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一通火气发完,没有御史再跳出来恶心人,杨二陛下向樊子盖问道:“此前朕曾言明卫府需要改革,三省和兵部商讨出的章程如何了?”
这还是杨二陛下出兵洛阳之前要求的。
十二卫加上四府,总共十六万人。
遇到农忙时,各地府兵走不开,强行征发府兵势必导致百姓农耕停顿下来,而十六万的机动兵力,相比于大隋朝广袤的领土来说,显然远远不够。
樊子盖出班奏道:“回禀陛下,三省和兵部已经拟定了大致的章程,正打算呈报给陛下批复。按照兵部的意思,是直接将四府抬升,十二卫四府变更为十六卫,左右监门府抬为左右金吾卫,左右备身府抬为左右威卫,各置大将军一名。”
“此方案三省没有意见。”
“但兵部又言明,卫府往往需要单独派出一卫出兵作战,每卫一万两千人,人数稍显不足,若是没有当地府兵襄助,便威慑力稍显不足,一旦府兵回去务农,卫府兵就只能收缩回来被动防守,等待府兵忙完农耕再回来。”
“比如在北疆防备突厥人的右候卫,比如在河北道讨伐窦建德的左屯卫,如今右翊卫也去了河北道,都曾在战报中提及过这种情况。”
“所以,兵部提议将每卫的人数增加到两万。”
“但如今国库空虚,朝廷抬升四府已感觉吃力,实在没有余力将卫府的人数从十六万扩充到三十二万。”
听到大隋朝的兵部打算将兵力扩充一倍,那些藩属国使臣的脸色,就跟吃了屎一样难看。
特别是高句丽的使臣。
长着一张鸟人脸,再来这么个吃屎表情,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
卫府扩兵之事,张须陀、来护儿、段文振等大将军,都先后找过杨二陛下,无一不是看中了少府的钱袋子,知道国库没钱,但少府富得流油。前面杨二陛下才说要进行卫府改革,最后怎么改,他们这些卫府大将军当然有发言权。
但都被杨二陛下一竿子捅到三省。
见杨二陛下迟疑,兵部尚书张须陀急忙出班:“陛下,卫府增兵之事并非一蹴而就,在微臣的筹划里,需要三年才能完成征兵、磨合、训练等所有项目,朝廷每年投入二十万贯即可。”
每年二十万贯,三年就是六十万贯。
少府总共两百万贯的结余。
而冬至过后,书院的筹建需要一笔巨额资金,琉璃作坊的筹建同样需要一大笔钱,还有火药作坊的扩充,年后朝廷还要给将士家里发放礼品……
到处是花钱的地方。
国库没钱,由少府贴补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两百万贯,最后能不能剩下六十万真说不定。
好在六十万贯不需要一次性拿出来,分三年,每年二十万贯,少府倒是能挤出这些预算。且精盐作坊现在一个月能盈利一两万贯,大不了最后将这些盈利挪去完成卫府扩军,自己重新吃土就是。
穷日子过多了,也就没什么好怕的。
但这也不能这么轻松地答应兵部的请求。
骊山书院今后是要讲授兵书和战阵之道的,卫府大将军一个个都藏着掖着怎么行?想让朕花钱扩充卫府兵力,那也行,不过你们得去书院当一段时间的免费先生。
于是道:“每年二十万贯,国库是没指望了,少府勉强能支应,朕答应下来也没什么问题。”
那些卫府大将军脸上才出现喜色。
却听杨二陛下又道:“朕决定筹建皇家骊山书院的事,想必诸位大将军都听说过,想让朕答应卫府扩军不是不可以,条件是书院筹建完后,你们这些大将军需要去书院教授兵书和战阵之道,什么兵家的不传之秘,都不能藏着掖着。”
闻言,卫府大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张须陀苦着脸道:“陛下,兵书向来被兵家看做……”
杨二陛下直接道:“朕这里没有讨价换件的余地,朕尊重兵家,但卫府扩军,为此少府前后要投入六十万贯,你们这些个大将军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行?且教授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最后指不定被你们招入卫府,谁吃亏尚无定论。”
张须陀回头看一眼,见那些大将军无奈点头,便苦笑道:“如此就依陛下了。”
杨二陛下又道:“别急,朕虽然对兵事所知有限,但对这卫府改革,朕还是有几点想法。”
“其一,是军纪,所谓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朕要的是强兵,今后训练时,要将此军纪烙印在将士们的灵魂里。当卫府兵不仅吃皇粮,更是保家卫国,保护身后的父母妻儿,军纪不能松懈。”
“其二,还是军纪,常言道军令如山倒,军令一出,纵然前面是刀山火海,该趟也得趟,只要后方没有发布撤退的命令,谁也不许后退一步,如此才能打造出朕想要的强军,打不烂,拖不跨。”
“其三,是卫府兵的职责,除御敌平叛之外,平时遇到天灾人祸,将士们需要走出大营抢险救灾,和百姓打成一片。”
这是应该的。
兵部和卫府都没有异议。
张须陀出班奏道:“陛下所言甚是,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克敌,庇民也,而军纪亦是大军存在的基础,如臂使指,方能百战百胜。只是兵部还有一事需要奏报,此前突厥举兵叩关,河套地区的养马地损失颇重,加上北疆大战期间因为马蹄碎裂,战马损失严重,如今兵部战马紧缺,老臣建议朝廷再择一地养马。”
河套的养马地被突厥人糟蹋了,那是没办法的事。
总不能只允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大隋杀突厥人杀的血流成河,突厥就不能找地方让大隋付出一点代价?
河套地区紧挨着突厥。
突厥人不盯上河套才是见了鬼。
但马蹄碎裂导致战马损失严重,你们这些大将军就不能想办法避免?马蹄铁这种简单的东西想不出来?难道在混吃等死不成?心中有气,杨二陛下连语气都变得不善,说道:“大朝会过后,身处长安的大将军都进宫等着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