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正统诏》,是杨二陛下颁布的第一条祖制。
在杨二陛下心目中,他其实从不想颁布什么祖制,让后世子孙束手束脚。
比如大明朝,朱重八和朱老四都出台过不少祖制,却是让后面的帝王极为不爽,但不爽有什么用?那是祖制,是你老朱家的祖宗定下的,你是皇帝也不能违反。
于是文人开始飘了,动不动用祖制顶撞皇帝。
杨二陛下深知其中要害。
很多在当代看来非常有用的‘祖制’,到了后世,可能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拦路石。
但为了汉室的传承,杨二陛下不介意杨氏皇族的传承。
朕就是要逼着后代和异族打仗,什么邦交都是屁话,只有把异族的土地纳入中原才是正经。若你们不思进取,教异族打进中原,那便不配当朕的子孙,朕也不会承认你们。
天下百姓可合法地造反。
这是背水一战,后世的皇帝,你们敢和异族妥协试试?
想着想着,杨二陛下又想到了长城。
秦朝建立时,始皇帝高瞻远瞩,修建长城,好处多多。
可到后面却被带歪了。
始皇帝修长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不是要被动防守,而是想以长城为据点,向北进攻。
可到了后面,长城失去原有功能,中原的统治者都把长城当成了防备游牧民族的屏障,觉得有一堵墙挡着,游牧民族便进不来,大家可以放心地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想去青楼泡妞就去泡妞,游牧民族被长城挡着,怎么可能进来?
然后到汉朝被狠狠打脸。
匈奴人的骑兵,都打到长安郊区了,长城防得住?
一直到武帝时期才有改善,却不是用长城防守,而是进攻,不停地进攻,打的匈奴人哭爹喊娘,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西征。
可见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要不,把长城拆了?
杨二陛下想到。
“总有那么几个不思进取蠢货,以为有道墙挡着,便可万事无忧,游牧民族没办法进中原。若是将长城拆了,只留下几个关键隘口,作为进攻草原的据点,后世子孙总不敢再贪图安逸了吧?”
那画面太美,杨二陛下不敢想象。
拆长城的想法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压根不敢说出来。
因为什么?
因为大隋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异族存在的地步。
现在拆了长城,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若只是百官不答应,杨二陛下拆了也就拆了,但百姓不同意,杨二陛下便不敢乱来。
却是想着把周边番邦蛮夷解决掉之后,一定要把长城拆了。
……
而在杨二陛下有一处没一处想着的时候,《大隋正统诏》已经传到民间。
百姓皆是称赞杨二陛下有骨气。
“我就说,陛下他老人家是个硬骨头嘛。”
“对啊,就好比我家院子,是我家的家产,后世子孙敢让给别人试试?”
“传家的土地怎能轻易让人?”
“嘿嘿,据说很多官老爷反对陛下颁布诏书哩。”
“啥?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脑子进水了?这样的好诏书也要反对?他们诚心想看到异族进入中原?”
“谁知道呢?”
“哼哼,我听隔壁家的秀才说,官员反对是因为好日子到头了,今后咱大隋和异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官老爷太平日子过久了,谁想整天打打杀杀?自然会反对。”
“不思进取的狗东西,陛下就该把他们全部治罪。”
类似的议论在民间此起彼伏。
有拍手称快的,当然也有反对的。
便有文人一脸愤懑道:“今天下方承平,天子却有征战之心,尤为暴虐也。想那秦始皇,国祚才十四年,还不是因为连年征战的缘故?自古好战者必不长久。”
“对,前贤便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今天子暴虐,比之始皇帝不遑多让。”
“我等何不联名上书?奏请天子迷途知返?大隋方才安定,决不能再陷入战争泥潭。”
不想一片烂菜叶砸在几人身上。
为首的书生回头一看,却是一八岁孩童,当即怒骂道:“哪来的光腚小子?怎地胡乱扔菜叶子?”
那孩童仰着头道:“哼,阿公说过,谁说陛下坏话,就让我打谁,阿爹也说过,若是我打不过,可以回家找阿爹来打。你们刚刚说陛下坏话,我当然要砸你们。”
书生气的头冒青烟。
“光腚小子,你家大人没教你以礼待人吗?便是你不喜欢听别人说陛下不是,也不能打人罢?为何不能好好说话?”
孩童又道:“哼哼,突厥人会和你好好说话?”
书生语气一窒,怒道:“不当人子!”
“你骂我?”孩童愣了一下,马上一个葫芦砸到书生头上。
书生已经忍无可忍了,四处看一下,找来一根木棍,刚要上前教训,不想孩童从背后摸出一把利剑,还闪烁着寒光,一看便是见过血的,把书生吓一跳。
“你哪来的利剑?”
“这是贵人赏的,今后我可是要从军的,要不拿你们试试手?”孩童笑道。
书生脸一阵青一阵白。
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终日出入青楼酒肆,谁敢和一个拿着利剑的小孩子动手。且看小孩的年龄,便是被他伤到了,去了官衙,官员也是治自己的罪。
便再次骂一句‘不当人子’。
“呸,怂货,皇帝爷爷说的对,读书人都是一群没暖用的东西,守江山还是靠当兵的。”
“你刚说什么?皇帝爷爷?好啊,你这小王八蛋竟敢冒充皇族?陛下今才二十四岁,何时有过孙子?识相的话便与我去官府,否则定叫你好看。”书生喝骂,也是气急。
孩童知晓说漏了嘴,双目一瞪,正好瞧见街上出现一队兵士,押着粮草。
便直接钻进一口箱子。
那些士卒行走匆忙,倒也没发现孩童的动作。
而在此时,刺耳的聚将鼓忽然响起。
接着,城外的鼓楼里响起密集的钟声,短短一个时辰,便是长安周围十几个郡县都收到消息,府兵们迅速走出家门,满脸激动地向校武场跑去,连身后妻儿的祝福都来不及回答。
卫府大营里,十几万将士先是一愣。
随即泪流满面。
奶奶的,是哪里的胡人瞎了眼?竟敢冒犯大隋?
甭管他谁,干就是了。
老天爷哟,终于有仗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