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对策与建议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教育发展的程度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社会指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锡林郭勒盟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总结。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锡林郭勒盟学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整个内蒙古地区,乃至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立足实际,加强双语教育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思想认识是根本,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教育、双语教育的内涵,科学合理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慎重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锡林郭勒盟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民族教育和双语教育的理论认识和理解是迫在眉睫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必备素质,把大力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把学习掌握蒙古语作为基本要求,把学习使用外语作为一项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锡林郭勒盟打牢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锡林郭勒盟的教育实际,切实贯彻“一个目标”“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八个坚持”的总体要求,打牢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融合、共同繁荣的双语教育目标和思想基础。

(二)强化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及监督工作

为提高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及检查工作。如继续坚持对民族地区学生的照顾政策,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对民族学生优惠政策进行反思,更要有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在坚持优惠政策实施的前提下,应不断地完善与调整政策。进一步细化民族学生招生政策,制定出更加适合锡林郭勒盟的招生优惠政策,如招生的特殊政策应与加强基础教育、举办民族预科班、发展地方高等教育等政策相结合。总之,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调整,让民族教育政策更加适切。

另外,在加强执行民族教育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对其落实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尤其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定期检查民族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纠正偏离指导思想和原则的政策,使民族教育政策真正地帮助到民族地区的学生和开展教育。

(三)重视民族文化元素进入课堂的课程开发

多元文化课程旨在分享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与贡献,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和谐交流、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与尊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为我国实行课程改革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课程资源。民族地区学校需要传承并发扬其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将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风俗等文化知识作为双语教育的主要文化内容,开发出教材,保障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锡林郭勒盟应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重视民族教育事业中长期规划和持续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民族教育特色教学和校本课程,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教育在校园蓬勃发展。

(四)加大民族教育投入与扶持力度,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不论是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时期,还是在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爬坡的关键阶段,始终极为关注和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锡林郭勒盟依法落实“三个增长”。然而,与其他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加大内地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师资培训的援助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让经济扶贫和智力扶贫有机地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走智力扶贫、共同开发、互惠互利、良性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到长期坚持支援对口民族地区,通力合作,贯彻“长期坚持,努力搞好,不断完善”的思想方针,试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把民族教育投入与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五)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民族中小学现代化进程

为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也应加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民族学校都建有计算机教室,配备了远程教育卫星收视设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2008年开始,启动建设了全盟教育城域网,覆盖全盟学校,2010年为包括民族中小学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了蒙汉文教学资源网服务器。然而,硬件确实到位了,但并非都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和目标,学会运用信息化设备仍是该地区需要大力开展的工作。加强教师电子设备使用的培训,使丰富的信息化设备不再形同虚设,真正实现锡林郭勒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该地区民族教育质量。

(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最大挑战在于提高师资整体的素质,应该采取严格筛选、灵活培训的方式,如在民族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派出去、请进来、走上台”的培训工作模式。注重教师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扩大和深化培训内容,如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多元文化课程等。充分利用“京锡合作”项目,积极与北京市教委协调,开展更大范围的对口帮扶支援。“请进来”全国知名校长、一线教师,立足全盟实际和民族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为本土专家的成长提供平台。

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特殊的政策,提高教师待遇,“让最基层有好老师,留住好老师”。建议国家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在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工作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合法权益。保证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保证需要培训的教师全部到位,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执笔:苏德、成丽宁、杨俊生等 Fyypvh2jnItHEcLvLbnY1ocAfDnfe0qQyfYwjroi8VhJAK54av3uuggjC7hNue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