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我国民族地区有序地实施了双语教育。实践证明,这一伟大发展举措是科学正确的,对个体、少数民族和整个国家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新时代背景下,双语教育工作却依然任重道远。

(一)国家的团结统一需要继续实施好双语教育

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各民族有效沟通,形成国家认同、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在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中,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的“姓”,每一个民族又各有其名。如果一个民族的成员只知其名不知其姓,只懂本民族语言,不懂大家庭的语言,就难免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情感和地域双重维度的隔膜,形成一堵横亘在民族之间的无形之墙。显然,这对国家的团结统一是极其不利的。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继续实施好双语教育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后,频频出现在官方的重要文件之中,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表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做好民族团结融合,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紧密 ,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政治任务。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就需要各民族之间能够零障碍地交流,能够基于共同的语言平台,畅通无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愿望。显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保障各民族情感交流的畅通无阻,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继续实施好双语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绝不容小觑。在很多民族地区,囿于国家通用语言的发展迟滞,这些地区的民族群众无法更加全面地参与到国家快速发展的宏伟工程中,只能在区域社会狭小的平台里原地踏步。有关调查显示,就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而言,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差了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不仅是少数民族,数以亿计的汉族亦是如此,虽然“书同文”但是“语异音”,甚至一些方言之间无法沟通。这就需要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推行国家通用语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各族同胞共享改革红利。

(四)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需要继续实施好双语教育

双语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某一个体或某一民族为了寻求更广域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它不仅是语言使用问题,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的综合要求更加多维、更加高企。对于少数民族群众而言,要想获取更大的进步,就不能局限于掌握本民族语言,而应该掌握国家中更多人口使用的通用语言,以此来适应现代化浪潮对现代人类的需求。 PPhst+6dkpuF2kJpronknCt8/m4Hm/v9f70WLpRTXhj8YFI2oLDZQXbdiccsAX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