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奕车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审美特色及审美传说

服饰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朝夕相伴,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因而更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族群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变迁的历程。奕车女性的服饰和衣着反映着其独有的审美特色,在迁徙史诗和神话故事等历史记载传说中有着如实的反映。

一 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特色

奕车情歌“阿茨”中唱到“鸟美在于翅膀,人美在于着装”,女性的身体经过服饰的点缀,尽显其内部的玄幻和神秘。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特色无论在服装、饰品的美感上,还是在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形体美上,都体现出令人心动的审美价值。

(一)服装美

“树美在皮,人美在衣”,奕车女性的上衣统称龟式服,由内衣和外套组成。内衣叫“雀帕”,圆口无领无扣,两衣襟处各有一个小口袋,用来装手帕、针线等小物件,“雀帕”是奕车女性贴身内衣(见图1-1)。外套分为两件,分别叫“雀巴”和“雀朗”。“雀巴”左右襟稍宽,交叉于胸前成V形,没有领子,左襟搭在右襟上用细棉线系在右腋下,“雀巴”有三层的、六层的、八层的和九层的,即相同的几套衣服缝合在一起组成一件“雀巴”,层数越多表示越庄重和富足。三层、六层的多为便衣,休闲或劳作时穿,八层、九层的为盛装,在节庆、婚丧嫁娶等隆重场合穿,九层衣还有怀胎九月的寓意(见图1-2、图1-3)。“雀朗”比“雀巴”短,仅到腰部,同样是圆口无领,衣袖较宽仅到肘部,对襟两边都绣着若干排扣,“雀朗”的颜色较“雀巴”的颜色要深,其表面用牛皮做成的乳胶反复涂抹上色,呈淡淡的红色,直挺而不起褶皱。“雀朗”比“雀巴”更为保守,多为闲暇时穿,也分为三、六、八等多层,最多为十二层衣,六层之上为盛装。奕车女性喜欢多衣,并以多衣为荣,一则保暖,二则也是家庭富有的象征。她们不仅外衣崇尚多层衣服,就连内衣“雀帕”下摆边缘也有9~12道衣脚假边,与外衣的数层衣服相配,层层叠叠的衣服下摆就像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梯田。

图1-1 雀帕

图1-2 雀巴(正面)

图1-3 雀巴(背面)

奕车女性不分年龄,无论春夏秋冬,下身均穿紧身超短裤,短裤分为两种,一种为“拉巴”,另一种叫“拉朗”。“拉巴”缝制精致,最别致的地方在于裤口呈“人”字形,两边对折有七道褶皱,看上去好像有七条短裤穿在身上。短裤前面比后面略短,后面的短裤则紧贴臀部,原则上以束紧臀部为好(见图1-4)。“拉朗”较简单,直筒裤口,无褶皱。两种短裤的裤腰前后两面都有较大的剪刀口状开口,侧边的裤腰开叉,开叉处前后各有两条细麻线绳作为裤带,前面两股较长为一米左右,后面两股略短仅0.2米左右,前面的两股腰带可绕数圈,与后面的两股短的紧紧绞在一起,没有姑娘的授权,无人能打开此裤带。有些讲究的女孩子还会用各色丝线在裤带顶端缝出一个小彩球,增加其美感。一般来讲“拉巴”裤型较瘦较紧,穿着更性感,女性特征明显,深受年轻女性青睐,更多的是在谈情说爱、重要节日、婚丧嫁娶时穿。“拉朗”则较为宽松较为普通,主要是中老年妇女穿,或干农活时穿。

图1-4 拉巴

首先,奕车女性服装的美学风格来自它呈现的独特的款式造型美。服装对身体轮廓线条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扩张与收缩都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表现出一种简洁、干练的美感。“上身漂亮在于银饰,罩衣好看在于无领”,姑娘们的无领上衣凸显出颈部的修长与柔美,配上飘逸的尖顶白布帽,无形中增高了姑娘们妙曼的身姿,令人心驰神往。仅到腰部的外衣配着束紧臀部的超短裤,腰部线条展露无遗,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凹凸有致、细腰丰臀的曲线美。至于短裤是名副其实的超短裤,裤长仅到大腿根部,根据时间推算,其远远超过了英国服装设计师玛丽·克万特发明的超短裙。其“V”形腰线及裤腿处的多层褶皱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便于奕车女性上山下坡、梯田劳作,在世界各民族的短裤设计中也鲜有这种造型。上衣的七分短袖和超短裤的设计让奕车女人更显线条优美、风姿绰约。

