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蒙古语教学面临严峻考验

1.二类模式蒙古语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类模式双语教育是在汉语授课的基础上加授蒙古语,蒙古语学习时间少,加之有学校断层现象,如鄂温克旗有一所二类模式授课民族中学,而全旗无二类模式授课高中,因此,该校毕业的学生只能选择普通学校继续就读,不能进一步在民族高中学习蒙古语,做不到层层衔接,学生蒙古语水平令人担忧。

2.蒙古语基础不扎实

一年级开始学习蒙古语、二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三年级开始学习外语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第一语言基础不稳定,加之汉语拼音与外语音标易混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工具用语掌握不好,进而导致其他学科理解障碍、困难重重,对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今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陈巴尔虎旗民族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80%~90%来自农牧区,接受城市化教育,放假后大多不会再从事游牧生产,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成为“有文化的流浪者”。

3.“哑巴”蒙古语的现象日益严重

学生蒙古语表达能力下降,一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民族语言学习的重视不够,对孩子过分要求汉语流利,以期孩子未来走出内蒙古,寻求发展;二是在大环境冲击下,学生接触电视媒体信息都以汉语为主,汉语学习环境好,民族语言使用机会不断减少。一类模式学生的蒙古语应试成绩下滑并不明显,但教师反映大多学生在课间很少使用蒙古语进行交流。十多年前,为牧区孩子学习汉语想尽办法,现今形势逆转,蒙古语学习成为双语教育难点。

(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评价体系和学科专业培训,缺乏对双语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双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双语课程体系不健全。

2.教师超编,缺授课教师

受编制所限,学校所需的一线教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这使得整个双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趋向老化,一线双语教师的工作负担较为沉重。新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7岁,鄂温克小学的在职教师平均年龄也达到44岁,全校87名教职工中仅有6名“80后”教师。鄂温克中学学生不到600人、教师编制182人,整体上不缺教师,但教师老龄化严重。加上高级职称教师可延至60岁退休,带编制做宿管的教师增多,导致一线授课教师严重短缺,却补充不上。

3.教师考录制度不合理

政府组织考录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组织考录,而不能及时补充短缺教师会造成教学安排紧张,增加在职教师压力。

4.双语教师待遇不如意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工资与非民族学校教师工资标准相同,但双语教师要求熟练掌握民汉两种语言且对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有较为深刻理解,对教师造成不小压力,导致民族学校教育人才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不愿进、留不住。

(三)寄宿制民族学校办学困难

1.经费保障不足

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的经费保障标准与非民族学校相同,但绝大部分民族学校地处边远牧区,有食堂、宿舍,还要开展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专题教育,办学成本相对更高。

2.家校合作缺失

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是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家校合作是普遍的教育方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但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外出务工,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对学生不关心,使学校单方面承受过大压力。鄂温克中学教师反映学生放假无处可去,联系不到家长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使学校肩负重担,对孩子心理健康、情感健全成长有很大影响。

(四)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有中断的迹象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法形成以民族语言为教学用语的教育体系。如鄂温克旗第一实验小学,目前在校学生有736人,其中鄂温克族343人、蒙古族355人、达斡尔族37人、满族1人。学校课堂使用以蒙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鄂温克语至多作为辅助教学语言,还要以教师能熟练运用鄂温克语为前提。 Apon19AwJenpUc9lAQdrGrLnOjj1uerSsV2ndCQo8yfU/mVZQoUexkW1OhMC0R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