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2章 升龙旗

一个时辰后,百官在樊子盖的带领下来到昭阳门的城垣上。

大隋的皇宫分为宫城和皇城。

宫城是皇帝及三宫六院的居所,上朝的太极殿也在宫城里。

出了昭阳门是皇城的范围,以昭阳门街为中轴线,左边是三省办公之地,右边是六部及九寺等衙门的办公之地。

而宫城和皇城,横向之间又有一条极为宽阔的道路,连接安福门和延喜门。

接下来的阅兵地点便是在此。

今天的长安城,百姓都是带着好奇进入皇城的,到了昭阳门看到前方道路两旁有重兵把手,便纷纷停在卫兵后身后,瞅着城垣上的百官议论纷纷。

百官也议论纷纷。

刚刚得到消息,皇帝陛下要在昭阳门阅兵。

这可是稀罕事。

自夏商周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搞过阅兵,谁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章程?

而百姓听说是要阅兵,那就更懵逼了。

但看到前方将士脸上带着自豪,竟不知不觉被感染,隐隐有一丝激动在心中升起。

好奇是正常的。

但激动是哪来的?

说不上来,也说不明白,可心中就是激动,越靠近昭阳门,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

大隋的百姓不明白,或者说大隋的将士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杨二陛下却知道,这是属于萌芽阶段的民族意识在觉醒。这种意识一旦觉醒成功,百姓同心同德,如同后世人畜无害的我兔一样,别说什么突厥和高句丽,以大隋朝现在的人口规模,吊打全世界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当然,民族意识的觉醒从来都不简单。

这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来奠定,需要更好的物质生活让百姓有所追求,还需要自己这个君王引导,帮助大隋的子民打开民族意识的大门,让他们今后对大隋爆发强烈的认同感。

所以李瓶儿归顺后,杨二陛下就让这个满腹经纶的家伙,一边继续伟大的创作,一边往刚成立的大隋邸报投稿,爱国宣传占据很大一部分篇幅。至于在全国郡县建立县学,大范围广开民智,杨二陛下瞅瞅少府的口袋,暂时压下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等到巳时将到的时候,杨二陛下的身影终于出现。

昭阳门上,杨二陛下头戴冕冠,一身冕服。

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纹章,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xi)等,组成一套完整的帝王服饰。

百姓呼啦啦一齐跪下来,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二陛下头疼的是没有电。

他的嗓门不大,平时上朝都是靠吼。

但在昭阳门上,吼的话有失体统,二来没有回音壁,正常讲话百姓听不见。

好在穿越之初,杨二陛下发明了‘土喇叭’。

当初就是这种玩意把始毕气的半死不活,李瓶儿编写的那些惊世巨作,也是靠这玩意大展神威的。

想想后世我兔阅兵的时候,大表哥如果没有喇叭,而在城门楼上大喊,杨二陛下摇摇头,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平身。”杨二陛下道。

通过土喇叭,一百名大嗓门的卫府将士,将杨二陛下的话传出去,保准朱雀门对面的人都听得到。

等到巳时一到,见时辰差不多了,杨二陛下钦点的阅兵总指挥,兵部尚书张须陀,在请示了杨二陛下之后,前出一步朗声道:“时辰已到,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升旗仪式?百官不禁一愣。

升旗?

这又是个什么章程?

张须陀脸上出现微笑,他也是前不久懂得其中真谛,定期举行阅兵和升旗仪式,将极大提高将士们的荣誉感。

由火药制成的烟花,轰隆隆响过三十六声之后,城垣上的百官和昭阳门外的百姓都安静了下来。

这时,昭阳门高大的宫门被缓缓拉开,发出沉重的吱呀声。

两列左骁卫将士出现在昭阳门后,正齐步走来。

一共七十二人,每人皆穿着明光铠,腰中悬挂为依仗而专门定制的汉剑,右手握着剑柄。

待得过了汉白玉栏杆,这些左骁卫将士便左右散开,将升旗台护卫在中心,只留下供升旗手通过的台阶,随后拔出汉剑,动作整齐划一,目视前方,身体不动分毫,汉剑发出清脆的剑鸣,竟是让人心中不由自主庄重起来。

接着,昭阳门后又走出三名将士,皆是英武不凡,中间一人,双手正庄重地捧着一面折叠着的大隋龙旗。

昭阳门上,一身凤装的萧皇后突然有些紧张。

这面龙旗,是她带着几名小宫女,按照杨二陛下的吩咐,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可以说其中不光有杨二陛下心血,亦有她的心血,直到杨二陛下回头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方才心安下来。

那三名将士走上旗台,旁边两人都停下来分立两侧,只有中间一人来到旗杆处,细细看去,竟是被长安百姓津津乐道,被朝堂百官唤作二世祖的萧君。来到旗杆处,用绳索将龙旗系好,便一手抓着绳索,一手拖着龙旗,就此肃立不动。

此时周遭鸦雀无声。

百姓的心神,早已经跟着萧君的一举一动转变着,灵魂深处隐隐有一种声音想要呐喊。

募地,一阵鼓声和号角响起,不论是城垣上的百官,还是昭阳门外的百姓,均感觉身体跟着一震,灵魂身处那种声音也冲破束缚,在脑海里来回着,却是看不清,摸不着,嘴中只是下意识地,跟着旗台外的将士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一首无衣,重复三遍,仿佛让人置身于古战场,大秦的军队正所向披靡,横扫六国。

何其壮哉?

将士们泪流满面,百姓亦眼眶红润。

此时萧君手中龙旗一展,随后拉动绳子,龙旗缓缓向顶部升去。

昭阳门上,杨二陛下跟着呢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朕的龙城飞将,何时出现?”

文官一时被杨二陛下吐出的诗惊住。

几名大将军则突然单膝跪地,齐声道:“陛下,臣等愿为陛下龙城飞将,誓死为陛下北驱突厥,扫平四夷!”

细看几名大将军的身后,文官皆面色苍白,更有甚者,口中喃喃道:“暴秦!暴秦!”

再仔细看,便可发现这些文官的腿都在发抖。 OkjdncJUM1nkLMvLkiETsg2pg9f5rvEkx44ZbuHS2lQIT54Xqwz8b0C3EGRlac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