其次,奕车服装表现出的是色彩美和材质美。奕车人崇拜黑色,整个族群以黑为美,黑色为最基本、最普遍的色彩,无论男女的衣服都是用靛蓝染成的黑蓝色土布做衣料。奕车女性服装的色彩符合整个族群的审美特色,她们的服装主打黑蓝色,自织土布由于浸染次数的不同而呈现程度不一的蓝色、青色、黑色等。黑色作为最基本的服装色彩反映了奕车人的民族情感、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显示出一种朴素而沉着的美,奠定了奕车服饰深沉、内敛的基调。除了黑色,她们的尖顶布帽是纯白色的,头上顶着洁净的白色是光明、美好、善良的象征,同时也联通着神灵的世界,是崇高、吉祥、神圣的颜色。除了经典耐看的黑白两色,她们腰间的腰带则是由彩色丝线织成,白帽边沿的图案也是由彩色丝线绣出。虽有红黄等强烈的艳色,但都是纯正的中黄、深红,图案色彩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于古朴斑斓之中,绝不轻佻。服装的色彩以黑白为主配的色调最是耐人寻味,再加之彩色的点缀,在内敛沉着中展示着活泼。

奕车服装的材质用料都是来源于自织自染的土棉布,这些天然就呈现厚重、粗犷的面料经久耐用、防寒保暖,织出的衣服给人以质朴的美感。同时这些用靛蓝浸染出的布料,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香味,远远就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馨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奕车服装淳朴之中透着一丝空灵,素雅之中潜藏着一种激昂,世俗之中展现着一份超脱,这无不是奕车人生活的写真、情感的表达。

(二)装饰美

除了具有防寒保暖的衣服外,服饰还包含头饰和各种饰品、佩饰等。这些装饰当中,引人注目的当数奕车女性飘逸的白色尖顶布帽、精美的腰带“帕阿”、臀围、领子和两副哗哗作响的银饰。

奕车女性的白色尖顶布帽称为“帕常”,布帽呈尖三角形、簸箕状,由宽约一尺、长约两尺的白土布缝制而成,是女性洁白心灵的象征。尖顶布帽戴在头上,里面用一根白线把布帽拴在辫子上,尾部略宽大,披于肩上。“帕常”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戴有不同特点的“帕常”:未婚年轻女性“帕常”的尾部用各色彩线绣成连排的“火”形花纹,鲜艳而显眼,显得俏皮可爱、活泼开朗;已婚女性的“帕常”的尾部仅用彩色丝线锁边,没有花纹,更显得稳重;老年女性的“帕常”则是用深蓝色的土布制成,比较宽大,布帽外侧正对后脑勺的位置用黑色丝线缝出褶皱,黑色“帕常”更显老年人的庄严肃穆。远远望去,轻盈的“帕常”随风飘逸、洁白惹眼,不仅防尘遮日,还为奕车姑娘平添一分娇美之色(见图1-5)。

图1-5 帕常(青年、中年、老年)

奕车女性喜欢用一种彩色的腰带“帕阿”系在衣服与短裤之间做装饰,“帕阿”由红、黄、蓝等各色丝线编织而成,长一至两米,宽约十厘米,两端分别装饰有丝线彩泡和银币,系在腰间,色彩斑斓,煞是好看。除了做腰带,“帕阿”还可以做篾帽带、三弦带等,作为爱情信物,还经常被赠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图1-6 臀围

臀围的装饰是在一件类似小马甲的衣服边缘缀有银片和银田螺,两边衣角各有六个银田螺,中间是十二片大银片,十二个田螺和十二个代表水草的银片寓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见图1-6)。奕车女性的衣服没有领子,所以她们有专门的装饰做衣领,衣领长一米左右,缝着密密麻麻的半圆状银泡,称为“星星”,代表天上的星星。

