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机遇

新时代中,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各个领域必须紧密跟进的风向标,这其中,有三个维度“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分别是旨在补齐短板的“新农村共同体”,旨在形成整个民族合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旨在促进全人类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个由小到大的共同体建设,又分别对应我国当前的三大决策,这三大决策也同样给双语教育带来无限的机遇。

(一)城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为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新契机

先秦文献《初记·王制》中记载:“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各处一隅的各民族,必然存在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的差异。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各民族的交往交融?这就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与推广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恰好满足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使得定居乡里、偏居一隅的传统乡村人口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各族人民社会化的接触、民间性的交流、城镇化的汇聚不断扩张,共同语言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需求。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民族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心存抵触,共同语言是通达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民心相通的心灵钥匙;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方言毫不珍惜,母语乡音是各族人民留住乡愁、热爱生活的情感依托。 推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正好与这一现象弥合。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为双语教育发展提出新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共同的语言环境。维护统一、尊重差异,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题中之义。“共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词。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代民族共同语言做出的论述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始终是各个现代国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中国,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就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界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对此不能曲解和简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视野。中华文化如同一个交响乐团,各民族的语言如同各种乐器的特质之音,七音八度的差异之声在指挥的协调下共声交响才能演奏出美妙和谐之声。“以五声播于八音,调和谐合而与治道通”,这是古人从音律和谐中感悟的治世之道。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要求下,稳妥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使中华文化的现代“交响”包容各民族文化的音质声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指挥”下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旋律,合以各少数民族语言,才可以演奏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我国在区域交往中面临多文化、多语言的境况。“一带一路”沿线约71个国家,占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不仅存在着在世界范围或某一区域内处于强势地位的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种国际通用语,还包含了60多种国家官方和通用语言以及数以千计的非官方地区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

这种多文化、多语言的境况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是“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这“五通”的基础则是语言相通。我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接壤国的相关民族操着相通的语言,这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的语言应对能力、储备语言人才找到内生性途径——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语言相通则民心相通,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更难于实现“五通”。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学好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上,学好少数民族语言是实现我国“国之交”与“民相亲”的必要基础。 lwsTo5z1vciwgRe08s0iK8APUKyOlPfLlMf7KBTis2DZR9qzBFxZX7tmOGxAo9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