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进一步发展蒙汉双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认真落实民族教育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较快,但是与普通学校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这直接影响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办学硬件设备还是师资等软件设备都不如普通学校。因此,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需要认真落实民族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加大民族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条例》,将民族学校的水、电、取暖等费用纳入旗县级以上政府的预算,切实解决民族学校燃眉之急。

(二)适当增设双语授课幼儿园

在蒙古族集中的城市增建蒙古族幼儿园或在汉语授课幼儿园增设蒙古族幼儿园班,满足学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学龄儿童入园问题,直接影响蒙古族基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前,城市蒙古族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根本不能满足蒙古族幼儿的入园需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T市蒙古族人口有144.12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91%。而T市蒙古族比较集中的H区只有1所蒙古族幼儿园,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蒙古族学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此外,一些地方的幼儿园,虽然名称上显示是民族幼儿园,但招生的时候以汉族幼儿为主,象征性地招收少量的少数民族幼儿。很多蒙古族幼儿进不了蒙古族幼儿园,只能到汉族幼儿园。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蒙古族幼儿入园难问题,在蒙古族幼儿入园需求大的城市里新建立蒙古族幼儿园,确保和满足蒙古族幼儿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学习蒙古语言文化的需求。

(三)增加双语学校教师编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首先,适当增加民族学校教师编制。建议有关部门在制订教师编制时能够考虑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和寄宿制办学形式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民族学校教师编制。其次,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是正确认识培训对象的民族性。根据民族学校教师在民族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教育培训需要在整体概念上认知民族教师的角色构成和价值意义,并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通过实践行为进行突出和强调,在此前提下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二是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根据少数民族学校师生的特点,开展符合民族学校教师实际发展需要的本土化培训,保证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优化语言环境、增加民族文教材,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蒙古族学生母语水平下滑是内蒙古民族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优化学生的母语环境。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场域。只有以学校为主,三者通力配合,才能优化母语环境,积极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支持蒙文教材及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学校积极筹建蒙文图书馆,增加蒙文图书。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好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重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五)提高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理科成绩

首先,解决理科教师短缺问题。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统一考试、“绿色通道”等途径招收紧缺的理科专业教师,确保理科教学质量。其次,完善教师招聘考试模式。当前,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为主,专业知识内容的占比较小。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值比例为7∶3或6∶4,考生只要好好复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内容就能拿到高分。然而,通过这样的考试录取的教师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蒙汉双语理科教育的质量。对此,建议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强化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察,提高面试成绩的分值,并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组织面试,确保新教师的质量。

执笔:苏德 sVb6bVNRH4d0y1xEl99GyqZGKiY9ZEEcg0yTz/qF3IJ8WRNXmWiWjUXwNtOEa9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