银饰是奕车女性必不可少的饰物,也是惹眼的一道风景,它们包括银挂、银腰带、银手镯、银角盖等。奕车的银饰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一个女人去世后,由她的女儿或儿媳妇继承她的银饰,“把所有的财富都穿戴在女人身上”是奕车人的传统,银饰品对于姑娘们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饰品本身。在所有的银饰中胸前的银挂最为显眼,银挂共两副,一副以钱币为主,一副以银鱼为主(见图1-7)。银挂是由若干股银链把银鱼、银圆和银泡等坠连在一起做成的,以银链或丝线从颈后绕过沿着左右肩呈扇状搭在胸前。以银鱼为主的两串银饰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个镂空的宝葫芦,宝葫芦下端垂下两条银链坠着一条大银鱼,葫芦边侧缀着两条小银鱼和银泡。第二层是坠着的大银鱼,从鱼的嘴巴、鱼鳍、尾部同样垂下两条银链坠着数条第三层的小银鱼,小鱼下再坠有银泡。以钱币为主的两串银饰的格局与坠鱼的银饰一样,只是把银鱼换成了银圆、银法币等。每副银挂都是纯银打造,银挂因银链股数的多少和粗细而轻重不一。银腰带是由两股银链把银币串起,几十个银币下面又坠着小银鱼,小银鱼下坠着银泡,银腰带将四串银饰拢在腰间方便活动,并寓意腰缠万贯,生活富有。

图1-7 银挂

此外,奕车女性的银饰还有手镯、戒指、耳坠、角盖等,其中手镯有圆形、扁形、方形、绞绳形等多种式样,手镯有成年人手指粗,佩戴以多为佳。奕车女性身上的银饰多以水中的动物做装饰,如鱼、田螺、象征水草的银片等,这些是奕车人梯田稻作和原始崇拜的产物。姑娘们满身的银饰,走起路来发出有节奏又悦耳的“哗啦哗啦”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种风情与姿色,既朴素又美艳,既招摇又自然。

图1-8 各种银饰

(三)身体美

女性美不仅取决于面容,还取决于整个体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女性美的欣赏,就是对一个身体各部分保持有机整体性、显现和谐结构的人的欣赏。通常来说胸部、腰部和臀部构成了女性曲线美的三要素,但在奕车社会,人们谈论最多的、最在意的女性最美的身体部位是腿部,胸部成为退而求其次的性感部位,健康粗壮的双腿是奕车人关注的中心焦点,对女性双腿的喜爱深深埋藏在每个奕车人的心底。

腿承载了人体全部的重量,双腿轻松自如地支撑着身体行走、站立、旋转、跳跃等各种动作,维持着人体的稳定和协调,展示着人体的力度、敏捷度、性感和美感的高度。在奕车社会,腿是身体部位中最为关注的对象,“梯田是伙子的脸,大腿是姑娘的美”这句俗语充分展示了社会对姑娘们腿的期待。奕车女性以腿为美,除短裤遮盖部分外,大腿根部以下全部裸露,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休闲劳作,腿部始终裸露在外。腿的健美化是奕车女性美的象征,健硕粗壮的腿部也使奕车女性显得美丽而大方。在奕车社会中,姑娘们健美的腿被视为女性脸面的象征,丰隆柔润、红润健硕的腿部成为奕车女性美的标志,是姑娘们暗中较劲的对象,如果整条腿都笔直且小腿修长再配以健硕的大腿,那简直是腿的完美形象。

为了保护双腿,奕车女性有着自己独特的护理方式,每当农忙时节,一天的劳动结束,在夕阳的余晖中,三五成群的姑娘们来到小溪边、水井旁,用山间清泉洗去腿上的泥巴,再用专属自己的鹅卵石反复摩擦腿部,一方面去除草汁留下的痕迹,另一方面使腿部保持光洁,呈现白里透红的肤色,之后再用鸡油、鸭油或猪油等均匀涂抹在腿部进行护理。鹅卵石和鸡油、猪油等是姑娘们护理双腿的必需品,也是需要精心保管的物品。腿是女性性感的支点,相对于女性身上很多隐蔽的性感部位,双腿则是开放的、张扬的。

