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究综述

明清时期运河在促进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对区域社会民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目前,学界尚没有专门研究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的学术专著,只是在一些宏观性和区域性的研究成果中有所体现和涉及。简单归纳起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关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的研究。这类成果侧重于从明清国家或区域社会的角度探讨水神信仰的产生、发展及流变。蔡泰彬《明代漕河四险及其守护神——金龙四大王》阐述金龙四大王信仰的起始期,并揭示漕河与信仰之间的关联。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论述了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内金龙四大王信仰的起源、发展及演变情况。 闫化川《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山东地区传播史研究》以时间为脉络,探讨宋元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山东地区的传播过程及庙宇分布情况。 向福贞《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讲述了济宁商帮在金龙四大王信仰传播及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陶道强《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山东的分布与成因分析》探讨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妈祖庙宇的分布情况,认为明清时期盛行于山东的碧霞元君信仰是导致妈祖信仰未见兴盛的主要原因。 吴欣《明清山东运河区域“水神”研究》以山东运河区域为视角,对水神信仰的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官方运河水神和民间水神的主要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刘兵《明清运河区域人格神信仰成因探析——以白英为中心的研究》 、郭福亮《从凡人到神灵:白英形象的演变及诠释》以明代治水名人白英为视角,探讨了明清时期运河水利人格神信仰的形成及发展。 周平平《明清漕运与水神崇拜——以运河山东段为个案的考察》以山东段运河为视角,探讨了明清山东运河沿岸水神崇拜兴起的背景、水神信仰的主体和客体、水神信仰的特色和影响等问题。

二是有关区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此类成果侧重于从区域社会的视角,探讨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的关系。海外学者的代表性成果有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神的标准化: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对崇拜天后的鼓励(960—1960)》、万志安(Richard Von Glahn)《财富的魅力:江南社会史中的五通神》、滨岛敦俊《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等。近年来,国内有关区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于江南、华北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考察。涉及山东运河区域的主要有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妈祖信仰和关帝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进行了专门论述。 吴欣《正祀与杂祀:明清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研究——以张秋镇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以明清时期张秋镇为视角,通过对国家所倡导的“正祀”以及无关祀典的“杂祀”进行对比性研究,揭示了民间信仰本身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信仰群体的力量。 其《“奶奶”的庙: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以鲁西区域社会为中心的研究》一文以鲁西运河区域为视角,探讨了泰山奶奶、鲁姑奶奶、托山奶奶三种信仰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强调了人群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和原则性。

以上成果对于深化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从研究对象上看,有关山东运河区域神灵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金龙四大王、妈祖、白英等运河水神的研究,其他信仰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利用正史、档案、地方志、文集等传统文献,对碑刻、家谱、口述访谈等民间文献资料缺乏利用;较少运用社会学、民俗学、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未能从社会角度去挖掘更深层的历史内涵,关于神灵信仰与地域社会的理论体系未能建构。从研究区域上看,研究视角过于宏观,缺少对具体、微观、细致的考察,未能深入发掘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对地方人群和底层民众的信仰活动缺乏关注,对于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和传承亦较少涉及。本书在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考察和口头访谈,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展开全面而细致的研究,重在探讨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NgOtbEE+loPRw6slUyvr7R1iw9wvjLb8PoUeeN6U3wP4H+RtVqflwQ9Ey0Rtl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