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60章 夷十族

倒帝党,是最近几月发展起来的。

可短短几个月时间,却发展到了五十多人的规模,数量之多,官位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都是中高级官员。

杨二陛下背后直冒冷汗。

若不是此时发现,否则等几年,这些人成为重臣,自己不得唱凉凉?

“都是些混账东西!全部拿下!”杨二陛下怒喝。

一声令下,数百名左骁卫将士倾巢出动,整个朝堂顿时混乱起来。

皇帝抓人很常见。

但当朝抓人就非常少见了,或者只能在王朝末期看到。

一时喝骂狗皇帝者有之,哭闹者有之,满面苍白僵立当场者有之……

“狗皇帝,自你登基,死在你手里的忠臣不计其数,到了阴曹地府,你必不得好死!”

“陛下!饶命啊!臣再也不敢了!”

“陛下,奴婢是被迫的啊!”

“狗皇帝,我诅咒你子孙生一个死一个!”

“陛下……”

……

朝堂混乱不已。

群臣掩面而泣。

刚刚王大伴将那张纸砸在独孤罗脸上,独孤罗看一下,满面死灰色,群臣便知晓独孤罗是真的密谋‘倒帝’了。

所以没有一个人出面求情。

御史台众御史群起而攻之,皆是对独孤罗。

新任御史大夫王珪静静的看着。

早几年,他听到的,都是天子如何残暴,如何不将百姓看在眼里。

去年以后,他听到的,是天子如何爱戴百姓和士卒。

起初他不相信。

可后来《军功诏》和《永不加赋》诏相继出台,天下百姓皆知,他不信也得信了,所以写信给老友虞世基,希望能重新入朝为官。后来虞世基、樊子盖、裴矩等人联名推荐,他如愿回到长安,并直接接任御史大夫。

听说天子一直看御史台不爽。

赶路的时候,王珪便猜到,百官和天子的关系一定非常不融洽。

可在王珪看来,大朝会的时候,天子又颁布了《分封诏》,只要有军功,百官都可以选择分封出去,关起门来当土皇帝。这种称孤道寡的机会,百官当然会热烈欢迎,和天子的关系应该会缓和很多才对。

现实却是给了王珪狠狠一巴掌。

百官不仅不感恩,竟想着扳倒天子?

他们意欲何为?

难道一定要天下烽烟四起吗?

早几年各地草头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头,百姓可有一点幸福可言?现今天子幡然醒悟,励精图治,外御强敌,内平反王,天下海晏河清,百官难道一定想看到百姓民不聊生吗?

思考了许久,王珪忽然出班。

在乱糟糟的朝堂上,王珪的出班非常突兀,所有人都忍不住侧目。

只听王珪开口了。

“陛下,早几年天下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朝臣多有怨言,情有可原,甚至臣也觉得陛下失德。可是去岁以来,陛下励精图治,外患去除,内乱平息,天下海晏河清,百姓皆想过几年太平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有朝臣密谋乱政,臣忽然觉得,过去都是我们误会陛下了,分明是有些人心怀不轨,不想看到盛世出现。”

“他们只想天下大乱!”

一句话,说的掷地有声。

心怀不轨者,心中皆是一震。

御史大夫,对于天子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官位,看的顺眼了,就留下来咬人,看的不顺眼了,完全可以罢免后空缺着。

甚至御史台都可以裁撤。

可对于官员来说,御史绝对是一群谁惹谁倒霉的主,被御史盯上的官员,哪一个不是灰头土脸?

更别说被御史大夫亲自盯上了。

便是嘴炮中的嘴炮。

若王珪执意整治吏治,肃清乱政者,皇帝一定会笑掉大牙。

不禁对王珪投去一个愤恨的目光。

但王珪的话远不止于此。

只听他顿了一下,再度开口。

“天下承平,盛世方可期,此时已有盛世出现的征兆,百姓翘首以盼,乱政者之举,尤为可恨!不重重处置,难平民愤!所以,臣以为,独孤罗等倒帝党首贼,密谋乱政,当夷十族!”

什么?

十族?

王老儿竟然建议将独孤罗夷十族?

百官瞠目结舌。

大隋立国以来,或者华夏开创以来,夷十族者,只有孔雷结和季孙两人,正是杨二陛下的杰作,原因是隐瞒紫微星冲日一事。

却是杨二陛下要求的。

孔雷结和季孙死有余辜,百官并没有意义。

可现在,一个官员竟然向天子建议,将另一个官员夷十族?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哪天也被天子夷了十族?

当即有官员出班反驳。

“陛下,臣以为不可,王大夫之提议,乃是酷刑。今天下承平,海晏河清,陛下宜内修德政,春风化雨,不应再行酷刑,诛三族已是极限,臣恳请陛下三思。”

“臣等请陛下三思。”

呼啦啦一群人跪下,皆是请杨二陛下三思,只有樊子盖等少数人站着。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御阶之上。

却见杨二陛下陷入深思。

独孤罗夷十族,已是早就决定好的事,其余头目同样如此。

杨二陛下思虑的是,为什么百官总是要求天子内修德政,自身却管不住手?难道百官真的一点脸皮都不要了吗?

最后思虑良久。

觉得百官是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这才为独孤罗求情。

可你们既然担心同样的遭遇发生在自己头上,那收住手不就行了?你们兢兢业业,为天子效命,为百官谋福,朕会煎熬你们不成?

都是野心害的。

当了将近一年时间的皇帝,再和杨广的记忆相比较一下,杨二陛下觉得,只有酷刑才能镇住百官,

如果他对官员是暴君,那么对百姓来说便是明君。

如果他对官员是个仁君,那么对百姓来说,便是一个灾难。

也许皇帝不会直接损害百姓。

但被‘好皇帝’放纵的官员,是一定会戕害百姓的,而皇帝统治百官,间接责任不可推脱。

原来历史上,对于百官来说,李二绝对是暴君中的暴君。

因为他不允许任何百官和他作对。

最明显的例子是魏征,有着‘人境’的美名,传颂千年,终其一生都在为李唐呕心沥血,可因为对李二的施政有异议,死后竟然被李二刨坟鞭尸。

但百姓可曾说过李二是暴君?

没有吧?

官员也没说。

不一样将李二传颂成千古明君? FoxT1J8nzu9Elv7Uk99u5Gc4BhS7mDmWW2jhYSk4SemnjXLDdouaMSThRIHcR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