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户县城镇与河流状况

一 户县城镇概况

(一)城镇的概念

对于城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包含市和建制镇,广义的理解包含市、建制镇及集镇。

本书所论述的城镇包括县域范围内的县城关镇、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集镇,其中县城关镇是一个对所辖乡镇进行管理的长期稳定的基层行政单位,是县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是县域内的次级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集镇包括“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的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两种类型。

(二)户县城镇概况
1.区位

户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于西安市郊县。东邻长安,西接周至,南依秦岭接壤宁陕,北临渭水毗邻咸阳。县城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6公里,距市中心仅1小时车程。

2.规模

县域东西最宽处约31公里,南北最长处约53公里,总面积为1255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为66万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26人。

县域内城镇规模都比较小,2004年,县政府所在地甘亭镇总人口为97730人,5万人以上的城镇有工业型城镇余下镇、秦渡镇,3万~5万人的乡镇有大王镇、草堂镇、蒋村镇、涝店镇,2万~3万人的乡镇有祖庵镇、庞光镇、甘河镇、石井镇、蒋村镇、玉蝉乡、五竹乡,1万~2万人的乡镇有天桥乡、渭丰乡、苍游乡,人口不足1万人的乡镇有涝峪管委会和太平管委会。

3.行政区划

2002年撤乡并镇后,全县共有甘亭、余下、大王、祖庵、秦渡、草堂、蒋村、庞光、涝店、石井、甘河11个建制镇,渭丰、天桥、苍游、玉蝉、五竹5个乡,涝峪旅游区和太平旅游区2个旅游管委会,746个自然村。

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一般在辖区内经济最发达的地段,且均靠近对外交通道路,如位于县乡道的交叉口处或国道、省道沿线。

4.城镇等级

中心城镇——甘亭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经济总量在乡镇中首屈一指。

片区中心城镇:大王镇、涝店镇、祖庵镇、草堂镇、秦渡镇,这些城镇与市区有良好的联系,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成为全市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余下镇以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等企业为中心,已初步建成全县最大的化工、电力工业区;草堂镇以草堂寺、亚建高尔夫俱乐部等为依托形成新的草堂旅游度假区基本框架;秦渡镇是全国闻名的历史古镇,是秦户经济走廊轴线的起点,已被确定为省级明星示范镇。

一般城镇:庞光镇、甘河镇、蒋村镇、渭丰乡、苍游乡、五竹乡、天桥乡、石井乡。

(三)户县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

户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适中,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各种经营以及居住的比较理想地区。年平均气温13℃,平均降水量879毫米,全年无霜期219天,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地貌

户县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黄土台原、洪积扇及扇缘洼地。地势南高北低,山麓区与渭河平原区地势变化非常明显,相对高差达2627米(户县志编纂委员会,1987)(见图2-1)。

图2-1 户县自然地理概况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1)秦岭山地

户县秦岭山地面积7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1%。山梁均为南北走向,山势陡峭(坡度在45°以上),河谷一般呈“V”形,谷宽5~20米。中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农耕地少,现多为林草地及荒山草坡。低山区坡度较缓,且有一定的黄土沉积,多为山区农耕地。

(2)平原

户县平原面积5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9%,按地貌特征自南向北可分为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扇缘洼地、黄土台原、渭河阶地和渭水漫滩,地面从南至北,从西向东微度倾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户县的粮棉产区。

洪积扇地势较高,水利条件较差;扇缘洼地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但排水不畅,雨季地表常积水;黄土台原土层深厚;渭河阶地南部与黄土台原界线明显,地形为河流冲积而形成,河漫滩原防洪堤以北为渭水漫滩。

3.河流水系

户县地表水总量为31.85万立方米,其分布是秦岭山区形成36条大小河流,出山后汇为涝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四条水系,基本全年有水,分布全县,贯穿南北,为平原地下水补给形成的水网,地表水的变化与大气降水分布大体一致,河流在山区内,河窄坡陡,水流湍急,遇到大雨,洪水猛涨猛降;出山后,河道比降变缓,河床较浅,主流动荡多变;平原区河流的中下游段,河床多泥沙,水流较缓。

(四)户县交通条件

国道108(西汉高速公路)、省道107环山公路东西向穿越户县境内,西户高速(国道主干线GZ40的一段)加强了户县平原区与山区之间的联系并直通成都,是陕西省“米”字形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交错的乡级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陇海铁路西余支线贯穿县域南北(见图2-2)。

图2-2 户县交通状况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五)户县经济发展情况

户县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县,其粮食、水果和无公害蔬菜以及养殖业发展稳步,北部渭河沿滩规划设立了45.34平方公里的现代科技农业及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工业位居其次,也形成了医药、建材、造纸、机械、玻璃、包装材料、电器、化工、铸造等多个主导产业;政府驻地甘亭镇为户县文化、政治、经济和商贸中心,经济总量在乡镇中首屈一指;余下镇以惠安化工厂和户县热电厂等企业为中心,已初步建成全县最大的化工、电力工业区;旅游业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建成的有位于秦岭山区的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六)户县城镇布局及规划
1.城镇空间结构

