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见,多民族的实际国情,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所称的中华民族,并非是某一个民族,而是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交融的共同体;我们所言的中华文明,也并非是某一个民族的文明,而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可以说,正是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才铸就了我国文明的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才能够保障我国历史的悠久绵长、持续向前。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某一族群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历史、民族性格等要素的直接体现。文化与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定的民族文化衍生出相应的民族语言,而一定的民族语言又会激发、重构、革新出相应的民族文化。从这一视角来看,保持语言的多样性,也就保留了民族记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实现人类文明的生态多元、相互砥砺、持续跃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紧紧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主线,以培养合格的各民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旨归,实施了一系列双语教育举措,从思想理论指导到政策法规保障,从经费物资投入到人力资源支撑等,极大地提升了双语教育的实效性,为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培养、民族之间的理解、认同与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囿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我国广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和语言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双语教育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用统一的教育手段去作用于多元的双语教育实践,显然是行不通的。唯有基于广泛的实践调研,立体详尽地呈现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实然样态,才能更加客观地呈现双语教育规律,提出破解双语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理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苏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几十年来,苏德教授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民族区域社会形势和民族教育形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革新自己的研究理念和研究范式,不断推动双语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8)》,是苏德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以传统人类学研究特色为基础,并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大样本调查。双语教育即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除去学校教育的影响,来自家庭和社会维度的教育作用也同样不可小觑。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国家主体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度等都影响着这一地域这一民族双语教育的起点和实效。因此,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就必须采用大样本调查。本著作的作者足迹遍布近半个中国,竭尽可能地将现阶段我国双语教育的各类问题一一穷尽,极大地保障了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二是精准施策。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简单机械地“就双语教育论双语教育”无法从根本上消解教育矛盾,无法实现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本著作对双语教育问题的解读,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密结合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生产方式、语言环境、双语教育主要矛盾等,以系统性、集成性的理念,因地施策,精准发力,进而保障了对策的科学有效,为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是揭示新时代的双语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兼具时代性和历史性。从时代性的视角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这种改变必然投射到民族社会和双语教育系统。另外,不同时代的民族青少年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决定了传统教育模式必然要随之变化。同时语言又具有历史性,是随着民族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如其所是地呈现新时代的双语教育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发掘历史性的双语教育规律,则是本著作的又一重要特点。

诚如毛主席所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如何与时俱进地抓住新的教育问题,并结合多元问题予以“精准施策”,是我们教育研究应当鼓励的范式。我们也期待学界出现越来越多的类似成果。

是为序!


2018年1月23日 rgAbSuoF+fHyJxArqiSkdZ6UU6rAN6sHJ1YP2Yd65rOBzKMWiUqc3V3xA08i04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