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蒙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民族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依然普遍

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民族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落实不到的情况。如《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所需的水、电、取暖费用,应当按照实际支出纳入预算,足额核定并及时拨付到位。”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财政应当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对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多,民族教育工作任务重、困难大的地区,自治区财政应当给予适当倾斜。”但是,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学校普遍反映学校的水、电、取暖等费用都由学校自己承担,班主任工作量大但津贴没有或短缺,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寄宿制学生管理质量。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相关政府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发展条例》中确定的相关职责和义务,导致地方蒙古族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学校领导办学压力较大。

(二)蒙古族学校生源减少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严重影响了蒙古族学校的生源。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蒙古族幼儿园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蒙古族儿童的入园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蒙古族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发生变化。这对于蒙古族学校的发展以及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较多负面影响。

表2-1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接受蒙汉双语教育的学生情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蒙古族在校(园)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共78.906万人,其中,蒙语授课的学生有27.0179万人,占蒙古族在校(园)幼儿园、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34.24%。蒙古族在园幼儿14.1027万人,其中,蒙语授课的幼儿有5.3579万人,占蒙古族在园幼儿总人数的37.99%。蒙古族在校中小学学生有64.8033万人,其中,蒙语授课的学生有21.6600万人,占蒙古族在校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33.42%。由此可见,65%以上的蒙古族学生选择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使蒙古族中小学生源减少情况愈演愈烈,导致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数急剧下滑,影响了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师资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且专业结构不合理

民族学校多以寄宿制办学形式为主,除了任课教师以外,还需要大量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指导教师,这从客观上造成了民族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民族学校师资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和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通辽市H旗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36~50岁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51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H旗音乐专业教师只有56名,体育专业教师只有84名,美术专业教师只有59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1名。由此可见,师资数量不足、老龄化严重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民族学校发展。

(四)学生母语水平下滑成为普遍问题

内蒙古民族教育坚持以蒙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育。这种蒙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是内蒙古民族教育取得成就的根本。让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学习国家通用语和外国语,逐步达到“蒙汉兼通”的目标。但从目前内蒙古蒙古族学校情况来看,蒙汉双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国家通用语言学不好,而是学生的母语水平普遍下滑,在读写说各方面经常出现障碍,甚至不如汉语水平,这一点成为影响双语教育质量的瓶颈。在调研过程,学校领导及一线教师普遍反映,“现在蒙古族学生的母语水平下滑明显,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对蒙古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表示担忧。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影响学生母语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母语学习的影响。一是生活环境影响学生的母语学习。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牧区的学校合并到旗县,孩子们离开家乡到乡镇上学,离开了蒙古语言文化土壤。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中,一直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一定社会的文化,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该社会的语言产生一定的作用或影响。因此,学生离开了传统生活环境及蒙古族文化环境,必然对其母语的学习带来困难,尤其对城市里一般不被提到的那些传统生活中使用的词语、习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二是网络环境影响学生的母语学习。电脑、手机等网络传播以英语或汉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很少有以蒙古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网络内容。学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尽可能地学习网络内容的语言文字,这使得蒙古语言文字的传承处于不利地位,给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教材缺乏特色和蒙文课外读物严重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一是蒙古族学校开设的课程中除蒙古语文以外,其他课程都是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教材。教材的高度统一性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更无法满足不同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二经费短缺及蒙文课外读物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蒙文课外读物的需求。调查学校普遍存在蒙文书籍短缺现象,有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想办法改善。三是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接受蒙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蒙古语,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外国语。因此,蒙古族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学一门课。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蒙古语能力较弱,这时接受三种语言的学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五)理科教育质量较低

某市教育局提供的近三年高考理科成绩统计数据显示,蒙汉双语授课学生与汉语授课学生的理科成绩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如下:2014~2016年,汉语授课学生数学平均分分别为66.47分、77.4分、75.97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数学平均分分别为34.15分、36.5分、37.87分;分差分别为25.76分、25.46分、23.67分。汉语授课学生理综平均分数分别为141.38分、132.31分、148.58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理综平均分数分别为94.81分、88.72分、100.24分。分差分别为46.57分、43.49分、48.34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理科成绩低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理科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低、考试难度较大等;主观因素包括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母语水平的下滑。其中,理科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低是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理科成绩较低的关键因素。 w7NOj3+4a/rIa2FEXusfEX8LtyGP75GCfo89Ag0+NuxLQqPNiAXwzS4rfhIK9k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