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或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
平推法
用指、掌、拳面沿经络循行或肌肉纤维走向直线推动,着力要均匀、速度宜缓慢。
直推法
用手指、掌或鱼际部位紧贴皮肤,用力着实,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与皮肤保持一定的垂直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
分推法
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
合推法
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的方法。
要领
肩及上肢放松,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每分钟50次左右。
功效
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
手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螺纹面着力,做对称性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动作的手法。
三指拿法
此拿法以手指为主。此法适用于指、趾等身体较小的部位。
五指拿法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面为着力部位,相向对称用力挤压,捏而提起。
要领
腕关节要放松,巧妙运用指力,手指要协调,动作应柔和灵活。力量要由轻到重,轻重和谐,不可用指端去扣掐。
功效
舒经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手法
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有节律地做环形摩动的手法。
指摩法
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微屈曲,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做直线或环旋摩动的手法。
掌摩法
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放松,贴附于施术部位,以掌心和掌根为着力点,在腕及前臂带动下,持续、连贯、有节奏地环转摩动。此法适用于腰背及胸腹部。
要领
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着力部位紧贴体表,前臂连同腕部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运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操作。
功效
益气和中,消积导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
手法
用拇指、掌根等部位按压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逐渐向下用力,持续几秒至半分钟。
指按法
以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按压体表的方法,常用于穴位。
指腹按压法
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常用于穴位。
指端按法
以指端按压,常用于穴位。
屈指按法
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常用于穴位。
掌按法
以掌根、全掌或鱼际部位进行按压,此方法常用于背、腹等面积较大部位。
要领
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指压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功效
安心宁神、镇静止痛、温中散寒、矫正畸形。
手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啄捏法
以双手微握,无名指与小指握向掌心,虎口向上,食指自然微弯。用拇指与中指指腹相对用力,一张一合,反复、持续、快速地捏拿皮肤。
要领
以腕关节用力为主,指关节灵活轻巧地进行连续挤捏,双手同时操作要协调,用力均匀柔和,速度可快可慢,快者每分钟100~120次,慢者每分钟30~60次。
功效
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手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在体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通过手指或掌的揉动带动该处皮下组织滑动的手法。
大鱼际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轻柔灵活的揉动的方法。
掌根揉法
用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的方法。
拇指揉法
以腕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做环转运动,余指配合拇指做助力运动,使拇指螺纹面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的方法。
中指揉法
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的方法。
功效
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以缓解痉挛和减轻疼痛。
手法
用指或掌为着力部位,在施术部位作直线快速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的手法。
指擦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螺纹面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鱼际擦法
用鱼际在穴位上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掌擦法
用手掌在穴位上做往返的直线擦动的方法。
要领
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均匀而连贯。
功效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手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部位的方法。
拳法
单手半握拳,贴近于皮肤体表部位进行直线操作,利用腕关节的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完成,腕关节的旋转是以手背的尺侧来完成的。
小鱼际㨰法
第五掌指关节背侧贴近体表部位进行直线或弧线操作,不能拖动或跳动,肩臀、肘关节微屈部肌肉要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灵活。
要领
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此外,还能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
手法
两手掌面夹住肢体,对称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揉搓,或作顺时针方向的回环揉搓,即做双掌对揉的动作。
指搓法
以手指为主。适用于指、趾等身体较小的部位。
鱼际搓法
以两手鱼际为主。适用于人体四肢远端肌肉。
掌面搓法
以手掌面为主。适用于腰背、胸腹、肩背、四肢近端肌肉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要领
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功效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手法
手指自然并拢,用腕关节摆动作起落,反复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的方法。
四指拍打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拍打施术部位,以使皮肤微红为度。
指背拍打法
五指自然屈曲,用腕部屈伸带动手指,以指背拍打施术部位。
虚掌拍打法
五指并拢呈空掌状,在体表进行拍打。
五指撒拍法
五指撒开,伸直,用小指外侧前端,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对施术部位进行拍打的方法。
要领
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功效
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