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9章 大隋凌烟阁

杨二陛下挥手示意樊子盖稍安勿躁。

“樊爱卿稍安勿躁。”

“朕清楚,若非朕这些年急功近利,三百年的事想在三十年内做完,毋遗子孙忧,否则中原不会冒出这么多草头王来,百姓们不至于流离失所,将士们更不至于疲于奔命四处平叛。王薄那个狗贼虽不知皇恩浩荡,可他所说的‘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却是让朕明白,若是朕继续这么胡闹下去,天下最后一点民心恐怕都会离朕而去。”

“陛下……”

“樊爱卿,你姑且听听,毋须多言。”

“单说这突厥,朕的将士们,你们说,在大业七年以前,突厥人敢侵犯中原吗?”

“不敢!”

众将士一齐摇头。

别说大业七年以前,就算大业十年以前,突厥都是大隋朝的儿子,将士们不去找突厥人的麻烦就算好的了,这突厥人如何敢侵犯中原?当初的启民可汗,还是靠着大隋的支持才能坐上突厥可汗的位子的,这件事谁不知道?

“是啊。”

杨二陛下仿佛有些怀念。

“大业七年以前,给突厥人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越过边疆半步!可短短四年时间过去,突厥人不仅敢犯边,甚至敢深入雁门关,包围朕这个中原帝王!”

“朕不怪边关将士们没能拦住突厥人,朕只怪这几年穷兵黩武,将国力消耗一空。”

“朕知道经过三证高句丽,将士们再也不想打仗,说实话朕也不想了,只想休养生息,安稳地舔趾伤口,让百姓富足起来。可是如今大隋国力空虚,胡人背信弃义,自两晋南北朝就已是世人皆知。朕的将士们,你们说,这突厥人,当真是诚心想要与大隋结为兄弟之国吗?”

有边关将士怒道:“突厥人犹如禽兽,狼子野心,怎么可能真的与我们和平共处?陛下今晨说的对,只怕今天休了刀兵,明天突厥人就该屠城了罢?哪怕不计较大隋以前的血海深仇,就算是大隋立国之初,突厥在我们父辈身上留下的血海深仇,我们都要和突厥人至死方休!”

“对!至死方休!”

杨二陛下精神一震。

“突厥狼子野心,若是朕这回委曲求全,将士们必士气衰落,一旦将士们不敢战,边疆防御如同虚设,突厥大军长驱直入,九州沦陷,两晋旧事,定会在我大隋身上重演。”

“朕当然不会让这等惨事发生,所以朕哪怕知道大隋已无力再战,可朕依旧力排众议,决定在雁门关死磕突厥人,哪怕身死雁门,朕也要从突厥人身上扒下一层皮来!为此少府已经掏出最后一文钱,皇后省吃俭用,裙摆都盖不住脚面,张须陀大将军年近七十,依旧万里迢迢从河南赶到雁门关,襄助朕击退突厥大军。”

听到高高在上的皇后为了筹钱击退突厥人,如今省吃俭用,竟连裙摆都盖不住脚面,张须陀大将军也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旧万里迢迢地赶来带领将士们共击突厥人,众将士无不捶胸顿足,纷纷发誓主辱臣死,待得伤养好后必杀光所有突厥人。

“值此危难之际,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既然喊出这句话,自然是会践行的。只是朕不会打仗,打仗还要靠你们,但朕不会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

“古槐庸,拟诏。”

说着,杨二陛下面向众人。

“其一,着工部于长安修建凌烟阁,一应支用,皆由少府所出。凡为国战死之士卒,有功之将帅,皆于凌烟阁立碑供奉。每年冬至、清明,令太子携百官祭拜,若太子未立,由宗正卿代之,有隋一朝,则凌烟阁香火不绝。”

“其二,凡有从军者,其一应徭役,赋税,至归乡三年之内,命各郡县免去,户部剔除此项。”

“其三,每年冬至,由少府出资,各郡县官吏安排专人采买过节之礼,送至每一名从军者家中。”

“其四,由国库出资,自大业十二年起,各郡县在规定之期限内必须建成县学。凡从军者有伤疾、战死,其高堂父老由国库出资赡养,妻未改嫁者,其子送入县学,一应束脩皆由国库出资。”

如果说刚开始,众将士还只是被杨二陛下给蛊惑出了勇气。

此时切切实实的皇恩砸在头上,则立刻让在场所有士卒痛哭起来,也有人奔走相告,不多久城墙之上就传来“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

单说这能让将士归心的凌烟阁。

将士们离家出征,最怕是什么?不正是客死他乡成了孤魂野鬼?如今有了凌烟阁,朝廷立碑,哪怕尸骨回不来,有家人四时祭拜,自己总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罢?

转世投胎又是一条能杀胡子的英雄好汉。

而诏书第二条,从军期间一直到退伍三年之内,家中徭役、赋税皆免,则立刻消除了所有将士的忧虑,可以一门心思地杀敌报国,不再担心家中高堂父母,妻儿子女是否吃得上饭。

更别说陛下还让少府出钱,每年冬至都给家中送去过年过节的礼物了。

而最后的第四条,则是让众将士决定将命都献杨二陛下。

他们从军不就为了搏出一个封妻荫子的前程来?现在杨二陛下承诺在各地成立县学,家中幼子可以免费去读书,说不定最后能成为达官显贵,不再像自己一样除了打仗种田什么都不会,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跟着杨二陛下去干突厥人就是,就像刚刚想的一样,把命献给陛下。

随着一开始的混乱过去,越来越多的士卒开始齐声高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等士卒必报效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甚至有伤兵伤口崩裂晕厥过去,让匆匆赶来的太医好一阵忙活。

而杨二陛下巴不得消息传开,所以也就没有制止。

小半天的功夫,整个雁门关城里的军民都知道了,那些家中有从军者,不知杨二陛下身居何处的百姓,竟主动朝行宫方向磕头。而随着这个消息在军中的彻底传开,更多的人开始议论这件事,慢慢的,一种叫家国情怀的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

樊子盖看着杨二陛下远去的背影,不禁陷入沉思。 sxzktt+i86MQEM2GlQaRlNfBw4Ct1yhThh8a9lKwgE5j5/d5OfajmYjlj3PM51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