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的处境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困难的时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观,变帝国主义为国内战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1917年10月25日(俄历),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后,到1918年2~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政府虽然被推翻了,但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苏俄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新问题:如何保住革命的成果,退出战争,与其他国家相处?如何恢复和平,恢复经济,建设国家?这些问题与列宁关于苏俄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

要了解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基本处境,首先要了解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美国学者斯考切波在分析十月革命的背景时指出:“作为一个曾经在辽阔的欧亚草原上为生存和领土主权而竞争的东风专制主义国家,到19世纪时,俄国已经了欧洲国家体系中居支配性地位的大国之一。其以令人畏惧的‘欧洲宪兵’而闻名,同时也是扑灭中欧革命希望的凶手,帝俄肯定是比波旁法国和晚清帝制中国都更为军事化和官僚化的专制政权。” 这样的一个帝国,一方面,以农奴制农业社会为基础,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工业化前进困难;另一方面,贵族把持着社会大量资源财富。社会政治和阶级结构紧张,积累的政治和社会矛盾导致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推翻旧制度留下的许多东西。从经济到社会政治,苏维埃政府面临着帝俄留下的一系列麻烦。

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苏俄。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依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始于19世纪,比西欧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足足晚了一个世纪,直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才逐步走上正轨。而且,俄国没有经历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现代性思想观念起步较晚。同时,沙皇改革的措施具有两面性:它既想保住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又在历史改革的进程不得不“前进”,最终使得改革不彻底。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俄国的生产集中进程不断加快,俄国走过了西欧一些国家用几个世纪走过的路程,资本主义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初,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辛迪加为主的垄断组织体系。 俄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的发展,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的逐步形成,标志着俄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在封建农奴制残余的羁绊下,具有起步晚、发展不均衡、整体实力落后的特点。经过1914~1917年三年世界大战,战争给经济落后、矛盾重重的俄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经济面临崩溃。

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真正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的要求,对沙皇国家政权机关和政策几乎原封不动。在战争问题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与帝国主义战争,恪守沙皇政府对盟国所承担的一切义务,称战争是爱国革命。在土地问题上,临时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惜动用军队镇压农民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对待工人的问题上,临时政府拒绝颁布八小时工作制的法令(工人自己实行了这一制度)。临时政府没有同物价上涨和投机倒把行为作有效的斗争,始终不忘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民族政策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基本因袭沙皇制度的政策而未作任何根本性的改革。它竭力维护“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这一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原则,拒不承认芬兰、乌克兰等少数民族的自决权,甚至连自治权都不承认。它推脱这些问题要到战后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解决。在经济恢复方面,临时政府无能为力,工业生产和生活每况愈下,经济进一步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其中,粮食供应更为紧张。临时政府实行的国家粮食采购计划完全破产,城市粮荒更为严重,为应付军费需要,政府滥发纸币,致使通货继续贬值,工人生活进一步恶化。 俄国的经济面临崩溃。

对此,广大人民奋起反抗,工人罢工、农民骚乱、民族反抗各种社会矛盾集合在一起,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绝望的农民开始斗争,他们冲向地主的庄园,将地主赶走。沙皇专制的垮台推动了俄国专制压制下的各民族的解放运动。各少数民族最初的诉求包括:承认自治、发展民族语言和教育、享有单独组建军事组织的权利。沙皇制度的垮台对芬兰、波兰、巴尔干、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鞑靼和乌克兰来说,预示着自治和独立。例如,乌克兰想要建立独立自主的联邦国家。面对这些独立的诉求,临时政府无力应对,只能实施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缓和矛盾:如废除针对少数民族个人歧视的规定;少数民族公民有权自由迁徙,从事一定的职业,可以在学校里使用本民族语言、成为选举人等。 然而,这样的让步不能解决各民族要求解放、独立的根本矛盾。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然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矛盾,比如社会秩序混乱、政府机构组织涣散,民众对新政权权威的归依感不强,城市和军队供给不足,物资缺乏,经济萧条,等等。苏俄必须采取恰当有力的措施,回应并解决人民对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等的诉求,才有可能得到更多人民的支持和认可,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二)反对派叛乱

