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阿巴嘎旗岩画分布地点和内容

锡林郭勒盟岩画主要分布于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图2-1)。阿巴嘎旗岩画分布范围为北纬43°04′~45°26′,东经113°27′~116°11′,有6个岩画点,分别为夏哈努如岩画、浩日格乌拉岩画、白兴呼都嘎岩画、乌林乌苏岩画、白音胡舒岩画、恩格尔呼都嘎岩画。锡林浩特市岩画分布范围为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0°06′,有6个岩画点,分别为阿尔岗格根岩画、包日呼吉尔岩画、哈那哈达岩画、巴彦温都尔岩画、善敦陶拉盖岩画、额勒斯特岩画。苏尼特左旗岩画分布的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4°30′44″~44°49′54.90″,东经111°32′49.98″~112°41′18.66″,共9个岩画点,分别为呼和朝鲁岩画、毕其格图岩画、巴日嘎图岩画、图莱图岩画、哈丹宝齐山岩画、旭日图岩画、宝康图岩画、毛瑞苏特岩画、宝德尔石林岩画,主要分布于苏尼特左旗北部的达来苏木和洪格尔苏木,靠近北部的中蒙边境线。苏尼特右旗岩画分布范围为北纬41°55′~43°39′,东经111°08′~114°16′,有4个岩画点,分别为亚拉哈达岩画、毛日图德力岩画、宝勒嘎岩画、都仁乌力吉岩画。

图2-1 锡林郭勒岩画分布

阿巴嘎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部,北纬43°04′~45°26′,东经113°27′~116°11′。东与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全境南北长约260km,东西宽约110km,总面积2.75万km 2 。阿巴嘎旗地形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127m。中部和北部多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南部为玄武岩台地,泥岩平原错落其间,西南部为固定沙丘,其间散布草甸。 阿巴嘎旗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冷暖剧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秋两季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年平均温度0.7℃,年平均降水量244.7mm。年平均无霜期103天,降雪期217天。

阿巴嘎旗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弟布赫·别勒古台后裔,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地名沿用至今。其地汉时为上谷郡北境,晋时由拓跋氏管辖,隋唐时被突厥人占领,到了辽代,是上京道的西境,金时又成为北京路的西北境。元朝,阿巴嘎地区划入上都路,明时被封为察哈尔万户地。崇德六年(1641),设阿巴嘎右翼旗建制,顺治八年(1651),设阿巴嘎左翼旗建制,康熙六年(1667),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制,今天所辖区域基本为上述三旗之地。

阿巴嘎旗境内的查干敖包遗址、乾德门遗址、丹仑吐仑遗址、汗贝庙遗址等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地表采集有石片、石核、刮削器、陶片等。唐代的巴彦图嘎墓群、阿拉坦陶高图墓群、查干敖包墓群等推测为突厥遗存。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的杨都庙,曾为锡林郭勒盟五部十旗喇嘛教会场所,现存永盛寺、却日殿。 nlOo1lKepF5YmBdQS8wOg339FRDC/yPUc8uVvmEYfUGfZb2VMH6I8hw+D40UsP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