户县地势南高北低,山麓区与渭河平原区地势变化非常明显。于1977年规划建设了县乡道共17条,其中南北9条、东西8条,平均相隔2.5公里,每一方块约6.67平方公里。这17条道路将县域内的平原区划分成方正的网格,体现了“园田化”的规划设计构思。

根据《户县城市1995—2020年总体规划》,将形成“轴向布点、串珠连接、带状延伸、强化中心、均衡布局、突出特色,形成三轴(生态农业轴、城镇发展轴、旅游生态轴)两带(涝河生态带、新河生态带)、一核九心”的城镇空间格局(见图2-3)。

图2-3 户县未来空间结构规划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2.与河流相关的建设项目(见图2-4)

图2-4 户县与河流相关的建设项目分布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第一,沣京工业园区位于甘亭镇的东部,目前入园企业已有20家,用地面积约0.36平方公里,年生产总值1.5亿元。

第二,大学城区位于甘亭镇的南部,占有8平方公里。

第三,西户滨河花园位于甘亭镇的西部沿涝河地区(见图2-5),由投资商出资治理河道,改造环境,意使东部滨河区土地升值,面向西安居民建设高档住宅区。

图2-5 建设中的西户滨河花园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第四,2004年3月25日,位于陕西省户县南北三号路段的渭河南堤上,中日“小渊基金”户县生态绿化工程在这里正式启动,其中在户县段有15.8公里。

第五,渼陂湖旅游区位于涝河以东的甘亭镇区域内,西安亚建高尔夫球俱乐部和高冠避暑山庄均位于高冠河的沿河地区。

第六,北部渭河沿滩规划设立了45.34平方公里的现代科技农业及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见图2-6),现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分布有林带、农田、果林、牧场、鱼塘等,人类聚居地远离河岸。

图2-6 渭河沿滩处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二 户县河流水系概况

(一)户县水资源概况

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很不平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用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5.82%,开发潜力很大;地下水用量占可开采量的75.90%,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最大用水区在余下镇,主要为工业用水,其次为县城,其他地段较为均衡;目前不存在缺水情况,但随着工业的发展,项目的增多,将出现工程型缺水的状况,目前余下镇用水2万吨/天,改造后用水增加至5万吨/天,这和工业布局不合理有关系,高消耗水的工业较为集中。

在“十一五”规划中,曾预计在太平峪建水库;利用污水处理厂,将中水作为工业用水;通过管理措施,在玉蝉乡、渭丰乡、涝店镇等不合格的造纸厂相继关闭,目前已经有2家造纸厂达到0排放量;目前没有考虑雨水利用、分质供水、生物措施等其他措施。

(二)县域内河流水系分布

户县发源于山区的36条大小河流,出山后汇为涝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四条水系(见图2-7),基本全年有水,分布全县,贯穿南北,为平原地下水补给形成的水网。

图2-7 户县河流水系分布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1.渭河干流

渭河泥沙含量大,水色浑黄,水量汛期变化大,户县境内只有涝河汇入渭河。由于户县工业有一定规模,河水轻度污染。渭河南岸开发为农业示范区,现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分布有林带、农田、果林、牧场、鱼塘等,人居村落远离河岸。对于渭河沿滩处,以防为主、保护为辅,基本无利用。滨河区以开阔水面为主,一望无垠,有利于农业的生态发展。

2.涝河水系

涝河属渭河一级支流,从涝峪口出山,流经涝峪、石井、天桥、余下、玉蝉、甘亭、涝店、渭丰8个乡镇,注入渭河。涝河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全长75.8公里,总落差780米,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涝峪山区坡陡沟深,林木丰茂。出山后又分为三段:上段土门子—摇西村,是洪水夹沙石落淤地段,河宽(87~175米)堤低,堤陡流急,护岸全部砌护;中段摇西村—三过村,部分经过治理,部分为原河谷,河道宽窄不一,曲汇流转,常有倒岸现象;下段三过村—入渭口,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河堤未砌护。堤高4.5米,上游河宽175米,中游河宽87米,下游河宽75米。

作为涝河的二级支流甘河(见图2-8),曾在1976年被改成直道,甘峪口附近建有甘峪水库,蒋村镇的阎家村、柳东岭、杏井口、柳泉口、孙真坊等村子靠河饮水;甘河流经甘河镇和涝店镇时,受当地工业(纸厂、钢厂和电器厂)的污染;由于甘河上游建有水库蓄水,且用河水灌溉,所以下游河水流量较小。

图2-8 甘河注入涝河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总之,就区位而言,涝河发源于山区,流经平原汇入渭河,全段均在户县境内,与户县的关系最为密切;就水量、水质而言,河水水量随季节降雨量变化而变化,水质有一些污染,且下游流速明显减慢;就景观而言,河流全段不同地貌景观具备,涝河入渭口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建设湿地公园。

3.新河水系

新河上游的主河是曲峪河和潭峪河,新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37.76平方公里,曲峪河和潭峪河在山区的沟长约为10公里,集水面积亦均为10平方公里左右,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25万立方米和378万立方米。

