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之一。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却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同时,民族文化具有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价值观、维系民族和谐等重要作用,以民族文化作为核心资源禀赋的民族文化产业也具有动态保护民族文化、维持民族文化生态的文化功能。此外,民族文化产业还具有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加快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提升我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对民族文化资源适度的、科学的、有序的、遵循民族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开发才能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过度的、不合理的、无序的、未遵循民族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开发会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并造成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民族文化生态破坏、自然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以及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民族文化产业应该理性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各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呈现比较明显的消极开发与非可持续发展特点,并未充分发挥该产业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也未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区域民族文化产业需要思考如何发展才能兼具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在充分发挥该产业经济、文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则为上述命题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与新方向。

本书在全面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沿着“民族文化产业为何要生态化发展——何为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如何生态化发展——特定区域的民族文化产业是否生态化发展——制度如何保障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研究思路,用九个章节对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与制度保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本书从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学、系统学、生态学、民族学、文化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比较研究、综合集成、计量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我国各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性,引入系统论、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位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稀缺论以及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概念,从运行基础、运行规律、运行机理、内涵与本质、优势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证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实现生态化发展的两条具体路径,即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系统的协同发展和构建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在路径研究中,本书构建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系统协同进化模型和协同度测度模型,建立了相关的序参量与指标体系,并分别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五个自治区为例,对其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本书从产业政策的引导推动和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两个角度探讨了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本书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研究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并着力探寻其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书首次从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提出通过生态化发展路径即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系统及其内部区域民族文化子系统、区域产业子系统、区域生态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和构建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探讨了其制度保障。该研究结论在同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丰富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都具有一定价值;对促进各地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在民族文化产业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YoGrB9EnOk5eXq0CIQ3S8N6hx6Sq3HetLkVic7Dfh3nHP5H4ORZJiLfAoqLMKe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