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先谈一下《方案》维度下的同学们。
什么是一流大学?人们可以说出许多标准和特征,比如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文化,等等,但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出类拔萃的一流人才。这就是大学的使命和根本任务。
学校自今年6月起,即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着手开始编制《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历了多轮论证、修改后,制订了《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方案》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学校未来发展新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举措等,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总蓝图。这个《方案》我们已经向全校印发,也要求各单位、各学院、各研究院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
《方案》总体上明确了云南大学要紧紧围绕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开展建设。五大建设任务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改革任务即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把云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的建设方案得到国家“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方案》中,人才培养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方案》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方案》指出,学校要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要、学术为先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祖国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面向世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这就要求学校的工作重点一定要由规模扩张转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一定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以《方案》中明确强调,要依托我们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品牌专业、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材,服务于一流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是否能实现,关键就要看同学们是否成长成才。你们成长成才了,学校就成为一流大学了。如果同学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就不可能是一流大学。
二是《方案》提出要着力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一流人才。我们各院系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主要强调要培养出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这一次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一流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做到:第一,既要学知识,更要启思维。因为思维具有渗透性和延展性,它可以延展我们的知识,所以思维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因此,同学们学习的重点也要发生转换。第二,既要塑能力,也要拓视野。视野是什么呢?《辞海》中的解释就是“目力所及的地方”。视野决定着我们看问题的广度,决定着我们能够走多远,能够达到多高。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拓宽视野。第三,既要强自我,更要讲责任。同学们只有融入社会发展,担当起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所以,本轮人才培养非常强调要培养同学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这些目标指向,整体上要求我们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从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去我们很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要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与“授业”要并重。我们要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同学们要更多地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要培养能走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这些《方案》中都做了明确的安排。
三是《方案》提出要着力推进“四个育人”,即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四个育人”由我在2006年提出并写入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报告中,随后在2013年写入云南大学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之中。“四个育人”的提出是我们对云南大学长期办学历史经验和人才培养规律进行总结的产物。
科研育人,就是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们进入知识和科学的殿堂,走在知识和科学的最前沿。同时,科研育人还要求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来,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协同育人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要全面修订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开放办学之路,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在此过程中改革我们的教学组织方式,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我们的学生培养一定要吸收电视台、报社、新闻媒体一线的优秀专家加盟,来担任我们的任课教师,参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我们的学生也不再四年都在学校学习,可以在学校一年就到新闻媒体等业务单位去学习实践,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其二是通过与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或选送更多的优秀学生出去进行访问、进修学习。目前,复旦大学作为对口支援云南大学的高校,每年在云南大学的9个专业中各选5名同学,在云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各就读两年,这对提升我们的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同育人的力度,选送更多的同学到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培养,这需要同学们的参与。实践育人,就是要构建校内、校外、网络一体的实践体系,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平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文化育人,就是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情怀,使大学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地和精神家园。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四个育人”中,在“四个育人”中成长成才。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
四是《方案》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自我革新,要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制度和新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目前,我们的课程教学、教学手段和方式还适应不了当今知识大爆炸背景下同学们学习的需要,老师们更多的还处在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阶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推动从教师的知识灌输和传授走向同学们的自我主导式学习。我们要坚持开放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学计划,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同学们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方案》提出要营造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的育人环境。学校要深入推进教学、管理、服务、校园环境的建设,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全过程学习、全方位育人。这些也都在《方案》中做了明确的安排。我们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更多的网络精品优质课程,搭建好同学们的学习平台,拓展好同学们的学习空间,以适应同学们全时段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现在,学校正在推进“第二课堂”制度。我们还要不断反思改进,打造好环境,拓展好空间。
上述五个方面,在《方案》里都做了很明确的部署和安排,我们下一步的人才培养会朝着这些方面来努力。所有这些方面聚焦于一点,就是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这一总要求,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学们生逢盛世,恰逢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方案》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任务,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方案》、领会《方案》,积极地思考自己,主动地参与到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