由于河流均发源于南部山区,所以流量都与季节降雨相关;潭峪河河道很窄,流经工业大镇余下镇时,河水受到惠安化工厂工业排水的污染,在五竹乡吴家寨处建有污水处理厂;1976年曾将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利弊均存在。

4.太平河水系

太平河发源于秦岭的静峪脑,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00.09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179.01平方公里,总落差380米,出山后又汇纳了神水峪、紫阁峪、十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流至长安区境内的郭村向北汇入沣河。

太平峪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已建成太平峪旅游区,在其附近还建设有西安亚建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冠避暑山庄,其是较为特殊的区段。

5.高冠河水系

高冠河发原于秦岭梁,是户县与长安区的界河。在户县境内长23公里,集水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属户县的集水面积45.61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6300万立方米,其中户县径流量1944万立方米,最大洪水量154立方米/秒。高冠河流至长安区境内汇入沣河。

6.沣河

沣河位于户县县城东约13公里处,是户县和长安区的界河,发源于秦岭北麓,全长78 公里,总流域面积1386平方公里。沣河户县段仅为左岸,长2351米,堤防长度约1400米,河床平均宽度为107.4米。

7.小黑河

自周至县流入,在户县境内汇入渭河。在户县境内的流程很短,而且位于边界区,与城镇的关系最疏远。

(三)河道的水质、水量情况
1.水质概况

山区水质可以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但中下游由于旅游或工业等的发展受到污染,污染沿河岸呈线状分布;由于上游建有水库蓄水,还有生活生产用水,所以下游的水质、水量均没有上游好和充足。

2.污染地段及原因

涝河:流经户县西部,污染源主要是分布在余下、玉蝉、甘亭、涝店、大王、渭丰等乡镇的县属及乡镇企业、军工、电力行业。

新河:流经户县中东部,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余下、甘亭、五竹、大王等乡镇的化工、造纸、化肥行业。

太平河:流经户县东南部,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太平、草堂的工业企业和旅游企业,污染相对较轻。

甘河:流经户县西部,污染源主要分布在祖庵镇和甘河镇工业企业。

污染负荷比较:涝河>新河>甘河>太平河。

3.河流的开发现状

目前四大水系长年不断流,四大水系中最便于利用的为涝河,在其出峪口处有涝惠渠,中游有抽水站;其次为甘河,出峪口处建有甘峪水库。蓄水工程有水库(甘峪水库)、湖泊(渼陂湖),引水工程有涝惠渠、太平渠、高冠渠等,提水工程如水站,抽水工程如水井等。

(四)防洪防汛及河流的治理情况
1.汛情特点

因为河流均发源于南部山区,故降雨量与汛期、汛情有着直接的关系。户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27毫米,年降水量最大为1285.6毫米。7~8月为主要降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6%。

2.治理措施

1977年实行“园田化”时,改造整修涝河,截弯取直,并将河床西移,河堤加高加厚,减少了洪水对县城的威胁。

修建防洪渠:1985年在县城南部修防洪渠道1500米,解除了皂峪河洪水对县城的威胁;同时在东关铁路东侧修建2000米防洪渠,主要解决城东区的排水防洪;另外还有许家河沿东环路由南向北作为城区防洪第二道防线;20世纪90年代在城西涝河古道北段,修建排洪渠2300米,使城区西低凹地带与新改造的涝河连通,有效地缓解了汛期洪水对县城的压力。

设置河道堤防安全保护范围:渭河,临河30米,背河100米;沣河,临河20米,背河50米;太平河,临河20米,背河100米;涝河、甘河,临河均为20米,背河均为50米;曲峪河、潭峪河、皂峪河、栗峪河,临河均为10米,背河均为50米;其他河道临河、背河均为30米。工程设施安全保护范围为丁坝周边20米,滚水坝及跨河建筑物上游300米,下游500米(户县人民政府,2002)。

三 户县城镇与河流的关系

(一)户县城镇与河流的空间关系
1.户县河流地域环境特点

户县的河流上游段曲折深切,谷深、坡陡、流急;出峪后中游段切穿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坡度减小,水流减缓;下游段河道横向摆动显著,具有游荡型河流特征,形成河谷平原。

秦岭山区为各级支流的上游地段,河道多处于沟谷地,谷坡多有植被覆盖,上游峪口以上基本不存在水质污染;由于地形地貌制约,人口密度较低,多为村落散布于丘陵沟谷之间。南部地区位于秦岭山区,水系上游支沟呈羽状、枝状分布,村落选址位于近沟缓坡地,取水方便。由河道、河滩、沟谷等要素构成的山地水系环境区整体系统较完整,人居对水系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较小。

北部平原地带,川塬交错,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及城镇化水平较高,对水系环境的污染与侵占也随之加剧。虽然各条河流源头水质良好,但河流经过工业区后,多年来沿岸城乡工矿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道、工业废渣垃圾倾入河床,加之农田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以及大量生活污水汇入等,导致河流的中下游水质明显恶化,水质污染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地下水也普遍受到污染。同时,由于上游引流灌溉,枯水期下游多有断流现象。此外,流经市郊的河道两岸非建设性用地不断被侵占,建设用地逼近河岸,河岸被任意开挖或倾倒垃圾,形成河岸荒芜、河道干涸的景象。