美腿者必有美臀,具有健硕粗壮大腿的女性现实中也会有一个健美的臀部。丰满而结实的臀部是奕车女性身体美的又一个特征,她们将丰满的臀部紧紧束缚在瘦小的超短裤“拉巴”中,奕车人以女人的臀部丰满为美,特别是走路时伴有明显的臀部摇晃和摆动的步态,有着极强的女性特征。简而言之,丰满圆润、结实而又富有弹性的臀部为奕车女性增添了无限性感和美感,而肥大、宽扁、下坠的臀部成为衰老的标志。在类似小马甲的臀围下缘缀有大银片和大的银田螺正好搭在臀部,走起路来“哗哗”作响,给人一种韵律美与形象美的双重心理效果。

胸部的魅力仅次于腿部。奕车姑娘的外衣,无论“雀巴”还是“雀朗”都是斜襟右衽,在胸部形成了一个剪刀状的领口,由于没有使用胸衣的习惯,因此洁白的右胸是有节制地半露着的。奕车社会认为西北方是祖先居住的地方,因此生活中以左为贵,左为上,从而也认为左胸是神圣的,是专属丈夫的,其他人不能随意碰触,在生活中被严严实实地遮盖着。而右胸是世俗的、公共的,是属于恋爱对象的。

头发是身体上最具可塑性的东西,不仅是塑造美的素材,也是最具象征性和表现性的东西。这种接近无限变化的装饰,可以快速改变自己的形象,因此也成为奕车姑娘最着意打扮的地方。一头飘逸柔顺的秀发,时而被隐藏,时而被炫耀,时而被盘起,时而被放下,平添了奕车女性无限风韵和魅力。奕车人以头发浓密、乌黑润泽为美,干枯分叉的头发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如果编辫子,则以辫子又粗又长为美。姑娘们独特的发式和头饰在婚嫁、生育前后都有着严格的区别,“刘海式”发式、“臧汤”发式、“俄莫”发式、大辫子等都是奕车姑娘钟爱的发式,也是不同人生历程中人生角色的标识。编辫是各种发式的基础,编辫时一般将发辫分为三股,并将适当的黑棉布条编入其中,以增加辫子的粗度,辫梢缀有五彩丝线,长的辫子可以一直垂到臀部,乌黑垂长的大辫子显示着姑娘的健美。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时间奕车女性的头发都是编成两股发辫盘在头上,遮盖在尖顶白帽的下面,做大的发型强化着视觉效果,让人看起来显得更高一些。头发不仅是雕塑身材美的重要素材,也是阴柔之体的代表性符号,丝丝秀发传递着奕车女性多少柔情蜜意,透露着奕车女性多少风情万种的性感美。

健美壮硕的大腿、丰圆的翘臀、高耸的胸部和乌黑柔顺的头发,是奕车社会公认的姑娘身上漂亮的、吸引人的地方。而在这些审美部位中又尤以红润健硕的腿部最为引起人们的关注,粗粗壮壮的、红彤彤的大腿是奕车社会公认的美。奕车姑娘深色的衣服配着洁白的帽子,衬着那红润粗壮的腿,有着说不出的诱惑与性感,再加上满身的银饰,映着阳光银光闪闪,娇身一动,银饰叮叮当当响声一串,还夹带着满身的靛蓝的清香,那种风情与招摇,既自然朴素,又美艳夸张。奕车女性的身体审美特色,如实地传达了该支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整体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变迁过程。这种独特的审美模式已经成为奕车人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日常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外界人看来奕车女性的身体美,无论是从服装的款式造型、布料的选择与制作、适度的装饰、色彩的搭配,还是身体部位自身的特点,无不在质朴与真诚中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

二 奕车女性身体审美传说

哈尼族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以创世纪神话为主体,涉及人类及万物的起源、图腾及自然崇拜、生产生活模式、日常习俗行为、历史迁徙等内容,是宗教、哲学、历史、伦理、文学等多种艺术形态的统一体。由于哈尼族居住的山区较为偏僻,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较少,特别是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哈尼族文化的传承方式是非文字式的口口相传,通过宗教祭祀、节日、歌谣、舞蹈等形式来加以表现,因此哈尼族保存下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口相传的东西相对纯洁。

