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认清形势,勇担重任

云南大学列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云南大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云南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情。这开启了云南大学和云南省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应该说,这是云南大学的大事、好事、喜事,也是全省的大事、好事、喜事,可喜可贺。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认清形势,勇担重任。为此,要做到“四个保持”。

(一)保持冷静头脑

云南大学之所以能够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既是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战略布局调整的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长期关心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云南大学九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结晶,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云大人的努力和贡献。这是一件令全校师生振奋的大好事。但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高兴之余,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建设一流大学?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大家的努力奋斗,我们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师资队伍水平距离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一些高校相比,我们不仅存在发展步伐上的差距,还存在发展层次上的差距。比如,我们的呈贡校区现在只能主要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有时甚至连本科教学的需要都还不能满足,更谈不上满足我们一流科研和学科体系的需要。如学生宿舍不够、体育场馆缺乏、实验场地不足等,而其他很多高校十几年前就已完成基础建设,建立起了功能完备的现代教学与科研体系,这就是发展层次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战略重组的关键期,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洗牌、大调整。环顾全国,一批高校已经驶入大海,扬帆起航,但我们还在池塘里面打转。在大海里扬帆起航的永远是蛟龙,而在池塘里打转的永远只能是泥鳅。所以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尽快脱离池塘,冲向大海,做畅游海洋的蛟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保持战略定力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密切,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在为大学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的同时,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保持战略定力,就容易抓不住中心工作,时间长了就会迷失方向,偏离目标。我们常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前,我们真正要弄清楚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治校规律的基础上来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学从产生开始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功能和任务。但是回顾世界一流大学走过的路程,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因为大学就是一个学术机构,其本质就是学术至上。我们要聚焦“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抓住根本,建设一流师资,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

正是根据这一定位,在学校党委常委会上,我提出学校要重点打好“四大战役”:一是打好深化改革的战役。我们一定要深化改革,要穿新鞋走新路,而不是天天喊着改革,讲一些很漂亮的想法、理念,办起事情来又回到老路上去。现在学校正在全面制订改革方案,将着力推进改革,希望大家支持。可以说,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二是要打好学科建设的战役。这一轮一流大学建设就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和牵引,没有一流学科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我们必须打好学科建设这场战役。学科建设抓不上去,学校就算不上一流。三是要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战役。没有一流的师资,哪来一流的大学?大师与大学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现在就是因高层次人才的总量不足,带动力不强,所以在科研上很难有突破,很难产生大量高质量成果。四是打好科研水平提升这场战役。科研能力的提升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环顾其他高校,都在努力使科研朝着世界一流的标准奋进。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面临的形势,保持战略的定力,聚焦“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打好这四场战役。只要学科水平、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水平上去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就上去了。

(三)保持发挥优势

云南大学是一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校。我们具有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地处边疆与紧邻南亚东南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回顾云南大学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发挥优势的关键就是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大学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所以,当前我们要建设一流大学,就是要努力开创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一流大学之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定位,通过走特色之路发挥我们的优势,通过特色发展来多争取单项冠军,积小胜为大胜,久久为功,最后实现学校的整体性跨越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15年1月,习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云南的“三大定位”,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好“三张牌”,即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地处边疆与紧邻南亚东南亚。努力推动“两大转化”,即: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再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四)保持奋发图强

云南大学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到:由于云南大学地处边疆民族地区,从建校之日起就面临着办学条件、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当年熊庆来先生怀着报效桑梓的情怀回到云南,看到云南大学的情况就是经费“极为有限,较诸国立大学仅三分之一强,而延聘教授人才,改善办学条件,颇感不易”。可以说是办学条件很差。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全校师生奋发图强,学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高校之一。与此同时,与云南大学毗邻的西南联大,也同样面临着资源不足、举步维艰的状况,但西南联大却取得了教育史上的辉煌成绩。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易社强就评价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最值得人们研究。”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李埏先生,他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和西南联大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当时的辉煌。人是需要精神的,没有精神,天天只会抱怨外在条件这不足那不足,这是不行的。要知道,外在条件永远无法达到尽善尽美。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所以,奋发图强是云南大学的光荣传统。今天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发展仍是我们的主题,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奋发图强的精神。但客观地说,目前我们的精神状态离建设一流大学的要求还甚远,有的师生并未将这项历史责任作为事业来看待,而仅仅作为职业来对待。“事业”和“职业”仅一字之差,但其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迥然不同。有的即使作为职业来对待,态度也还有差距。这既耽误了学校,当然也耽误了自己。所以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我们要痛定思痛,自我反思,继续发扬光大这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以精神的跨越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Uhikowq1kwF1eySdSJg5zNrvu2Rc+5HUkqqlFnhN6UjRGlhANyRP+dCxpNRxg5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