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43章 江南

杨二陛下眉头一皱。

其实照杨二陛下最初的想法,是干脆将林邑灭掉。

论恶心程度,林邑不比高句丽差多少。

大隋进攻高句丽,需要考虑寒冬和路途遥远,但进攻林邑,就完全没有上面的顾虑了,且林邑本身国土狭小,兵少将寡,一两万人便可拿下。

怀璧其罪。

身怀占城稻和一年三熟的土地,便是林邑的取死之道。

但樊子盖说的也在理。

林邑之地虽没有严寒,水师过去也不算长途跋涉,但林邑地处中南半岛,烟瘴同样是大隋将士无法适应的。

见杨二陛下依旧想灭了林邑,樊子盖心中焦急。

“陛下,大隋灭掉林邑,固然轻而易举,可陛下,您让水师威逼林邑王,目的是粮食,是为了缓解大业十二年的危机。一旦两国交战,没有几年的时间,林邑的粮食产量别想恢复,如此大隋便得不偿失。”

“若陛下觉得每年十万担的粮食不够,大可在明年提高标准。”

“林邑王能答应十万担的数量,自然会答应十五万担,甚至二十万担。等到今年的天灾熬过去,朝廷随时可以出兵将林邑灭了,到时候少几年的粮食,对大隋影响不大。”

“你们也是这个意思?”杨二陛下问虞世基等人。

无一例外。

这些老家伙都提前商定好了,均是点头

杨二陛下倒不意外。

其实他也明白暂时留着林邑,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是之前杀性太重,遇到事情,他第一想法便是杀,冷静下来后还是知道利弊的。

便点头不再纠结林邑的事。

“既然几位爱卿都建议留下林邑,那便再容林邑王蹦跶几年,等国朝休养几年后再灭之。只是大朝会上,朕提过要开发江南,几位爱卿可曾商议出什么方案?”

这回却是张须陀先开口。

“陛下,上元节过后,兵部曾调集云梦泽周围郡县的府兵,捕杀湿婆罗,效果显著,如今云梦泽周边罕有湿婆罗的踪迹,原来湿婆罗泛滥成灾的地方,现在都被百姓开垦成了田地。”

“善!既然土地开垦出来了,那都种上占城稻。只是朕要提醒一句,占城稻是新稻种,让百姓全种占城稻,必多有顾虑……这样,新开垦的田地,谁开垦出来的便归谁,但三年之内,这些田地只能种植占城稻,三省拟出一个具体章程,然后下发到江南。”杨二陛下道。

“三年之后?”樊子盖问。

“樊爱卿,占城稻的亩产,北镇抚司的密报上写的清清楚楚,江南水师的军报也应证过。三年之后,百姓如果不是傻子,自然会继续种植。”杨二陛下道。

先前北镇抚司不光带回了占城稻的种子,还收集了占城稻的亩产。

后来江南水师应证了这一点。

今年六月,江南水师会运回第一批占城稻,全是稻种,杨二陛下打算全部种到江南,正好能赶上晚稻的末班车。然后第二批和第三批收进各地粮仓,只要手里有粮食,来再大的天灾,杨二陛下也不会慌。

樊子盖点头称是。

北镇抚司的密报,江南水师的军报,他都看过,从没想到世上竟然有如此高产的水稻。

大隋水稻的亩产只有一两百斤。

但占城稻的亩产,竟然高达五六百斤,是中原的两三倍。

即使在大隋种植占城稻,因为气候原因,亩产可能会下降,但差别也不会太大。一旦占城稻大面积铺展开来,朝廷可以养活多少人?人多便意味着实力,可以开拓更多疆土。如此滚动下去,大隋将强大到何种程度,樊子盖不敢想象。

农民是最精明的,只要让他们看到占城稻的亩产,他们会主动种植。

都不需要朝廷担心。

几人连忙呼唤‘陛下英明’。

杨二陛下又看向张须陀。

早前便说过,近几年以休养生息为主,所以杨二陛下也没机会再披甲上阵,每天都是坐在御书房,处理全国一千多个县的奏折,头昏眼花的,却一直惦记着给狗高丽喂狗屎的事。

“张将军,兵部的陈旧刀兵,处理的如何了?”

“陛下,百济使臣想要用两万担粮食换一万柄横刀,新罗使臣的要求则要琐碎一些,兵部正在谈,微臣打算将价格提高一些。”张须陀回道。

“两万担粮食换一万柄横刀?百济使臣以为是收破烂?给朕把价格提高到十万担,且刀鞘另外收费,如果想要刀鞘,就继续拿粮食买。新罗那边也一样,反正兵部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凡是能拆成两部分的兵器,都按两种不同的东西卖,给朕收两次钱,反正天下只有大隋能给他们提供刀兵,不怕他们不买。”杨二陛下一脸狠厉。

几人目瞪口呆。

还有这种骚操作?

刀和刀鞘可以分开卖?收费两次?还要在百济使臣买了刀之后,再告诉他们刀鞘要另外买?

但杨二陛下的无耻,远远超出几人的预料。

只听他又开口了。

“还有,那些刀兵,不是大隋求着他们买的,而是大隋看到高句丽欺压百济和新罗,作为两国的宗主国,于心不忍,才赔本卖给他们,而当初大隋三征高句丽,大大减轻了百济和新罗的压力,两国必须上交一些保护费。命鸿胪寺告诉两国的使臣,以后每年的朝贡物,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倍,都折算成粮食送到长安。”

“这,这,这……”樊子盖哭笑不得。

眼前的陛下,还真是个见缝插针的主,一丁点肉沫子都能抠出来。

以后史书该怎么记载哟?

难道要说杨二陛下,破天荒地向藩属国收保护费?

这得多难听?

大业年间的重臣,不得被说成奸臣佞臣?

杨二陛下却是根本不管,又道:“总之,开发江南是重中之重,今后几年朝廷都要围着这件事来,从各国收粮是其次,只要能拿到粮食,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朕不妨告诉你们,朕从不在乎名声,也不怕背负骂名,只要能熬过今年的天灾,朕任何事情都做的出来,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朕才能心安。” jIOi/NOmh8XyfLDMIjsahgOajRKnISXaiKXG1lUq9IYioYzUuP8dzkxCLtZyUM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