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协助行政

——六腑各自的功能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故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

(一)中正之官——胆

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之名。胆为六腑之一,但胆藏精汁,又与五脏“藏精气”作用相似,由于这个生理特点,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胆的职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脏,由肝之余气所化生,然后进入胆腑贮藏,并通过输胆管排泄于小肠。贮藏于胆腑的胆汁,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使之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尿黄为特征。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苦水等。

(2)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慌,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

(二)仓廪副官——胃

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3部:胃的上部称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称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称为中脘。贲门上接食管,幽门下接小肠,为饮食入胃腑的通道。

1.胃的职能

(1)胃主受纳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所以又称胃为气血之海。胃是接受容纳饮食物的器官,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

(2)胃主腐熟水谷: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胃接受由口进入之水谷后,依靠胃的腐熟作用,将水谷变成食糜,经过初步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胃所受纳之食,经过腐熟后,下移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如果胃的腐熟功能低下,就出现胃脘疼痛,食物消化不良等食滞胃脘之候。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故脾胃又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营养和脾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2.胃的特性

(1)胃主通降: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这是由胃气下行作用而完成的,所以胃气贵通降,以下行为顺。中医以脾胃升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彼此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之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饮食物及残渣就不能下行,停留于胃,不仅可以影响食欲,而且也可导致浊气上逆,从而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如果胃气不仅不降反而上冲,则可发生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又因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胃气不降,不仅直接导致中焦不和,而且也影响其他脏腑的气机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2)喜润恶燥:指胃内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这是一方面胃下传、腐熟饮食物,需要阴液的滋养濡润;另一方面,胃在不断蠕动搅拌腐熟食物过程中,容易产热耗伤阴液;故说“胃喜润恶燥”。病理上,胃阴不足,可见口渴,饥不欲食,胃脘嘈杂等症。

(三)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是一个中空的管状器官,上端接幽门与胃相连,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两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表里。

小肠的职能

(1)主受盛化物:受盛者,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变化、消化、化生之谓。小肠的受盛功能,一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以利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在病理上,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主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承受胃中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泌清浊的过程。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所以张景岳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类经》)

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

(四)传道之官——大肠

大肠位于腹腔之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其下端紧接肛门,为传导糟粕,排泄粪便的器官。大肠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

大肠的职能

(1)主传导糟粕:大肠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所以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传导失常,主要表现为大便质和量的变化和排便次数的改变。如大肠传导失常,就会出现大便秘结或泄泻。若湿热蕴结于大肠,大肠气滞,又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2)大肠主津:大肠接受由小肠下注的包含物残渣和剩余水分之后,将其中的部分水液重新再吸收,使残渣糟粕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这种重新吸收水分的功能,说明大肠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关。所以大肠的病多与津液有关。如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则水谷杂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大肠实热,消烁水分,肠液干枯,肠道失润,又会出现大便秘结不通之症。

(五)州都之官——膀胧

膀胱位于下腹部,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膀胱的职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肌体的作用。被人体利用之后,即是“津液之余”者,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统体内,浊者变成尿液,下输于膀胱。所以说“津液之余者,入胞脬则为小便”,“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诸病源候论》),说明津液缺乏,则小便短少;反之,小便过多也会丧失津液。

(2)排泄小便:尿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气化作用,可及时地自主地从溺窍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属于肾的气化作用。

(六)决渎之官——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

1.三焦的职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之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功能,关系到整体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通行水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意,渎,沟渠。人体的饮食水谷,特别是水液的吸收,输布排泄,是由多个脏器参加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三焦起着重要的作用。故《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则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2.三焦的特点

(1)上焦如雾:上焦,一般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主要包括心、肺。“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雾,是形容轻清的水谷精气弥漫的状态。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中焦,是指横膈至哜之间的部位,主要包括脾、胃。“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从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是形容脾胃腐熟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状态。因中焦之运化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下焦,是指脐以下至耻骨之间的部位,主要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为“下焦如渎”。渎,是沟渠、水道的意思,形容水浊不断向下疏通,向外排泄的状态。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综上所述,可知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说它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实际上,三焦就是脏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wT3DegkQ234oWYn2T+Y0siQzDU2gJbgJu6CKEk7WSa1tGk0QFkP8a3YQ9uU80I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