在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在全国建立之前,各种暴动、叛乱、怠工、政治谋杀等事件此起彼伏,要保持住苏维埃红色政权,必须处理好这些威胁。平定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的叛乱是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党亟须解决的问题。十月武装起义之后,克伦斯基逃跑到普斯科夫的北方司令部,带领第3骑兵军的部分军队,下令进军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遇到了第一次军事威胁。与此同时,反革命组织“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在彼得格勒策动了士官叛乱。还有各种怠工。例如,托洛茨基去外交部,那里的全体职员宣布辞职。这些都是对新生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政权的挑战。

布尔什维克党(简称布党)内外的矛盾和分歧也给苏维埃政权带来了挑战。由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把持的全俄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向布党发难,企图以小资产阶级政党政府取代布党领导的工农政府。并且全俄铁总执委会还以实行全国铁路总罢工来威胁人民委员会。对此,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意见不一,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坚持布尔什维克党对政权的绝对领导,坚持无产阶级政权和事业的多数派,以及以加米涅夫为代表的坚持改组政府、多党联合执政,放弃布党对政权的绝对领导的少数派。少数派的立场不坚定,经历了退党和归党的过程。最终全俄铁总执委会没有组织起罢工。列宁吸收左派社会革命党参加政府,使得布尔什维克党更加团结,更多的人民支持这个红色政权和这个执政党。但左派社会革命党与布党在一些具体事宜上还是有分歧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两党的矛盾逐渐增大,触及布尔什维克党坚持的原则问题,最终导致两党分道扬镳。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坚决反对并最终退出了联合政府。

列宁遇到的另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则是如何对待立宪会议。从立宪民主党到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等各种反动势力,都企图通过立宪会议来推翻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对于立宪会议抱有巨大的幻想,可是现实的政治力量对比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来说并不占优势。1918年1月5日(俄历),立宪会议召开,由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推选的切尔诺夫当选为会议主席,而且在会议上反对《被剥削劳动权利宣言》,完全否定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这充分暴露出立宪会议的反动本质。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先后退出了立宪会议。第二天深夜,举行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解散议会的法令。1月23日至31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3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举行。大会实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同农民代表苏维埃大会的合并,充分显示了苏维埃政权的威力,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由“工农临时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

(三)国际挑战

如斯考切波所言,到19世纪时,俄国已是欧洲国家体系中居支配地位的大国之一,以其“欧洲宪兵”而闻名,往往扮演扑灭中欧革命希望的“杀手”角色。其军事化和官僚化的专制政权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随着西欧工业化的发展,西欧的经济迅猛增长,对于保守的俄国来说,它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扮演防御的角色。俄国在欧洲地位的转变发生在1854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之后。这次战争显示出俄国的落后之处:布帆船终究抵挡不过蒸汽军舰。军事上的落后使俄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但在封建农奴制残余的羁绊下,其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的综合国力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发达帝国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俄国来说是一场灾难。俄国的武器、装备及制造远不及西欧发达工业国家,而且其战前准备严重不足,很多士兵甚至连枪都没有。除此以外,俄国与其他协约国之间相隔着冰冻的海洋或者敌对的国家,落后的国内交通使得俄国不能充分发挥力量。由于俄国的交通不发达,要运送物资和人力资源去前线都成了难题。1915年底到1916年春,俄国向奥地利军队发动进攻,取得了胜利,但引来了德国军队的攻击。到1916年末,俄国人死伤、失踪或被俘虏人数将近700万,与此同时,士气也持续低落。 1917年沙皇退位,接任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1917年7月,俄对奥作战,开头取得一些胜利,但面临真正的抵抗时,俄军攻势立刻终止。若遇上德军的直接反击,俄国军队则会望风而逃。8月初,俄国被驱逐出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 俄国军队不断瓦解。十月革命胜利之时,面对俄国在战争中的悲惨局面以及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这一重要任务,退出战争是俄国最正确、最恰当的选择。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处理好与德军之间的关系。俄军在战争中的溃败使其在一战中已经不能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其他协约国,由于战争局势的紧张,它们无暇东顾,这就为苏维埃政权处理国内矛盾,巩固政权,以及与德国签订停战协约等更加紧迫的事情留下了一定的时间。但这改变不了日后俄国遭遇外国武装势力干涉、国内战争的爆发的命运。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处于被资本主义包围、封锁、武力干涉,孤立无援的恶劣的国际环境下。 mLadjab0UVLpwBw43KZq022l1I1Qu9QrmOtWXHvq8LJZeMRs/wsiH6Izgm3k0x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