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拿明朝当例子,百官皆是要求皇帝垂拱而治,内修德政。
可百官眼里的‘明君’,最后哪个有好下场?
反倒是大开杀戒的朱重八和朱老四,生活过的滋滋润润。
可见百官都是贱骨头。
给一点甜头,他们就会想得寸进尺。
非要见了血才会老实。
眼前百官的求情之声,虽不绝如缕,但杨二陛下都当个屁放了。
什么垂拱而治,内修德政,都是屁话。
他励志做暴君,最好是千古一暴,当然要有点暴君该有的样子,所以独孤罗十族必死无疑,其余倒帝党头目的十族,也必死无疑。杨二陛下倒是想知道,多夷几个人的十族,其余人是不是还敢跟皇帝作对?
待得王大伴尖喝一声‘肃静’。
杨二陛下道:“乱世当用重典,今天下方定,吏治严厉却是应该,诸卿求情的话就不要说了,免得被当成漏网之鱼一起抓了。”
这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
你们不是唇亡齿寒,想劝朕手段仁慈些吗?
朕就是不如你们所愿。
要是不想重蹈独孤罗的覆辙,你们就自己把屁股擦干净,你们若是兢兢业业,朕会有心情整治你们?劳资专心搞工业革命多好?然后拉起一支支火枪营和神机营,将突厥和高句丽排排枪毙,不比跟你们在这扯皮更爽?
执意把劳资的心思扯到你们身上,你们便要付出代价!
闻言。
群臣面如死灰。
王珪却是乘胜追击,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准奏。”杨二陛下淡声道。
“多谢陛下。”王珪清了一下嗓子。
“陛下,先前您相继颁布《军功诏》和《永不加赋》,天下承平,百姓对盛世翘首以待,按理来说,百官应该废寝忘食,兢兢业业才对。可现实,却是百官依旧贪污不止,整个大隋,只有陛下您一人在励精图治,其余人只会争权夺利。甚至出现出现独孤罗等乱政者,意图谋朝篡位。”
“臣以为,乃是吏治出了问题,朝廷对官员的考核太轻,恰好天下承平,整饬吏治还来得及。因此,臣恳请陛下及时整饬吏治,否则必遗祸无穷。”
闻言,百官再次目瞪口呆。
卧槽,你王老儿竟然提整饬吏治?
你还是不是官员了?为何处处为天子着想?
王珪却是不在意百官怎么想。
开皇年间,他也经常上书皇帝内修德政,隋文帝倒也认可,可结果,却是换来世家门阀的日渐膨胀,到了仁寿年间,隋文帝病重,世家门阀就不是膨胀了,而是猖獗。
背着隋文帝不停搞事情。
朝堂之上相互攻讦,民间则是拼命压榨百姓。
等知道世家门阀猖狂到什么地步的时候,隋文帝已经大限将至,便招来杨勇,想重新立仁厚的杨勇为太子。因为世家门阀已经无法遏制,太子杨广却非常强势,若杨广登基,必会与世家门阀发生激烈冲突,隋朝极有可能因此终结。
最终却是隋文帝没能熬到杨勇到来。
杨广继位后,的确与隋文帝预料的一样,和世家门阀发生激烈冲突。
比如修大运河,便是想将长安和江南沟通,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
再比如三征高句丽,除了想将威胁扼杀在苗头里,还因为想通过战争,消耗世家门阀的力量,特别是山东集团和关陇集团。
可杨广高估了自己。
玩脱以后,在江都和萧皇后打了个绝命炮,被宇文化及趁着兵变勒死。
但在大业十一年六月,历史却是发生了一点改变。
伟大的杨二陛下闪亮登场。
本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原则,杨二陛下对世家门阀的打击是全方位的,是不顾代价的,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在于氏也被铲除之后,世家门阀彻底老实,因为军权已经完全被皇帝掌握。
靠着家里那点私兵和皇帝作对?
别特么开玩笑了。
看看荥阳郑氏,那是活生生的例子,没有军权还想造反?
连死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所以这次处置独孤氏,百官虽然心有戚戚然,但没人敢顶撞杨二陛下!杨二陛下坚持将独孤氏夷十族,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王珪看着百官的反应,愈发觉得杨二陛下的暴政是对的。
乱世当用重典。
只有百官先听话,朝廷颁布的国策,才能得到百分百执行。
“卿等怎么看?”杨二陛下却是看向樊子盖等人。
需要响应了。
樊子盖没有丝毫迟疑道:“陛下,王大夫所言极是,臣也以为整饬吏治,事不宜迟。”
虞世基也道:“陛下,整饬吏治,宜早不宜迟,无需三思。”
接下来裴矩、李纲等帝党成员,也纷纷附议。
“既然如此,稍后吏部给出一个具体方案,送到三省通过之后,便开始整饬吏治,不过……”
杨二陛下点头,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朕也把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这次吏治整饬,还是像以前一样只是走个过场,那别怪朕手下无情!朕希望三省和吏部严厉一点,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皆送到大理寺问罪。”
“死罪无须留待秋后,直接交刑部问斩。活罪从重处置,务必给他们留下一个教训。”
“大理寺卿何在?”杨二陛下的音调陡然提高。
大理寺卿戴胄慌忙出班。
“回陛下,臣在。”
“此次整饬吏治,皇城司协理大理寺办案,你可有异议?”杨二陛下道。
“臣无异议,决无异议。”戴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他甚至想让皇城司全管得了。
哪次整饬吏治不是个烫手山芋?
都是混迹官场的,今天整治了别人,说不准哪天被人连本带利还上。
如果我戴胄是樊子盖,为百官之首,又有皇帝亲自撑腰,自然肆无忌惮,逮着谁谁倒霉。
但现实却只是一个从三品的大理寺卿,朝堂上比我位高爵显的人,一抓一大把,我得罪了他们会有好果子吃?但天子点名要大理寺负责断案,戴胄是想甩也甩不开,知晓从此和百官站到了对立面,今后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不禁向杨二陛下投去一个幽怨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