总之,各河段由于人居环境建设的不同影响,相应河流水系环境区的侵占与破坏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对该环境区的干扰与破坏也较大,尤其是城镇建设区对相关水系非建设性环境区存在极大威胁,是生态环境区整治的关键所在(张定青、周若祁,2005a)。

2.城镇的数量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1)河流不同区段的城镇数量分布特点

户县地貌可以分为南部秦岭山地,中部黄土台原、洪积扇及扇缘洼地,北部渭河阶地三种类型,发源于秦岭山地、汇入渭河的河流水系根据地貌可相应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段,不同区段中城镇分布密度各有不同(见表2-1)。

表2-1 河流不同区段的城镇数量分布

续表

就城镇数量分布来看,2006年户县具有建制的城镇18个,城镇密度为0.014个/km 2 。按国际通行的城镇密度系数计算方法(描述区域城镇密度与所在区域城镇密度之比≥1.69为城镇密集区),位于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分别为0.0028个/km 2 、0.032个/km 2 和0.018个/km 2 。与县域内城镇密度(0.014个/km 2 )比较,户县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城镇密度系数分别为0.2、2.3和1.3。

结合城镇数量分布与河流区段关系图,可以得出不同河流区段城镇的分布规律。

第一,将处于河流不同区段的城镇密度系数与1.69进行比较,显示河流上游和下游地区属于城镇分散区,河流中游地区为城镇密集区。

第二,将河流不同区段的城镇密度进行比较,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

上游地区由于地处山地地貌,不适宜城镇的建设;下游地区和中游地区虽同为平原地貌,城镇发展的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相当,但城镇密度相差较大,究其原因,下游地区有河流防洪防汛的要求,城镇的选址及建设与河流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城镇间在空间分布上较为疏远,从而降低了该地区的城镇密度,特别是在渭河的河漫滩处属于生态的敏感地区,因不适宜城镇建设而成为城镇建设的空白区域,降低了河流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

第三,就地貌来看,位于河流下游的两个城镇均位于黄土台原向渭河阶地的过渡地区,即由河流的中游地区向河流下游地区的过渡地段,说明城镇的选址是远离渭河的。

(2)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城镇数量分布特点

户县城镇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跨河、沿河及离河。其中跨河城镇指河流自城镇建成区内穿过,沿河城镇指河流作为城镇一侧的边界,离河城镇指与河流之间有一定距离的城镇(见表2-2)。

表2-2 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城镇数量分布

户县的跨河城镇有甘河镇、甘亭镇和涝峪管委会共3个乡镇。其中甘河镇位于白马河与甘河交汇处,甘河将其划分为东西两块区域;甘亭镇则西跨涝河、东跨潭峪河发展;位于涝河上游的涝峪管委会因地处山区,受到山地地貌的影响,只能选择地势较平缓的河谷处建设,呈现沿河谷两侧分散布局的形态。

沿河城镇有祖庵镇、余下镇、秦渡镇、太平管委会共4个乡镇。其中祖庵镇、余下镇和秦渡镇位于河流中游的平原区。秦渡镇在城镇建设之初,便选址于沿河的位置,成为依托河流发展的典型案例,目前城镇的平面形态呈扇形而不是沿河的带状,表明城镇在沿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背离河流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于块状的形态更加有利于城镇的发展;祖庵镇靠近河流的一侧城镇的形态呈块状,而背离河流的一侧城镇的形态呈指状,表明靠近河流一侧的地区发展较为完善,城镇可以利用河流加速自身的发展;余下镇最初远离河流,随着其工业的发展,对河流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从而牵动城镇向靠近河流的方向发展;太平管委会处于太平河的出峪口处,在河流一侧的平原区进行建设,因为河流的另一侧为山地地貌,不利于城镇的建设。

离河城镇有五竹乡、石井镇、庞光镇、蒋村镇、渭丰乡、涝店镇、苍游乡、天桥乡、玉蝉乡、草堂镇、大王镇共11个乡镇。其中位于河流下游地段的渭丰乡和大王镇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均在2000米以上,是因为河流下游地区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而使得城镇选址于距离河流较远的位置;其他的城镇均位于河流中游的平原区,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在300~1500米。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城镇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城镇在河流各区段的数量分布(见表2-3),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城镇的分布特点如下。

第一,就三种类型城镇的比例关系看,跨河城镇、沿河城镇、离河城镇三者的比例为3∶4∶11,表明离河城镇占了绝大部分,而跨河城镇与沿河城镇的数量相当。

第二,跨河城镇的共同点为河流两侧的城镇区块发展并不均衡,呈现一侧较为发达而带动另一侧发展的特点;沿河城镇的共同点为城镇的发展需要借助河流资源,对于沿河选址而建的城镇,靠近河流一侧的区块相对远离河流一侧的区块发展更为成熟,对于用地逐渐向河流方向发展的城镇,通常受到新兴产业的影响,而使得城镇与河流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种类型的城镇随着发展有可能演变为跨河城镇;离河城镇均位于平原区,而且位于河流下游地段的城镇全部为离河城镇,与河流之间的距离相对于位于河流中游的城镇较远。