在哈尼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记载中,女性形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把这些离奇的神话故事用社会发展史的经线穿缀起来,就可能为哈尼族女性的远古时代勾勒出一个轮廓。无论是创造天地的金鱼娘、天神俄玛、人类始祖母塔婆,还是发明了原始畜牧业的遮姒姑娘、发明了原始农业的遮努姑娘,还有哈尼族在迁徙过程中的女英雄戚姒和其他故事中的各类女性形象,都表现出了女性在哈尼族中的重要地位。女性不但是生命的延续者,同时还是生产劳动的组织者、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哈尼族女性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支柱,是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承者。

(一)尖顶白帽和紧身超短裤的传说

关于哈尼族奕车支系服饰的审美传说,在对奕车文化的田野调查过程中,老人们回忆自己的祖辈都是这样穿衣打扮的,尖顶白帽、紧身短裤、赤脚、银饰是不变的传统,也是其族群认同的标志。

根据传说和老人们的回忆,奕车女性的这身装束承载着奕车人若干悲壮而深沉的历史记忆。

相传在距今一千年前,哈尼族有个叫仰者的祖先,带领族人迁徙到“巷阿郎珲”(滇池沿岸),仰者的第五子者奕的儿子奕车,聪明能干,带领部落走上兴旺之路,因此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但奕车部落的兴旺遭到异族觊觎和侵犯,异族开始向奕车部落发起战争。在苦战失利后,仰者带领老弱妇孺向南撤退,奕车则引兵掩护。在随后的激战中奕车的部下所剩无几,在巷孟山战役中,为了解救奕车脱难,战士们全部阵亡。而奕车也伤痕累累,衣服全部被剐烂,裤子也只剩下遮住下半身的一小截。随着仰者南逃的其他族人见敌兵追得紧,妇女们将土白布做成尖顶帽顶在头上,用帽子的尾部遮住脸部,站在白山茶花丛中守护着老人和小孩,躲避追兵,最终保全了族人。

经过千辛万苦定居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后,为了铭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和牺牲的众多族人,奕车经常讲述“尖顶白帽”和“烂短裤”的故事给他的后代,从此奕车女性头戴尖顶白帽,下身穿紧身短裤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据说,白帽上“火”形图案是古代奕车部落的标志。白帽内固定在头发上的白线和紧身短裤的四股腰带是极其神圣的,绝不允许外人碰触,那代表着历史的伤痕,需要精心呵护,谁要冒犯了、亵渎了这两件神圣的物品将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由此尖顶白帽和紧身短裤成了奕车人苦难历史的碑铭。

另一则神话故事与上面的传说有点相似,也能反映出奕车女性尖顶白帽和超短裤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者奕国王有十个王子,年幼的奕车最是聪明能干,并最终赢得王位,但遭到其他九位王子的记恨,老国王去世后随即发起战争。奕车因寡不敌众一路南逃,追兵紧追不舍,奕车躲进阿姆山,九个王子下令烧山。在万般危难之际,一只山羚羊从烈火中跳出,驮着奕车跳出火海朝阿波雷山奔去,不幸羚羊中箭死去,奕车一个人拼命奔跑,鞋子跑丢了,裤子也破了只剩一小截勉强遮住下体,他疲劳至极伏在一棵大青树下痛哭。哭声感动了天上的“摩咪”,“摩咪”降下三顶洁白的帽子“帕常”,奕车戴着帽子躲进白色的花丛中,躲过了追兵的追杀。后来奕车遇到了阿波雷山的七公主,原来帮奕车逃出火海的羚羊就是七公主所变,两人结为夫妻。从此奕车的后代头戴“摩咪”赐予的白色“帕常”,穿紧身短裤,一方面以此来纪念那段艰苦的岁月,另一方面也是天神“摩咪”对奕车族人保护的标志。

关于尖顶白帽和短裤的由来还有一种传说。

据说奕车人的祖先居住在“巷阿朗珲”,邻近的部落发生了连续不断的战争,奕车祖先为了避免被卷入战争便向南迁徙。而这一行为引来其他部落的误解,经过多场激战,奕车部落只有一少部分人向南逃走,敌人一路追来挨家挨户搜查,最后来到一个山村,恰好一家彝族人收留了一对奕车青年男女。男主人热情招待了追兵,并在屋外大声说道,这个村子以南的人跟北边的人不一样。因为小伙子除了穿青色上衣外,还头缠纱帕并留一寸多的纱帕头别在右耳的一侧;女人则全部穿短裤,年轻女人还头戴尖顶白帽……他在外面说,里面的人就赶快改变装束。追兵进屋一看,果然像主人说的一样,于是禀告头领,全部撤兵。逃难的奕车人终于保全了下来,奕车人为了记住祖先遭受的苦难,不忘彝族老人的救命之恩,奕车女性就传下了穿短裤、戴尖顶白帽的习俗。

