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陈抟的师友都是隐士异人。孙君仿、鹿皮处士、李琪、吕洞宾、毛女、麻衣道者、李八百、钟离子、白鹿先生、谭峭等,这些人或是真实历史人物,或是传说中的虚实难辨的世外高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隐逸,有高深的丹道功夫,世人很少知道他们。他们的丹道修为很深,密相往来,相互交流丹道理论和实践方法。徐兆仁《道教与超越》首次将他们称为以陈抟为中心的“华山修道圈”,“这些人构成道教华山学术圈的松散成员,陈抟与他们来往,多有吸收,最后成为这一学术圈中的集大成者” 。李显光《混元仙派研究》描绘了两宋时期近百名高道彼此互动的关系,也将活动于华山的陈抟师友和陈抟的11位后学称为“华山学术圈”

被称为陈抟之师的多为隐逸之人,因而关于他们的资料十分有限。从这些有限的资料中,我们仅能粗略地了解陈抟从老师那里得到哪些道术上的传承。陈抟最初的老师是隐士孙君仿和鹿皮处士,他们传授陈抟易学、庄学,传授陈抟服气辟谷之术,可能还有长啸术。陈抟在他们的指引下,由儒入道,到武当山修炼。而吕洞宾、钟离权同样是当时的著名隐逸高道,吕洞宾或传授陈抟易学、丹道,陈抟显然与吕洞宾的交往更为频繁。麻衣道者是一位亦僧亦道的隐士,尤其以相术闻名,对陈抟的易学和相术当有所传授。在陈抟的老师之中,何昌一是一位少见的隶属于正规宫观的道士,而非山林隐士,他曾传授陈抟锁鼻术和睡功。

由于陈抟修行丹道,而丹道早期传统重实证、轻理论,因而陈抟所学往往只有道术的名称,而鲜有详尽的丹道理论。道教与许多其他宗教相比,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以术显道” 。陈撄宁认为丹道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 陈抟与其师交往的资料极其有限,有限的文字记载仅能显示陈抟传承了部分具体的丹道功法。丹道“重诀不重文”,道教对功法丹诀的传承极为慎重,往往师徒口传心授,不允许形于文字,“使研精覃思,勿轻易论之,缄藏于心,若妄以书传,必遭天谴” 。因而,我们仅能得到陈抟所学得的道术名称。而陈抟与老师们谈论的“玄论冥冥理”属于丹道理论,因为早期丹道传统不允许重要的丹道理论形于文字广泛传播,陈抟与老师们的丹道理论交流往往被忽略。对于丹道实践而言,道术合一,陈抟与老师的交流应该有道亦有术,为什么陈抟被称为“集大成者”呢?可能与老师们相比,陈抟隐的程度更浅一点,社会名气更大一点,关于丹道的文字阐述比老师更多一些。从师友交往和历史影响来看,陈抟称得上华山丹道学术圈的集大成者。

陈抟亦师亦友的道友中,谭峭的资料大多可信,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且与陈抟有密切的交往。白鹿先生可能是唐后期陆希声的易学弟子李阮,晚年隐居修道。李琪、李八百可能是当时著名的修道隐士,关于他们的资料较少,而历史上有很多李八百,难以查证其生平事迹,暂存不论。还有一些据传与陈抟交游的古修道者,如毛女、壶公、赤松子等,难以采信。

宋初之时著名的道士与陈抟多有来往,他们有可能是陈抟的道友或弟子,多以“善服气”而闻名。其中著名的有苏澄隐、丁少微和刘若拙等人。苏澄隐、丁少微均被宋太祖召见过,陈抟与他们共同云游访道。刘若拙也是宋初高道,宋太祖重用其整饬道教,刘若拙最终坚持辞官归隐,作为道官他理应见过陈抟,并受其影响。《道海玄微》尚记载张虚白、混沌道士都曾学道于陈抟,张虚白为宋徽宗时之人,混沌道士资料还不足以证明与陈抟有交往,故难采信。史籍中记载与陈抟交往的道友还有梁筌,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道士张守真与宋太宗编造的故事,目的是粉饰、提高作为张守真师父梁筌的道行,为他们的降神活动增加神圣性。

由上可知,陈抟最初和受影响最大的老师多为隐逸之士和修炼丹道之士,这就决定了陈抟的隐逸作风和丹道修行的特征。陈抟与其师友的交流仅限于丹道修行,不涉及当时符箓派的斋醮符箓科仪等道术,而易学、庄学、服气、辟谷、长啸、锁鼻术、睡功等道术是陈抟与其师友交流的主要道术。陈抟的师友中,通过官方程序入道的宫观道士很少,他们多为隐士,游走四方,道行高深,不介入世俗,在世俗社会中没有名望地位,很少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然而,他们的这些特征,使陈抟及其师友多具有传奇与神秘色彩,在民间容易被神秘化。可以说,陈抟的师友是比陈抟更为隐逸的人,或许正是因为陈抟,才使他们的点滴事迹进入世人的视野,留下隐约的片段。 CdaXs/Quq7Fyx7DwxG8b0u/6jmoI41PIHUhUrZ75+aqMQXtucPibm82zTrERhu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