第三,根据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城镇在河流各区段的数量分布(见表2-3),将城镇与河流的相对位置以及城镇所在河流的区段结合来看,上游为山地区,城镇受地形地貌限制只能沿河谷发展,故较多为跨河、沿河城镇;下游因防洪要求多离河发展;中游处于过渡区,三种类型城镇兼有。这表明户县辖区内城镇类型随着河流区段的变化有跨河、沿河城镇(上游)—跨河、沿河、离河城镇(中游)—离河城镇(下游)的过渡特征,即由跨河、沿河城镇向离河城镇过渡。

表2-3 与河流相对位置关系不同的城镇在河流各区段的数量分布

(3)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城镇数量分布特点

除了甘河镇、甘亭镇、太平管委会3个跨河城镇和祖庵镇、秦渡镇、余下镇、涝峪管委会4个沿河城镇,将离河城镇与河流之间的距离进行了统计,如表2-4所示。

表2-4 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城镇数量分布

在离河城镇中,涝店镇距涝河300米,五竹乡东距改道后的新河500米,石井镇西距皂峪河800米,苍游乡距离新河1000米,天桥乡距离涝河1000米,玉蝉乡距离涝河1500米,蒋村镇东距离甘河1500米,庞光镇东距改道后的新河1500米,草堂镇距离太平河1500米,大王镇距离新河2100米,渭丰乡距离涝河2600米。在城镇建设区与河流之间多为农田分布。

将所有离河城镇按照与河流的距离进行划分。结合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城镇数量分布(见表2-4)和离河城镇与河流距离关系,可以看出其分布规律如下。

第一,与河流距离为300米、5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2100米、2600米的城镇个数比例为1∶1∶1∶2∶4∶1∶1,表明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在1000~1500米的为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

第二,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在300~1500米的离河城镇均分布于河流中游的平原区,位于河流下游的大王镇和渭丰乡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均超过2000米,出于对河流防洪防汛的要求,与河流保持了相当远的距离。

(4)不同水系的城镇数量分布特点

户县境内通过山区形成36条大小河流,出山后汇为涝河、新河、太平河、高冠河四条水系,对不同水系流经的城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5)。

表2-5 不同水系的城镇数量分布

由于涝河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所以在平原区的流域面积为95平方公里,在涝河流域附近分布的城镇个数最多,为9个,平均1个/10.6km 2 ;新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37.76平方公里,则在平原区的流域面积为49.24平方公里,在其附近分布6个城镇,平均1个/8.2km 2 ;太平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00.09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179.01平方公里,平原区的流域面积为21.08平方公里,附近分布3个城镇,平均1个/7km 2 ;高冠河是户县与长安区的界河,在户县境内长23公里,集水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属户县的集水面积为45.61平方公里,由于在户县境内几乎都为山地的地貌特征,没有乡镇分布于此。

根据河流水系将城镇进行归类,结合不同水系的城镇数量分布(见表2-5)、城镇数量分布与各水系关系(见图2-9)和城镇的密集度与河流的关系(见图2-10)可以得到城镇分布的规律。

图2-9 城镇数量分布与各水系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2-10 城镇的密集度与河流的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第一,将各水系范围内城镇密度进行比较,高冠河水系<涝河水系<新河水系<太平河水系。由于城镇多集中在沿河地段,新河水系的各支流间距很近,比较容易形成城镇密集区;而涝河水系的干流与支流间距较远,在其中间的地带多分布农田或者村庄,而且涝河下游的入渭地段由于防汛等只有渭丰乡坐落于此,从而降低了涝河流域内的城镇密度。

第二,在户县县域内存在城镇建设的空白区,分布于涝河与甘河的中间地带、新河与太平河的中间地带以及南部。渭河河滩地和秦岭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城镇的建设,而涝河与甘河的中间地带以及新河与太平河的中间地带成为城镇建设的空白区,表明城镇与河流距离很近,城镇的发展与河流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

3.城镇的规模等级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根据户县城镇的人口规模以及各地的发展条件,将城镇的人口规模分别划分为大于5万人、3万~5万人、2万~3万人 、1万~2万人以及小于1万人的5个等级来进行分析,整理如表2-6所示。

表2-6 不同人口规模的城镇数量统计

由表2-6可以看出,人口大于5万人的有甘亭镇、余下镇2个城镇,占城镇总数量的11.1%;人口在3万~5万人的有大王镇、涝店镇、蒋村镇、秦渡镇、草堂镇共5个城镇,占城镇总数量的27.8%;人口在2万~3万人的有甘河镇、祖庵镇、庞光镇、石井镇、五竹乡、玉蝉乡、渭丰乡共7个城镇,占城镇总数量的38.9%;人口在1万~2万人的有天桥乡、苍游乡2个城镇,占城镇总数量的11.1%;人口小于1万人的有位于南部秦岭浅山区的涝峪管委会和太平管委会,占城镇总数量的11.1%。

