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71章 坑爹的考题

李宵翔一听也是,立刻对王铭杰拱手。

王铭杰却是滔滔不绝。

“所以李兄,其实我想提醒你一句,听与不听,你自己决定。”

“待会科举的时候,若是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你便认真作答,最好将答案,和天子最近一年颁布的国策联系到一起。若是碰到陈年旧题,定是儒臣出的,没说的,针砭时弊便是,切记不要歌功颂德。据在下所知,当今天子最痛恨马屁精。”

“这些话,我只跟李兄一人说过,切记不要外传。”

等到入了考场,考卷发下来,李宵翔前前后后仔细看一遍,脸上立刻露出古怪的表情。

是王铭杰提前知晓了考卷的内容?

还是有预知能力?

考卷上果真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

比如理工科里的一题,讲某个村子想将水库放干,山上却同时有水流下来。给了水库的容量,给了进水和出水的流量,问几天能将水库放干。

这恐怕是天子出的吧?

可李宵翔抓破头皮,也不知从何下手。

无奈只能做下一题。

春闱总共三天时间,看似很长,但因为在策论上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三天时间,有时候还不够。

翻到下一题,是关于一个叫‘齿轮’的东西。

李宵翔更抓瞎了。

“这是什么题目?天子不会在捉弄人吧?圣贤书上何时出现过这些东西?齿轮之物,更是闻所未闻,看图画,和水车倒是有几分相似?”

李宵翔摇摇头,干脆略过理工科内容,直接来到四书五经上。

前面几题不难,花费一天时间,答的四平八稳,等看到最后一题,却是陷入深思。

这一题,是关于民生。

李宵翔出自底层,对民生的思考,远超他人。

可他不知该如实回答,还是歌功颂德一番?

如实回答,定能反馈民间的真相,但代价,却是可能引起审卷人的不高兴,卷子也许会被雪藏,若是歌功颂德,又过不去心中的坎。自己参加科举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造福一方?现在便学会歌功颂德,只怕抱负会越来越遥远罢?

沉默良久,李宵翔忽然提笔写起来。

却是决定从本心出发。

字字珠玑,从泉州开始,一路上十几个州郡的风土人情,政策民生,都有涉猎,还以特产举例。

比如泉州盛产海鱼,而关中没有,江南则居中,若将泉州的海鱼运至关中,换来银钱,到江南采买粮食,则大家各取所需,百姓亦可从中获益……

在另一边,王铭杰则面带激动。

如他所料,考卷上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老夫子们不可能出这种题目。

天子果然插手了。

他自幼在世家大族里长大,又极为好学,什么儒学法学杂学,甚至墨家学说,他都涉猎过。

水库的问题,轻而易举。

齿轮的题目,似乎有点难度,得仔细考虑一下。

一天后,王铭杰擦擦额头的汗,长松一口气,暗想总算把齿轮这题答出来了,又有十分到手。

水库那题,也许有人能答上来。

但齿轮这一题,王铭杰相信全场只有他一人答的出来。

也就是说他已经领先了至少十分。

又赶紧翻开前面四书五经的内容,对于豪门出身的王铭杰自然不算难,很容易答了出来,没有歌功颂德,有的,只是针砭时弊,甚至夹杂了一些对儒学的抨击。

……

三天后,举子们走出考场,已是满身疲惫。

李宵翔和王铭杰汇合,正要回客栈休息几日,然后在放榜的时候去看看成绩,不料一名礼部官员出现在众举子面前:“陛下在春闱中加入六艺,明日你们需要到卫府大营参加射、御考核,后日礼部会重新组织礼、乐考核,诸学子今晚务必休息好。”

“什么?陛下还在春闱中加入了六艺?”

“也就是说今后科举,不光要靠那劳什子理工科,还要考核六艺?”

“现在谁会六艺?”

“反正在下只会书和数。”

“陛下不会在戏弄我等吧?”

“不会,当今天子宽爱士子,不会戏弄我等。”

“那是礼部自作主张了咯?”

当即有举子高声质疑:“荒唐,自大业元年推行科举,从未听闻举子需要考核六艺,大朝会上陛下也未提及,一定是礼部自作主张!”

“我们要见陛下!请求陛下还我们一个公道!”

“对!我们要面圣!”

……

“肃静!”

礼部官员尖声喝道.

“此乃陛下的决议,陛下有意重振中原尚武之风,君子本应学习六艺,你们以君子自居,不会六艺成何体统?奉劝一句,明日不到卫府大营者,视为自愿弃考!”

众举子当即气的跳脚,将那礼部官员喷的一脸口水。

但后者无动于衷,劝告一句转身离去。

留下众举子面面相觑。

“XX兄,明日你去不去卫府大营?”

“去,干嘛不去?反正大家都不会,礼部要折腾,就让他折腾好了。”

“可总归是有人会六艺的啊?咱们不是很吃亏?”

“那也没办法啊?除非你能教天子改变主意。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举子,在下其实不觉得陛下的做法有问题,本是我等读书人忘了六艺,现在陛下只是让我们重新捡起来而已。”

众人顿时偃旗息鼓。

其实他们都知道君子六艺是根本,可总不愿去学。

毕竟读书人风流倜傥多好?干嘛要提刀拿枪的?去青楼吟诗作对,不提着刀枪好看的多?

只是天命难违抗。

在人间,杨二陛下的旨意便是天意。

对于杨二陛下来说,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你们不是想当官吗?

可以!

但当官也是有条件的,便是能跟上朕的步伐,朕有意重振汉人的尚武之风,当官的只会耍耍嘴皮子怎么成?必须会六艺,这是根本,是敲门砖,有异议憋着,朕这里没得商量。

缺了你们,大隋照样转。

难道大隋会缺想当官的人?

而在心里,杨二陛下觉得突然袭击的方式挺好的,能给他带来真正的人才。大家都没有准备,其中却有早早学会了六艺的人,证明后者用了心,不像有些人,是为了当官而当官,朝廷考什么,才去学什么。

因此,杨二陛下对这一届科举尤为重视。

甚至连续罢朝几日,每日里都会来到酒楼,远远地看着举子们的表现。 JXdjU7isMiEv+WIbpOfFnD/zrUl+gNgaXyu1gzkyuMQRzJIgd+nTGC2JaIJ6k3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