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来到少府府库,杨二陛下首先看到的是一群北镇抚司的大汉,个个脸上布满风霜之色,有一人甚至脸上呈现不正常的殷红,细问之下才得知是在沙漠上,被烈日晒得脱了好几层皮。
古槐庸小心道:
“陛下,西域之路艰难无比,我们中原人不比胡商,鲜有主动前往西域,对路途不甚熟悉。这些小子前往西域的时候误入了一片沙漠,历经大难侥幸未死,脱几层皮已经是老天保佑。”
杨二陛下点点头对萧皇后吩咐了一声:“皇后,每人赏金千两,命太医署务必调养好他们的身体。”
说完目光看向地上的几个大麻布袋。
杨二陛下走上前去打开,抓一把仔细看了看,是一种外皮坚厚,呈现黑色的种子,种皮上有一些表皮毛,一条纵沟像是脐带一样,不是棉花种子又是什么?
穿越之前杨二陛下虽不知耕种。
但几种常见作物的种子和来源,他还是记得一些的,棉花就是其中之一。
穿越到大隋朝以后,杨二陛下才知道百姓们穿的衣服,都是用麻布制成的,丑不丑先不说,光是保暖效果就非常差,冬天不套上好几层麻衣,出门绝对能冻死人。
而寻常百姓哪有那么多钱买衣服?
不都是破了缝,缝了破?
劳作的时候生怕衣服破了,就赶在晚上光着身子在田地干活,遇到有人路过,就蹲下来尴尬地笑一笑。
这些事杨二陛下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迫不及待地让古槐庸安排人去西域找棉花,有了棉花,至少百姓们的温暖有了保障,寒冬一来不至于大面积地冻死人。同时棉衣如果推广到军中,以后在大冬天,杨二陛下也敢带着大军出征漠北和辽东,不用像三征高句丽一样,打仗没牺牲多少,反倒是辽东的严寒,像割韭菜一样收割将士的性命。
“陛下?”
看到杨二陛下握着种子久久不语,最后眼睛竟有些红润,萧皇后担心地走过来挽住杨二陛下的手。
古槐庸也道:“陛下,那些小子们身强体壮,脱几层皮不碍事,过个十天半月又是一条好汉。”
“朕无碍,只是有些感慨。”杨二陛下擦擦眼角道:“皇后,这些棉花种子你切记收好,决不能出现一点意外,等到来年三、四月份开春,少府就将这些种子种进皇庄,到时候朕会教你怎么种。”
地上足足有八麻袋的种子,种个几万亩不成问题。
等到第二天早朝,群臣山呼万岁之后,却见杨二陛下命人抬进来两个大麻袋子,打开一看,是一些不知名的种子,再抬头看杨二陛下,正好听他说:“诸位爱卿,前些时日,朕从一胡商口中得知,西域有一物,曰:棉花,盛开时绵绵细丝呈花瓣状,可制成衣物,保暖效果好过麻布数倍,故而朕特意遣北镇抚司前往西域,采摘回几袋棉花种子。”
“只是新作物推广,百姓必持观望态度,朕又希望此作物能早日造福我大隋百姓,是以希望朝堂百官能做个表率,每人带些回去试种,好让百姓心安。”
司农寺卿出班奏道:“陛下,新作物推广事关国计民生,利弊不明,百姓观望是意料之中的事,贸然大面积试种,若是失败,百姓必多有怨言。”
杨二陛下不耐烦地道:“朕没说现在就让百姓种,只是让百官先试种,给百姓做个表率。若是真能制成衣物且保暖效果极佳,百姓自然会效仿,难不成朝堂百官家里,连一两亩用来试种的田地都没有?”
司农寺卿硬着头皮问道:“陛下,不知这棉花亩产如何?一亩之产可制成几件衣物?”
棉花亩产如何。
杨二陛下哪知道?
制成几十件衣服总不成问题吧?
“这亩产,朕也不甚知晓,但制成几十件衣物总不成问题。”
司农寺卿看了杨二陛下一眼,仿佛在看一个蠢货,又道:“陛下,朝堂百官自然不会少一两亩试种的田地,但民以食为天,先有饱腹才会思虑其余。今陛下带来不知名之作物,不知亩产几何,更无佐证之衣物。试问百姓田地并不多,他们是种粮食保证温饱,还是遵循陛下的意志种植棉花?旧晋何不食肉糜之言,陛下难道忘了?”
“大胆!”
杨二陛下拍案怒起。
从得到棉花种子,到准备让朝堂百官做个表率,杨二陛下一心想着用最快的速度将棉花推广下去,却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古人保守的性格。否则原来历史上,棉花种子早在隋朝就被西域胡商带到中原,为什么最后一直到宋末元初才大范围种植?
中间足足过去七百年!
七百年,两个大一统王朝都过去了,棉花竟无人问津?
强压下心中的火气,杨二陛下阴恻恻道:“那你元和身为司农寺卿,有何建言?”
如果对方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杨二陛下准备立刻将他扫进垃圾堆。
尸位素餐在杨二陛下这里,绝对行不通。
只见元和回道:“微臣不敢,以微臣之见,不如先交由司农寺代为试种,若真如陛下所说能制成衣物,且最后亩产可人,那不妨再让朝堂百官做个表率,随后推广到民间。”
一些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的混账东西。
杨二陛下阴着脸道:“其令,司农寺卿元和尸位素餐,着其去职,三省拟定新任司农寺卿人选。”
“陛下?”元和立刻愣了。
杨二陛下如何不清楚元和打的什么算盘?
元和分明是想把棉花纳入司农寺,若是最后真的造福百姓,他元和就能捞取天大的一份功劳。
说到底是为了争权夺利。
一个司农寺卿不想着研究农桑,却一门心思地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如若是平时,杨二陛下兴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棉花是他的头等大事,那会容忍被故意拖延?
“何不食肉糜?没想到朕在朝堂百官眼中,竟是司马衷一般的废物?”
“诸卿也不愿种植?”
无人应答。
杨二陛下脸上立刻布满寒霜。
“既然诸卿不愿意浪费田地,那朕也不强求,只是朕也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后诸卿若是再想要棉花种子,那便一万贯一斤,绝不还价。且一旦让朕知晓诸卿田地里种了棉花,种子却不是用一万贯一斤的价格买的,那就休怪朕的刀子无情。”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