结合不同人口规模等级的城镇分布(见图2-11),我们可以看出户县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城镇的分布规律:甘亭镇和余下镇是全县集中建设的区域,而片区的中心城镇围绕甘亭镇在四周均匀分布,且每个片区中心城镇的附近均有人口规模较小的城镇,使得不同人口规模等级的城镇受到更高一层级城镇的带动作用而整体协调发展。将较大人口规模的城镇分布区域与较小人口规模的城镇分布区域进行划分,发现两种类型的区域分布均匀且交错分布。

图2-11 不同人口规模等级的城镇分布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1)河流不同区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特点

我们同样根据户县的辖区按照南部秦岭山地、中部平原区、北部渭河阶地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将流经县域的主要河流也相应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段(见表2-7)。

表2-7 河流不同区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统计

由表2-7可以看出,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的城镇均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在河流的中游地区,城镇人口规模等级分布较为多样,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3万~5万人、2万~3万人、1万~2万人四种类型的城镇比例为1∶2∶3∶1,其中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和1万~2万人的城镇均分布于此,即占了该人口规模城镇总数的100%,人口规模为3万~5万人的城镇占了该人口规模城镇总数的80%,人口规模为2万~3万人的城镇占了该人口规模城镇总数的85.7%。在河流的下游地区的2个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5万人和2万~3万人各1个,分别占其人口规模城镇数量的20%和14.3%。

结合河流不同区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见图2-12),可以看出各人口规模的城镇分布特点如下。

图2-12 河流不同区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的城镇虽然都处于浅山区,但相较于平原地区,其地理地貌对城镇的发展仍存在很强的限制因素;位于河流中游地区的城镇人口规模均在1万人以上,且集中在2万~3万人和3万~5万人两个层次中,具备一定的规模;位于河流下游地区的城镇人口规模较大,主要是受到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2)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特点

结合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城镇数量分布统计和不同人口规模的城镇数量统计,可以得出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统计(见表2-8)。

表2-8 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统计

从人口规模的角度看,根据划分的跨河城镇、沿河城镇和离河城镇三种类型,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城镇中,三种类型比例关系为1∶1∶0,甘亭镇和余下镇这两个城镇原来均为离河城镇,由于城镇发展的需要而向河流方向靠拢,其中甘亭镇已经发展成为跨河城镇;人口规模在3万~5万人的城镇中,三种类型比例关系为0∶1∶4,秦渡镇在选址之初便沿河而建,在离河城镇中,涝店镇距离河流为300米,而其他3个城镇与河流之间的距离均在1500米以上;人口规模在2万~3万人的城镇中,三种类型比例关系为1∶1∶5,城镇类型多为离河城镇;人口规模在1万~2万人的城镇中,三种类型比例关系为0∶0∶2,两个城镇均为离河城镇;对于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的城镇中,三种类型比例关系为1∶1∶0,由于这两个城镇位于秦岭山区的特殊地貌环境,所以不存在离河城镇。

从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城镇角度看,按照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3万~5万人、2万~3万人、1万~2万人以及小于1万人的5个等级进行划分,跨河城镇的5个等级分布比例为1∶0∶1∶0∶1,沿河城镇的5个等级分布比例为1∶1∶1∶0∶1,离河城镇的5个等级分布比例为0∶4∶5∶2∶0。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与河流相对位置不同关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特点如下。

第一,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城镇不存在离河的类型,表明较发达的城镇均对河流有一定的依赖性,河流能够促进城镇的发展。

第二,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三种类型分布比例较为均衡。

第三,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的城镇中,位于山区的有跨河城镇和沿河城镇,与其所在的地理地貌有直接的关系,而位于平原区的苍游乡和天桥乡两个城镇的发展与河流没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跨河城镇和沿河城镇的各人口规模等级的城镇分布都较均匀,离河城镇集中在人口规模为2万~5万人的城镇中。

(3)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特点

根据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城镇数量分布和不同人口规模的城镇数量统计,可以得出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见表2-9)。

表2-9 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

从表2-9中,我们可以得出与河流不同距离段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规律如下。

第一,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及小于1万人的城镇均为跨河城镇和沿河城镇。

第二,人口规模在2万~5万人的较发达城镇多集中在1000~1500米范围内。

第三,人口规模在1万~2万人的欠发达城镇均分布在1000~1500米范围内。

第四,位于1000~1500米范围内的城镇类型较为多样,且分布均衡。

(4)不同水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特点

根据不同水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见图2-13),可以得出各水系各人口规模的城镇分布规律如下。

第一,涝河水系和新河水系由于其流域范围较广,位于流域范围内的各人口规模等级城镇分布较为平均。

第二,太平河流域范围内的城镇除了太平管委会因为山地地貌限制城镇发展,位于平原区的2个城镇均为依托河流而发展起来的较发达城镇。

图2-13 不同水系的各人口规模城镇分布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4.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因所处区位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加之受其他种种因素影响,每个城镇都有不同的主要职能。按照主要职能划分,可大致分为如下类型:工业主导型城镇、交通枢纽型城镇、旅游服务型城镇、卫星型城镇等(见表2-10)。

