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章 勤王诏书

《帝纪》曰:

大业十一年,八月癸卯,帝巡北塞,居雁门,时突厥阿史那▪咄吉世引兵叩关,聚众三十万,述曰:敌强我弱,不若趋洛阳乎?及应者数十。帝怒,叱众人:国难当头,焉能趋洛阳而委曲求全耶?今突厥叩关,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隋与突厥,不外乎你死我活!俄而广发诏书,天下兵马勤王。

……

杨二陛下决定给大隋朝打造一种硬气的企业文化。

翻开史书看一下。

瞧瞧周王朝的企业文化多霸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再比如秦朝的企业文化: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虽算不得多么霸气,但在战国那个天下乱成一锅粥的年代,老秦家随时会被其余六国灭掉,‘共赴国难’,显然能激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等到老流氓刘家的大汉朝坐了江山,虽然前期不咋地,被匈奴人按在地上揍,但到了武帝以后,那可真真是霸气侧漏,企业文化听着也更加提气。

比如傅介子这家伙喊出的: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又比如霍去病这家伙喊出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到了东汉,那就更霸气了,耳熟能详,以至于两千年以后都能随口说出来的,就有: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明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等到了隋朝,虽说大业初年喊出了个: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但不多久大隋朝就土崩瓦解,实在让人记不得。

到了唐朝,简简单单一句话,既彰显了唐朝君臣的霸气,亦让四方胡虏心惊胆战:

从此以往,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接着到宋鼻涕一朝,那就不得不吐槽一番了。

赵匡义喊出个“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的口号,妄想打造一种硬气的企业文化,结果子孙被一群只知道窝里斗的文官给忽悠瘸了。后代几百年,什么契丹、西夏、蒙古,都来大宋床边睡过几回,甚至最后蒙古人还把宋鼻涕赶走,自己把床霸占。

再后面是蒙元,杨二陛下表示朝代太短,劳资记不清。

倒是明朝几个皇帝虽然都有点奇葩,修仙者有之,炼丹师有之,炼器的木匠大师有之。但一个个头铁的堪比非洲平头哥,看谁不爽就干谁,所以也就留下了几句振奋人心的口号。

比如最著名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又比如:有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最后到了清朝……咳咳。

杨二陛下除了记得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及一些千年穿越只为送逼的脑残剧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值得点评的地方。

或者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又或者:量中华之吴力,结与国之欢心?

了解一下?

刚刚廷议时喊出的口号,虽说有抄袭的嫌疑,但杨二陛下表示朱重八这时候还没投胎,劳资又不怕朱重八来造自己的反。

就像后世众多大公司一样,想要公司长久生存下去,打造能收拢员工身心的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加班精神,还是奉献精神,只要听上去好听,能唬住人就行。而这大隋朝的企业文化,早晚都是要打造的,借着这次雁门关之围的机会,杨二陛下顺水推舟也就喊出了出来。

结果真真是令人满意。

杨二陛下特意到城墙上巡视一圈,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张须陀指挥着城防,见杨二陛下还在城墙上,不由得走过来劝说道:“陛下,此处危险重重,不宜久留,陛下不如先回行宫。”

隋文帝时期,灭南陈,征西域,行军大元帅可都是原先的杨二世担任的,身先士卒,个人武力不弱。如今杨二陛下继承了这具躯体,自然也继承了杨二世的基础。

只是杨二陛下也知道乱军之中,个人勇武难挡飞箭流矢。

“那此处便交予张将军了,只是不到危机时刻,千万不要出动左武卫,待到朔方边军和勤王大军赶到,你我君臣再教这些突厥杂胡做人。萧将军,你留在此处襄助张将军一二,左骁卫留在朕的身边多年,也该到了见一见血的时候了。”

陛下,不带这样的啊。

萧君立刻傻眼了。

这么些年,他早已习惯跟在杨二陛下身边,有事别人上,没事也别人上。反正他的职责是伴随君前,护卫陛下安危,等事情结束,总是能捞上一份功劳的。

这时听到杨二陛下要他留在乱箭飞舞的城头,萧君哭死的心都有了。

要是自己出了差池,陛下你可如何向皇后姐姐交代啊?

自己虽说是左骁卫大将军,但谁都知道自己是去镀金的,自己的真正身份是国舅,哪有冲锋陷阵的道理?

“怎么,这城墙之上不适合你?还是你不适合左骁卫大将军这个官位?”

“不不不,微臣这就命左骁卫出击!”

天可怜见,自己当然舍不得左骁卫大将军这个位子,屁股还没坐热呢,怎么能这么灰溜溜地被杨二陛下赶下来?虽说刀剑无眼,但城未破,自己有亲兵护卫,安全总是不成问题罢?

杨二陛下却是不管周围文武百官如何想。

向张须陀再嘱咐一番后便下了城头,正好看见一群将士抬着几名伤兵往城中走,杨二陛下心中一动,动身跟了过去,拐过几个弯,迎面走到一片民房前。几个老婆子正在帮军医处理伤兵溃脓的伤口,许是军医人数不够,几个老的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民间大夫也在帮忙。

杨二陛下过来的时候,那些伤兵立刻想起身,可杨二陛下却是走过去按住。

“都躺好,谁都不许起来,否则就是违抗圣旨。”

言必一把推开古槐庸等人,怒道:“速去太医署,命所有未轮值的太医都赶过来救护伤兵。当此危难之时,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百姓也在为战事出人出力,他们如何能安下心来在后方享受一时的安康?”

等几名伤兵不安地坐下,杨二陛下深吸一口气,忽然道:“朕的将士们,朕的百姓们,是朕拖累你们了。”

樊子盖目眦尽裂:“不,陛下,你没有错,如何能说拖累将士百姓们的话?都是突厥人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这才有了陛下身陷囹圄,百姓遭受蒙难之事。” Eja7igOPteVvFK9zPlOxzxQpaQZDjKcFAqV4lfJziGP0UVqklXbwEKamL3Zdj0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