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明清以来,海路交通迅猛发展,中外贸易交往频繁。从中国销往海外的商品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当年远销海外的商品,几经流转,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外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见证。18~19世纪,中国外销商品除瓷器、丝绸、茶叶和漆器等外,还有一种较为特别的门类——银器,即中国外销银器(Chinese Export Silver,下文简称外销银)。它的发展演变和对外传播的历史本身就与彼时全球海洋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成为海贸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等多重意义。

对于18~19世纪外销银的理解与研究,目前中外学术界普遍基于美国学者福布斯(Crosby Forbes)等人于1975年出版的《中国外销银器(1775~1885)》一书的研究。 [2] 该书主要介绍的是18~19世纪传入美国的外销银,是在1966年同名展览图册、宣传册的基础上扩写而成,多数银器是来自福布斯等家族的传世文物。书中对这些银器的历史渊源及鉴定进行了较好的总结,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推广,这种门类的银器逐渐为学界所熟悉。事实上,凯尔南早在展览的前一年就已在美国《鉴赏家》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最早简要介绍了这些外销银及其铭文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可是当时他用了“中国贸易银器”(China Trade Silver)来描述这些银器。 [3] 其后经过10年的研究并收集更多研究样本,最终由福布斯等人确定了“外销银”这一表述,又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其进一步界定,进而认为那些18~19世纪由中国本地工匠主要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生产,参照西方的形制,经由海路传播至西方的银质或镀银、鎏金的器物都被认为是外销银。 [4]

当然,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对于外销银也有一些中外学者进行了重新界定,但是,要么是对福布斯等人界定的两个维度进行延伸,要么是对新发现的银器实物进行推介,并无发掘出更多、更新的历史资料,例如,2017年12月香港海事博物馆出版的《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之来历与贸易》图录,其中特别撰文对外销银进行了重新解读,但是主要问题仍是缺乏第一手的新史料支撑其观点,许多历史问题与藏品都无法进行直接联系。 [5]

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关于外销银的著作和论文多数都与银器收藏、艺术工艺品鉴赏有关,研究性较强的著作或论文也仅基于福布斯等人的著作进行银器样本扩充和类型学描述,却缺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更缺乏对中文或外文的史料相关内容的发掘。福布斯也在2002年应美国《银器杂志》邀请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他也认为从近40年的研究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外销银器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除中国以外,还有来自日本、英属印度、东南亚和海外华人生产的外销银器也值得关注。 [6]

由此看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无太多突破性的进展;由于长期缺乏对史料的发掘,对外销银的理解和认识仍旧欠缺,并且大多著作都是以展览为前提,在策展基础上形成的图录,往往缺乏历史学方面的考证,多数情况都是“只见器物,不见文献”,主观臆断的情况屡见不鲜。 xg64vB6wte+IF8MRVPccTSDe8uqBkPTaAYmHtcyhvbp7VMV7x+zsM0VnEkSssV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