛下突然问。
苏定方早忍不住了,闻言不停地点头,激动道:“皇帝爷爷,我确实射中了一个突厥胡子,校尉说是一个千人部落的首领,我是不是也可以获得军功?可以拿到五贯钱的封赏吗?”
杨二陛下哑然一笑。
却说苏定方小小年纪,竟然箭术了得。
乱战之时,敌我距离虽近,但同时人群混乱,想要在移动中射中另一个移动的人,并不比远距离吊射容易。比如之前的科举,两千人考核‘射’,最后竟然只有十名举子射中稻草人。
要知道那些稻草人是静止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