表2-10 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统计

续表

结合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统计(见表2-10)和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见图2-14)可知,旅游服务型城镇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而发展旅游业,多功能的城镇多分布在河流的中游,而河流下游多分布商贸型城镇。

图2-14 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不同形态的城镇与河流的关系

由于城镇中心区不断向外围扩展,根据城镇的不同形态,可将之分为块状、带状、有隔离的组团式等(见表2-11)。

表2-11 不同形态的城镇统计

呈块状分布的城镇,均具有相当的规模,发展较为成熟,在其基础上,又可以划分为方块状、指状和扇形三种类型。其中祖庵镇为指状类型,其位于涝河一侧,在靠近涝河的一侧发展较为成熟,呈块状布局,背离涝河的一侧呈指状发展,有趋向河流发展的趋势。秦渡镇为扇形,其城镇先沿河发展,然后向远离河流的地区逐步发展。

呈带状分布的甘河镇为跨河城镇,该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向河流发展,涝店镇则是中心区沿河发展,苍游乡的城镇建设向河流靠拢。

呈有隔离的组团式分布的余下镇因为是工业型城镇,工业区与居住区分离,所以呈现有隔离的组团式形状;玉蝉乡由于规模较小,城镇建设不够完善,呈分散布局;太平管委会位于新河的出峪口处,虽不受山地地貌的限制,但受到建设区地形的限制,而且建设用地相对于居住人口来说很宽裕,所以呈分散布局的形态,但总体发展趋势是沿河发展;涝峪管委会由于地处山地,受到地貌的限制,沿河呈错落分散的布局形式。

6.户县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综述

位于河流上游的城镇分布极为稀疏,人口规模均在1万人以下,因受到山地地貌的影响,城镇沿河而建,表现为有隔离的组团式的形态特征,依托其优越的景观资源,属于旅游服务型城镇。

河流中游平原地段为城镇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段,人口规模也均在2万人之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较为多样,跨河、沿河、离河而建的城镇均有分布:跨河发展的城镇具有河流一侧地区较为发达而带动另一侧发展的特点;沿河城镇在形态上有扇形和指状之分,共同点为靠近河流一侧的地区相对远离河流一侧的地区发展更为成熟;离河城镇与河流的距离最短为300米,多保持在1000~1500米。就不同水系的城镇分布特点来看,各流域范围内的城镇密度与其流域面积没有直接的关系,更多取决于水系各支流的密集程度;城镇密度最高的地区分布于涝河水系和新河水系,城镇建设的两处空白区分别位于涝河和甘河之间、新河和太平河之间,以上两点均验证了城镇多距离河流很近的分布规律。由于位于平原区,交通便利,城镇的职能类型多样,其中农业型城镇和工业型城镇则更多依托河流发展。

河流下游出于防汛要求,城镇分布较为稀疏,且均分布于渭河河滩之外的阶地平原上,与河流保持相当远的距离,其中大王镇距离新河2100米,渭丰乡距离涝河2600米,两个城镇均为商贸型城镇,受到经济的影响,人口规模较大,但城镇发展对河流的依赖性不强。

7.户县城镇发展对河流的影响

(1)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工业。

由于用水和排水的需求,城镇的工业常沿河布局,则河流的污染呈线性分布。工业污水主要来源于造纸行业和电力行业,部分污染企业只顾局部利益,固守“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熟视无睹。户县的工业大镇余下镇,其化工厂(见图2-15)及电厂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潭峪河,而对河流造成了污染。

图2-15 余下镇化工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其次是矿业。

户县的矿业污染集中在南部秦岭山区,采矿弃渣、废水无序排放,既堵塞河道,又污染水源;对矿产掠夺式的开采造成山区植被涵水结构的破坏,而形成了水土流失的状况;采矿造成随意占用林地,目前还没有复耕措施;矿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了水源和土壤。

再次是农业。

虽然农业用水都是地下水,但由于农田邻近河道,所以农药、化肥仍不可避免地污染了地下水源,从而对河流造成污染。

最后是旅游业。

作为城镇发展重要的经济来源,河流为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管理的疏忽和人们的意识较弱,旅游业的发展加重了河流的污染情况。这些污染主要表现在废水污染;驻地生活垃圾和旅游区垃圾对河道造成污染;厕所设置把涝河、太平河作为排泄渠道,造成河水污染以及养殖、洗车、洗衣、游泳等造成的人为污染。

(2)城镇建设造成的影响

城镇的盲目扩展用地、不合理规划和破坏性建设,造成土地利用与开发失控,建设用地不断向河岸侵蚀,干扰、破坏了河流赖以稳定的自然边界系统和自然演进过程,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城镇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是致使河流受到污染的主要因素。

(3)水利建设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截弯取直。

在户县的河流中,经过人为截弯取直的河流有甘河和新河。其中原为渭河一级支流的甘河在1953~1957年,改由王家坊起经东寨、祖庵到谭家滩汇入白马河,折向东北于元村十二户投入涝河;1977年冬,将甘河由王家坊以下沿南北一号路北流,至甘水坊沿西宝公路东流到涝店入涝河,实际上甘河自王家坊、东寨之下已为人工改造后河道,改道后比原河道缩短9.7公里;新河在1977年实行“园田化”时,曾将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