除了上面三个都是战争导致奕车女性的服饰的传说外,关于紧身超短裤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以前的奕车女性是穿长裙子的。原来在红河南岸有一个穷苦的奕车寡妇谷尼玛依,由于天旱,庄稼歉收,生活过得很艰苦。谷尼玛依的两个女儿的长裙子也破得稀烂,连缝补都没办法了。谷尼玛依只好把田里收得的一小点儿棉花,勉强纺织成三尺土布,这点布做一条长裙都不够,更不要说两条了。谷尼玛依左想右想,把三尺布裁成两截,刚好缝成两条紧身小短裤。两个小姑娘虽觉不好意思,但总比烂裙子好。谁知紧身小短裤却成了大事件,小姑娘穿紧身短裤,既省布又大方,不管上山下田,还是砍柴割草,都很利索,又显得活泼矫捷,健壮美丽。于是奕车女子们都仿照谷尼玛依的做法,从此奕车女性改穿长裙为短裤。

(二)崇尚黑色的传说

奕车女性的服饰多以黑色作为基本色调,与之接近的还有蓝、青、皂等颜色。这些颜色都是蓝靛颜料染制的相似色,只是颜料配置的比例不同或者染制的次数不同而已。奕车人以黑为美,黑色是他们心目中的保护色和吉祥色。除了服饰尚黑外,以黑防身的心理还体现在其他方面。首先,祭祀用具或被染成黑色,或被藏在极黑的角落。其次,祭祖祭神的地方和主人居住的内屋,非但不能透光,还要用灶烟熏黑,甚至黑里透亮。再次,贝玛巫师等外出祭祀或占卜打卦时,须在天亮前完成。最后,黑色还是奕车先民历史迁徙的一个见证,奕车祖先居住的“诺玛阿美”是哈尼人的精神家园,“诺”是黑色的意思,“阿美”意味着中间的平地,“诺玛阿美”意为有黑水环绕的平地。在他们的意识中,黑水之地是吉祥的地方,黑色理所当然成为吉祥色。总之,黑色成为奕车人心中永不褪色的颜色,是他们民族心理的一种反映。

关于服饰“尚黑”的缘起,哈尼族民间流传有众多版本。归纳起来哀牢山区较为常见的版本有三个。第一种说法是:

当哈尼族南迁到古老的家园“色偶”(地名,据说是在大理洱海附近)一带时,非常羡慕白鹇鸟洁白如玉的羽毛和怡然自得的生活,于是就模仿白鹇鸟穿一身洁白的服装,男子戴着白布缠绕的大白帽,妇女戴着白头巾。后因民族间战争战败而逃难,但白衣白帽太过显眼,不得不脱掉丢弃,最终在深山老林摆脱追兵。在深山老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看到喜鹊每天都活蹦乱跳的,没有其他鸟来骚扰,于是模仿喜鹊的外表,在衣服里面穿着白衬衣,外面套着黑外套,戴黑色的帽子。可是这样的衣服在森林里还是很容易被看出,果然又被追兵发现,哈尼族只好继续南逃,最终进入山高谷深、森林繁密的哀牢山中。经过多次的腥风血雨,哈尼族发现白色和黑白相间的服饰都不理想,于是抛弃了白色,将衣服全部染成黑色,这样与高山森林浑然一体,安全地繁衍了下来。

第二种说法是:

在很早以前,哈尼族是喜欢浅色的,大家穿着白色的衣服,衣服上绣有各种图案,这种服饰人见人爱。但是,后来哈尼族居住的地方来了一帮强盗,年轻靓丽的姑娘经常受到凌辱。有一次,一个叫作克略的寡妇领着两个女儿上山挖野菜,不幸遇到了一伙强盗。他们要侮辱和抢走两个姑娘,寡妇大妈被打死了,两个姑娘幸运地逃进了密林深处,在逃跑的过程中,山间的板蓝根叶子把她们的衣服染得黑乎乎的,几乎辨不出原来的颜色。强盗时时进山来寻找她们,但两个姑娘的衣服和黑压压的森林一样,她们随便一藏,强盗便发现不了她们。衣服在无意中被染黑,使两个姑娘重获自由。从此哈尼族将板蓝根,也就是蓝靛作为救命草,把其引种在房屋周围,从此以后哈尼人就用蓝靛将衣服染黑用来保护自己。

第三种说法是神话传说,讲的是:

起初的时候,人、神、鬼居住的地方都是有颜色的。神住的地方是红色的,人住的地方是黑色和蓝色的,鬼住的地方是杂色的。根据老贝玛的话说,原来人和鬼是天神的同胞兄弟,但人和鬼总是吵闹打架。开始时天神见到兄弟俩闹起来了,便拉下黑黑的夜幕,把他们俩分开。后来索性为他俩分界,分地界的时候,因为鬼眼神不好分到了阴冷的林地,人则分到了阳光灿烂的空地。天神怕鬼不见阳光来纠缠,又把天上的黑幕披在人身上。于是哈尼人崇尚黑色,将黑色作为生命保护色。

奕车人崇尚黑色的习俗用这些传说故事来解释显然不足为信,但其传递出了奕车人以“黑色”来保护自己的愿望。无论是迁徙战争的故事,还是逃避强盗的故事,或是人鬼分界而居的神话传说,这些无不体现出奕车人面对灾难和未知世界时,把黑色作为心中具有特殊神性的保护色和吉祥色,达到保护自己以求生存的夙愿,以黑防身的心理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上对黑色的大量使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生命力极强的蓝靛在哀牢山区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奕车先民长期苦难的迁徙和战争威逼之苦使其形成了“洁身自好”“避世深隐”的民族心理特征。再者,黑色是十分耐脏的颜色,黑色的服装在客观上也适应了梯田农耕劳作的需要。奕车服饰中最初体现的是人对大自然的利用、依赖和适应,但是当这种装饰在一个社会、地区持久反复地出现时,作为观赏对象的服饰理所当然成为大家公认的美的象征,黑色逐渐地渗透到每个奕车人的审美意识中。

(三)头饰“俄莫”的传说

婚后已经生育的奕车女性,发型基本是“俄莫”。“俄莫”发式主要工具由一个头箍、一个布条、一个袋状角套和角盖组成。“俄莫”的传说主要来自这个角盖,角盖正中为一个圆心,有十二条纹路沿圆心均匀地向四方辐射。据说“俄莫”的道理就出在这十二条纹路上。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发生了大洪水,大地被淹没了,世上的万物全部都被毁灭了,人类也被淹没了,最后只剩下一对躲在葫芦里的兄妹。洪水慢慢退去,天神“摩咪”看到天上地下的荒凉,决定重新整顿天地,并授意兄妹结为夫妻,传下人种,大地上终于又有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和欢声笑语。可是“摩咪”不放心,生怕什么时候又有大洪水,于是命令人们开挖大渠,一共挖了十二条,把大地上低处残留的洪水,引入大渠流到天边。从此人间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水,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奕车后人为了永远纪念先民开挖大渠的功德,就在中年妇女额前安上一只独角,称作“俄莫”,并在角盖顶部制作了十二条光芒四射的纹路,表示十二条大渠,以此永镇洪水,使之不再泛滥。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标志,也是审美对文化的一种呈现。以上关于奕车女性服装、饰品的种种神话故事与传说终究不是现实,但应该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与臆造。虽然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文献也无从考据,历史传说不足以成为证明奕车人的服饰习惯的成因,但以上种种传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再现了奕车社会现实存在的审美模式,也体现了奕车人苦难的生活和迁徙的历史。奕车社会的审美模式,奕车女性的服饰、装饰、发式、头饰等与其他支系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更可能是与其所处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梯田稻作农业和社会心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VS0nOdiOyvmijZakR1cU9eOozn/u2+8gl1qMaX9excyWNoXKagxGhLAEB16Bs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