河道改直后,利和弊两方面的影响都存在,其中有利的表现为排水快、拐弯少、节省土地、石头滩可复耕;弊端表现为河流的流速变快不利于防汛,河流的冲刷力变大可能引起决堤,原河道的土壤条件不适合耕作,渗透慢而不利于蓄积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河流的比降变大等(见图2-16)。

图2-16 甘河改道前后对比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其次是筑坝截流。

河流水系是城市中一个重要的连续自然景观元素,它们为城市的整体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蓝本,作为多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和通道,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连续的休闲空间和环境认知空间。然而,这一连续体却常常因为人们拦河筑坝而失去连续性,并由此产生很多弊端:变流水为死水,富营养化加剧,水质变差;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他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过程受阻;影响下游河道自然景观等。

8.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河流污染

户县南部山区的采矿及旅游开发造成的人为污染,河流中游地区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的排放都使得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在入渭河的河滩地段成为Ⅲ级水质,不但破坏了河流自身的生态环境,对渭河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的破坏(见图2-17、图2-18)。

据户县环保局统计,工业企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4376.42吨,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为701.38吨,故排入涝河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5077.80吨。

图2-17 被污染的潭峪河

资料来源:http://news.qq.com/。

图2-18 井里打出的绿水

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

目前,县上主要的排污企业有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西安国维淀粉厂、陕西沣京化肥厂(均属未达标企业),还有西安银泉纸业有限公司等8家已通过市、县环保部门达标验收的造纸企业也在排污。另外,长安区马王镇的生活用水以及该镇的4家造纸企业的废水、户县城区的部分生活用水都注入了新河。

据《华商报》报道,生活在新河户县段两岸3个乡镇8个村庄6000余名群众长期饮用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村民发病率明显上升。据韩东村村民们讲,四五年前位于村旁的黄柏河还是清澈见底,孩子们常常从河里捕鱼拿回烧着吃,妇女们也不用打井水,直接到河里去洗衣、洗菜。可是现在河道里全是污浊不堪的城市生活垃圾和下面涌动着的、令人作呕的酱色污水及其散发出的熏人恶臭。无独有偶,庞光镇王寨村有40余户人家,从自家井里打出来的水为绿色的,而之前的水质一直相当良好,推测是饮用水遭到污染的原因。由此,以至于有了“河水变‘酱油’,井水成‘茶水’”的说法。

造成户县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河道污水下渗,新河的污染主要是造纸行业排出的污水所致。1996年以来,户县造纸企业曾一度达到68家,其中许多纸厂的排污设施不达标。通过几年来的治理,县上已关闭了绝大多数的不合格企业,目前户县造纸企业只剩13家,其中还有5家仍在整治中。

(2)水土流失

户县山区属土石山区,土质松散,抗蚀性差,加上山区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洪水次数增多,流量增大。水土流失的特点为:时间集中,主要在6月、7月、8月、9月四个月,浅山区比深山区严重,人为活动区比非人为活动区严重。水土流失不只是资源的浪费,更带来一系列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例如,洪水可以冲毁道路、桥梁、河堤,近几年,太平河河堤、滚水坝毁坏严重;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阻塞道路,淤塞河道,淤积库塘,减少灌溉面积等。这不但降低经济效益,人们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3)河道萎缩

水土的流失、河道的淤积造成河流中下游的河床不断上升,加上水库的蓄水工程、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入侵,致使河道逐渐萎缩,甚至有的河道出现干涸的现象,从而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见图2-19、图2-20、图2-21)。

图2-19 新河河道萎缩状况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图2-20 已经干涸的白马河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图2-21 潭峪河河道萎缩状况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4)生境退化

随着城镇的发展,水系自然生境退化加剧,河流如今陷入多种困境:水系枯竭,河道萎缩,水质恶化,河岸荒芜,城市的蔓延仍不断蚕食着滨河地带;流域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多种鸟类及动物绝迹,例如清光绪时所修《户县乡土志》中作为其地方特产而记载的虎、猿猴等现已绝迹;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由于水面面积逐年减少,白鹤、白鹭也已绝迹;此外,植被退化、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调蓄能力大大减弱,平时干旱,夏季雨期暴雨成灾,频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损失。

(5)景观破坏

由于人们对于水体的天性偏好,在政府的景观形象工程以及房地产业的迅猛推动下,在河道周边开发住宅区和旅游游憩区成为城镇建设热点。而对于户县地区,在涝河甘亭镇段开发的西户滨河花园一方面加强了与西安的联系,另一方面却容纳大量人的活动而使河流水系遭到污染。开发的范围逐步扩大,如果政府部门缺乏宏观调控,而开发商的开发只考虑局部利益,就会造成河流周边景观出现无序的状态,进而破坏沿河的景观环境。 bnyeF3+UFY3U4BVTzt8XnkyClZsKFSBuQsBihpV6ZlNkDlJ60XB0vWFs0hWJlH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